聚焦非小细胞肺癌:液态活检技术该如何发展

文 / 肿瘤时间
2017-07-04 17:35

2017 年 6 月 28 日,美国 Baptist MD Anderson 癌症中心胸外科 Bill Putnam 主任、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胸外一科陈克能主任、康晓征教授、检验科徐国宾主任,以及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天津市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等十余家国内顶级医院胸外科的中青年专家学者受安可济控股有限公司邀请,参加「液态活检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价值」主题研讨会,就 ctDNA-NGS 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微小残留病评估及辅助治疗监测中的临床价值和发展前景等学术热点问题进行了讨论。

左起:安可济总裁兼 CTO 林盛榕、安可济董事会主席兼 CEO 应康、Bill Putnam 教授、陈克能教授、安可济业务发展副总裁兼产品总监邓凌峰、徐国宾教授

「在精准医疗时代,即使在外科领域,充分地利用先进的无创检测技术,针对不同类型的患者选择合适的围手术期治疗方式,实现精准地个体化辅助治疗也是大势所趋,大有可为。」研讨会上,陈克能教授指出当前阶段还需要积累更多的血液临床检测数据,随着这些数据的积累和完善,临床医生将逐步摸索、建立起一套可靠的液体活检疾病进展风险诊断标准,在保证灵敏度的同时,检测特异性也同时得到提升,产生令人期待的方法学优势。

陈克能教授

Bill Putnam 教授表示,中国和美国在胸外科领域各自有各自的优势,赞叹包括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在内的中国胸外科医生正以团队协作精神,发挥多学科协助,集体决策的优势,更开放地引入更多先进的检测技术,帮助中国的患者推荐最适宜的精准医疗方案,获得患者的认可。

Bill Putnam 教授

康晓征教授以 「肺癌围术期微小残留病灶检测及动态监察」为主题介绍了新近研究进展与前景,并且与嘉宾分享了近期与检验科徐国宾教授团队合作项目内容,结果以「Cross-PlatformComparison of Four Leading Technologies for Detecting EGFR Mutations inCirculating Tumor DNA from 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 Patient Plasma」作为封面文章发表于知名期刊 Theranostics。

在这项工作中,研究者对比了包括安可济专利的 Firefly™在内的,ADx-ARMS,Cobas-ARMS 和数字 PCR 等四项 ctDNA-NGS 技术在检测 ctDNA 突变的性能,充分地明确了 Firefly™ 技术体系在 ctDNA 突变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突变信息量和临床 EGFR 靶向治疗效果的相关性等多方面的优势。上述工作只是帮助临床明确了一个可靠技术平台基础,更为重要也是更吸引临床外科医生的方向,是在未来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个平台,探索 ctDNA 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性术后微小残留病灶评估与动态监察,进一步指导个体化辅助治疗上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7 年 6 月 Theranostics 杂志封面

徐国宾教授回顾了这一研究的初衷,来源于临床实践问题:作为组织样本突变基因检测的补充,如何选择合适的血液样本检测方法?该比对研究的意义在于为临床提供了选择敏感、特异检测 EGFR 基因突变的方法用于 TKⅠ靶向药物提供了实验室依据,再者为医生应用最敏感和特异的方法开展新的研究去解决临床尚未解决的问题提供依据。

这次陈克能教授团队启动的「肺癌残余病变检测研究」就准备选择经过验证的更加敏感和特异的安可济萤火虫 NGS 技术。当然这种敏感的 ctDNA 检测技术在复发监测、治疗应答评价至在肺癌早期诊断中也有应用的潜力。

徐国宾教授

研讨会最后,安可济董事会主席兼 CEO 应康博士上台讲话,提出 ctDNA 的临床应用的拓展方向和重心,已经从精准选药向精准监测方向转移。相比前者,精准监测,尤其是针对早中期可根治性手术患者的微小残留病评估和围手术期治疗监测,对 ctDNA 检测技术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个技术型的 ctDNA 检测公司,安可济将会把微小残留灶评估和围手术期治疗监测,作为安可济实现产品/服务差异化竞争的高地。未来安可济将把研发投入的核心及重点放在这个方向,并开展一系列多癌种,多中心的临床研究支持相关临床应用。安可济真诚地希望以这次聚会为起点,开启与更多一线外科及肿瘤内科在肺癌、胃癌,结直肠癌微小残留病评估和围手术期治疗监测这一全新领域的合作,一同开创 ctDNA-NGS 在肿瘤诊疗领域的新纪元。

安可济董事会主席兼 CEO 应康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