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癌早期的治疗方法是什么?能够治愈吗?

文 / 桓兴肿瘤医院
2018-05-02 15:14

作者:医科院肿瘤医院王栋

在文章开始之前,先为大家分享一个案例吧!3年前我们诊治了1位40岁男性患者,因为肉眼血尿就诊,行膀胱镜、CT、超声等检查,考虑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也就是早期膀胱癌,膀胱镜提示膀胱右后壁大小约为2.0cm乳头状肿瘤,有蒂,余未见异常。术后病理提示:低级别尿路上皮癌,侵及粘膜固有层。于是根据治疗原则我们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给患者行膀胱灌注化疗1年,并定期复查,目前还没有发现复发现象。

看完案例,相信大家都想知道什么是膀胱癌?早期膀胱癌真的可以被治愈吗?下面我就正式来说一说。

膀胱癌是指膀胱内细胞的恶性过度生长。最常见的过度生长位于膀胱腔内,也就是膀胱的粘膜上皮。人体内空腔脏器的表面通常由上皮细胞构成,例如你的脸颊内侧、胃、肠子、胆囊,包括膀胱均是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的。每个脏器都有它自己的一类上皮细胞。膀胱的粘膜上皮细胞称作尿路上皮细胞,由它生成的癌就称作尿路上皮癌,占到了所有膀胱癌的90%-95%,是最常见的一类膀胱癌。其他不太常见的膀胱癌有鳞状细胞癌和腺癌,还有小细胞癌、类癌、恶性黑色素瘤等。

膀胱癌分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和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我们通常说的早期膀胱癌指的就是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区别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包括Ta、T1和Tis期的膀胱癌,又称为表浅性膀胱癌。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是指T2期以上的膀胱癌。局限于粘膜(Ta-Tis)和粘膜下(T1)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占75%~85%,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占15%~25%,前者中大约70%为Ta期病变,20%为T1期病变,10%为Tis。原位癌(Tis)虽然也属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但一般分化差,属于高度恶性肿瘤,向肌层浸润的几率较高。因此,应将Tis与Ta、T1期膀胱癌加以区别。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治疗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主要指Ta和T1期,这类肿瘤的分化分级绝大多数较好。这类肿瘤仅限于粘膜和粘膜下层,并未侵犯肌层,因此淋巴和血行转移的概率极低,5年的生存率大于80%。对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可以采用电切或电灼的方法达到切除肿瘤并保留膀胱的目的,早期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通过上述治疗,分化程度越高,治愈的可能性越大。多发的肿瘤也可以使用膀胱电切术治疗,术后进行膀胱灌注或服中药均可降低复发率。

T1G3膀胱肿瘤治疗

T1G3膀胱肿瘤恶性程度高,与一般的浅表肿瘤不同,治疗后易复发并发展成为浸润性癌,统计表明T1G3肿瘤在2年内30%~50%会发生肌层浸润或远处转移,临床上需要特殊对待。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这类肿瘤如果诊断时无肌层浸润可以按照浅表癌处理,但应该加强辅助治疗并严密观察,可在术后短期内重复做电切术和膀胱灌注。如发现肿瘤发生浸润时应按浸润性膀胱癌治疗。

原位癌治疗

原位癌(Tis)虽然是浅表肿瘤,但其恶性程度高,经常迅速发展发生肌层浸润和远处转移,并常常表现为多发甚至波及整个尿路。原位癌在20世纪中期多主张对膀胱进行全切手术,至20世纪80年代发现卡介苗(BCG)膀胱灌注有良好疗效以后,治疗原则发生改变。对原发的Tis由于肿瘤负荷小,可以直接进行卡介苗(BCG)灌注。如为癌旁Tis,可以进行膀胱电切术后再进行卡介苗(BCG)灌注。卡介苗(BCG)灌注对原位癌的有效率高达80%以上。

所以对于早期膀胱癌的治疗效果还是很好的,大部分都能够被治愈。希望广大的患者朋友们能够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争取早日康复!

(注:文章来自“医科院肿瘤医院王栋医生”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