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乳腺癌,斩断“粉红杀手”的魔爪

文 / 济南妇幼
2018-04-23 18:29

日前,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2018年全国最新癌症报告,其中乳腺癌发病率已成为全国城市女性恶性肿瘤发病首位,农村女性乳腺癌发病率也仅次于肺癌排在第二位。尽管治疗方法日趋完善与多样化,其死亡率仍高居恶性肿瘤死亡率的前五位。为此,本报特请济南市妇幼保健院乳腺病诊疗中心主任梅玉帮助女性朋友正确认识乳腺癌,做好自身防护。

乳腺癌最大的特征是无症状,仅仅是乳腺上出现一个无痛肿块,所以乳腺癌的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是非常关键的。

乳腺癌诱因:不得不防的高危因素

乳腺癌虽然病因不明确,但有很多可能诱因被列为其发病的高危因素,比如乳腺癌家族史,家里有1~2位近亲属有乳腺癌,并且在年轻时发病,这样的女性需要定期检查;月经初潮的年龄小于12岁,大于55岁才到更年期的女性暴露在雌激素下的环境时间较长,患乳腺癌的风险会高一点;未婚、未育、晚育、未哺乳,服用外源性激素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高一些;淋巴瘤患者曾经胸部接受过放疗,患乳腺癌的风险较高;更年期后肥胖也被文献报道为乳腺癌的高危因素之一。

大多数乳腺癌患者是发现乳房肿块就诊的。此外,乳房的局部皮肤上有凹陷、水肿、红斑或结节,乳头有凹陷、瘙痒、脱屑或溢液,这些情况也都是要及时去医院就诊的。我们知道,乳腺癌的治疗关键在于发现得早晚与治疗是否及时,这就要求女性朋友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定期自查与医院筛查,及时做到乳腺病变早发现早治疗,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乳腺癌的治愈率。

从增生到癌变:不得不看的演变过程

谈到乳腺癌就不得不提到乳腺增生。乳腺增生,大多数女性朋友都不陌生,但对它的认识却存在误区。有一些女性因体检查出乳腺增生而苦恼不已,担心会导致以后患乳腺癌。其实,在内分泌激素的作用下,随着月经周期的变化,每个月乳腺都会发生一次增生和一次复旧。如果内分泌紊乱,激素分泌过旺,增生过于显著,而复旧又不全,经过一段时间后就会出现乳腺增生症,它与乳腺癌并无必然联系。

普通乳腺增生的症状在每个年龄段表现不尽一致:生育前的女性多为月经前的周期性胀痛,乳房局部多不伴有结节或肿块,而生育后早期这种疼痛多会缓解。女性步入中年后则多以乳房多发结节与肿块为主要表现,可伴有周期性疼痛或没有明显不适感。绝经后女性则极少出现症状。

乳腺增生和乳腺癌两者之间虽然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乳腺增生有极少一部分是有癌变可能的,尤其是伴有异型细胞的不典型增生。非增生性病变包括囊肿、上皮相关的钙化和普通的轻度增生,其中肉眼可见的囊肿同时有乳腺癌家族史者,需要特别引起重视,继发乳腺癌的危险性会增加。纤维腺瘤、导管内乳头状瘤及硬化性腺病属于不伴有非典型性的增生性病变,此类女性患乳腺癌的危险性轻度增加,是普通人群的1.5~2倍。而非典型性增生病变其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则明显增加,是普通人群的3.5~5倍。这些数据多是由国外大规模的临床回顾性研究得来。

我们来看两项公认的经典研究,1985年由杜邦和佩奇发表在《新英格兰杂志》和《癌症》的两项研究,两篇文章内容相似:他们通过对1925例活检证实为乳腺增生性疾病的妇女进行了17年的随访发现,出现PD(不伴有非典型增生的增生病变)的患者发生乳腺癌的风险是NPD(非增生性病变)的1.9倍;PDA(伴有非典型增生的增生性病变)患者发生乳腺癌的风险是NPD的5.3倍。如此几项国外研究均提示伴有细胞非典型增生的乳腺增生今后发展为乳腺癌的风险是正常人群的4~5倍,需要引起重视。

乳腺病变:不可不知的应对策略

据不完全统计,如上述NPD、PD、PDA三种增生类型,分别占因乳腺良性病变接受组织活检患者的70%、30%、10%。从2009年起,在美国每年约有1.6亿妇女因乳腺增生而进行穿刺活检。活检的目的主要用于确定乳腺良性病变的类型,并制定治疗方案与随访策略。在我国,乳腺病变的穿刺或者微创活检已相当普遍,但多应用于临床怀疑乳腺癌的患者,但从我们上述对乳腺良性病变与乳腺癌关系的阐述来看,这些技术也应广泛应用到乳腺良性病变的诊断分类中。所以,我们建议乳腺出现异常病灶的患者,尤其是伴有乳腺癌高危因素的患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积极地进行穿刺或者微创手术进行病变活检还是相当必要的。

济南市妇幼保健院乳腺病诊疗中心是济南市目前规模较大的正规、专业的乳腺疾病诊疗中心,是山东省最早开展乳腺病防治工作的专业科室,年门诊量达3万余人次,手术量近千例。中心主要开展乳腺保健、乳腺疾病诊治、乳腺超声检查、乳腺X线钼靶检查、B超及钼靶下定位穿刺活检,乳腺导管造影、乳腺微小病变的精确定位及微创治疗、乳腺肿瘤的微创及美容手术治疗、乳腺癌综合治疗及术后乳房再造、妊娠期乳腺癌的综合治疗以及乳腺病物理治疗等。在乳腺癌治疗上与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理念接轨,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案。中心近年来针对临床体检、彩超及钼靶均无法定性诊断的乳腺可疑肿块,摒弃了创伤性较大的开放性肿块切除或切取活检的方法,积极与国际接轨,采用穿刺与微创切除相结合的活检办法,既明确了病变诊断,又使创伤最小化及切口美观化,得到了广大患者的认可。

乳房微创旋切活检术由于具有准确性高、方便及并发症少等特点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微创旋切手术集治疗与诊断于一体,创伤小,费用低,恢复快,局麻下即可进行,是一种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诊断治疗方法,非常适用于乳腺良性病变的活检及分型,并能让临床医生针对具体病变类型制定更合理的诊疗方案及随访策略,有利于乳腺癌的早期发现,从而提高乳腺癌的治愈率。

专家简介

梅玉

济南市妇幼保健院乳腺病诊疗中心主任。毕业于山东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七年制专业,乳腺外科医学博士,从事乳腺外科工作10余年,擅长乳腺外科各类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的诊治。尤其擅长乳腺多发肿物的微创及美容治疗;哺乳期乳腺疾病的诊治,乳腺导管扩张症的保守及手术治疗;乳腺癌的各类手术治疗及手术后个体化的辅助治疗。

发表论文8篇,SCI收录7篇,核心期刊1篇。主要从事乳腺癌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学会任职:中国妇幼保健协会乳腺保健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乳腺甲状腺医师分会委员,山东省抗癌协会乳腺分会青年委员,山东省医院健康管理协会乳腺健康管理分会委员,济南医学会乳腺甲状腺分会委员,济南医学会普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本文转自当代健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