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火的“亚洲蹲”堪称是健康的代言词,但其实也有很多人群不适合它!

文 / 中国家庭报
2017-07-02 23:14

“亚洲蹲”是最近创造出的一个新词,词虽然是新的,但是这种蹲姿却早已有之,特别是在中国农村,很多人吃饭、聊天、上厕所都会采取这种朴素的姿势。这种在欧美人看上去很难实现的体位,却是亚洲人或者说中国人轻而易举的习惯。据推测,这个“亚洲蹲”的出现与亚洲地区的人,特别是中国人,自古以来习惯以蹲姿排便有关。

在欧洲,人们历史上就习惯于坐姿排便,西方古罗马时代就已经有公共坐厕,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军队建立的野战厕所也采用的是坐厕。

是不是因为中国没有发明出“坐便式”的如厕工具才逼出了“亚洲蹲”呢?绝对不是!中国创造了人类的“四大发明”,对整个人类的文明贡献居功至伟,以这样的创造力想出“坐便式”的如厕工具并非难事,之所以没有,和中国文化的特点有直接关系。

“亚洲蹲”蹲的是健康

虽然对蹲姿没有特殊的讲究,但中国传统文化却早就有“站如松,坐如钟,卧如弓”之说。

中国传统的家具也是硬木的,像沙发这种可以瘫倒其中,让身体彻底放松的家具,和坐便式如厕方式一样,也是晚近的“舶来品”,因为中国人早就意识到“健康,说到底就是和舒适的欲望作对的过程”。

无论是姿势还是用具,中国人向来都不是以舒适为目的的,甚至都需要肌肉绷着点劲儿,但恰恰是这种不彻底放松保护了我们的身体,这是中国哲学的特点,也是中医的特点。

孔子说过“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这个看似是哲人从哲学高度要求自己,其实也是从身体的角度保护自己。因为用进废退在“饱”和“安”的过程中,生命会逐渐退化,日本东海大学的一项动物实验提示:吃8成饱的小鼠平均寿命是饱食组的1.6倍。

当下,各种腰椎颈椎问题频发甚至年轻化,关键的原因是我们的日常姿态中肌肉太过放松,全身的重量和压力都转嫁给了脊柱,脊柱就被压出病来。像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问题就是随着沙发、软床的普及而“普及”的,就像坐便式的如厕方式与结肠癌的高发同步,是一个道理。

“亚洲蹲”可预防结肠癌

蹲姿如厕时不直接与便器接触,可以减少被感染的几率,这一点不仅在“亚洲蹲”,还比如中国人社交时,是拱手作揖而不是用握手更不是亲吻,其实都是出自同样的考虑。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蹲姿更利于大便的排空。从西医角度说,用蹲姿如厕更容易排空结肠,让肠道内的细菌毒素不易积聚,而且还避免了便秘对肠道的影响,后者是国人健康的一个关键。因为古往今来,中国的养生保健中向来重视“腹中常清”这个状态,甚至有说“要想长生,腹中常清”,意思是要想健康,肠道就要经常保持清净、清洁。

疾病的发生发展与社会环境、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以癌症为例,向来有“穷癌”和“富癌”之分。

所谓“穷癌”,就是在经济不发达时期,贫困地区高发的癌症,比如胃癌、食道癌,它们与饮食的粗糙、饮食不洁直接相关。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这两种癌症的发病率下降,取而代之的是结肠癌这个“富癌”。

结肠癌与高脂肪高蛋白饮食增多、纤维素的摄入量减少、运动减少以及便秘有直接关系,因为这些影响了肠道糟粕的排出,而这正是生活条件好转后最容易出现的问题。

在过去,中国人普遍“亚洲蹲”的时候,欧美人的结肠癌发病率就远高于中国,这与他们的饮食结构、生活习惯有直接关系。而与之相对应的坐便式如厕方式也有助纣为虐之嫌,可以说,西方生活的整体优渥是结肠癌这种“富癌”高发的综合因素。

相比来说,动物性食物匮乏、食品加工业不发达以及看上去没有坐便式文雅安逸的“亚洲蹲”,却保证了中国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远离结肠癌这种“富癌”的困扰。

“亚洲蹲”也是一种健脾方式

中国女人过了四五十岁,会出现一种难言之隐——憋不住尿,这在生了孩子的女性中更常见,典型表现就是一旦大笑、咳嗽或者快跑时,小便就要遗漏出来。

从西医角度看,“尿失禁”是因为怀孕、分娩时女性的盆底肌肉因为过分牵拉而逐渐失去弹性。随着年龄的增加、雌激素分泌不足,肌肉的弹性也同时减低,于是在喷嚏、咳嗽、大笑等腹压增高的动作时,尿液就会不能自主地渗漏,也就是说“尿失禁”是因为和排尿相关的肌肉无力所致。

这个病,我国30%-70%的中老年女性未能幸免,为此专门成立了针对这种疾病的专业学会。而在黑人女性中,这个病却十分罕见,虽然她们的生育数量远在国人之上。

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黑人女性的屁股多是挺翘的,这是因为她们的肌肉有力,这是人种的差异。所以“尿失禁”的出现和国人的体质有关,主要的就是因为中国人更容易脾虚。

中医的“脾”不是西医解剖位置上的脾,中医的“脾”是对一系列器官机能的总称。中医讲“脾主肌肉”,因此所有和肌肉相关的生理活动都和中医的“脾”有关系,包括肢体运动、心脏跳动时的骨骼肌;胃肠道蠕动时的平滑肌;与排便、排尿相关的各种括约肌。脾虚时候,这些肌肉的力量都会下降。所以脾虚的人会出现疲乏,因为肌肉张力不足,不能长时间负重;会出现大小便失禁,因为括约肌无力而约束不住。

改变这些都需要健脾,而中医的健脾,除了服用各种健脾药物和食物之外,运动就是最好的健脾,因为“脾主肌肉”。一个肌肉强健的人肯定不会脾虚。

比照“北京瘫”和“坐便式”的如厕等这些全身放松的姿态和体位,“亚洲蹲”以及“站如松,坐如钟”的行为规范,对全身的肌肉是有要求的,完成这些姿势的过程也是个肌肉锻炼的过程。

非但如此,“亚洲蹲”的如厕更便于排便时的速战速决,而“世界卫生组织”之前曾经给过一个健康的定义,能做到“三快”的人才是健康的,即说得快、走得快、拉得快。

“说得快”说明思维清楚;“走得快”说明肌肉有力、配合协调,说明神经系统没问题,而且体力好;“拉得快”说明肠道蠕动有力的同时,也体现了一种健康的排便习惯,而“亚洲蹲”显然是对此的最好成全。

什么人不适合“亚洲蹲”

“亚洲蹲”毕竟是过去时,而且也确实存在一定问题,特别是对肌肉无力而且已经因此殃及健康的时候,这个姿势是需要慎重的,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孕产妇和膝关节有问题的老年人。

孕产妇在怀孕和分娩过程中容易出现盆底肌肉无力,由此可以导致漏尿甚至子宫脱垂,如果是脾虚的女性就更易患,因此她们是最不适合“亚洲蹲”的。之前中国女性子宫脱垂高发,就和蹲姿普遍有关系,除了如厕,那时候还有产后不久的各种劳作,采取了蹲姿之后,加重了器官的脱垂,因此,分娩之后特别是在月子里,是不适合久蹲的。非但如此,为了预防以后因为盆底肌肉松弛导致的脱垂和漏尿,应该从怀孕开始就经常做做提肛动作,增加盆底肌肉的力量。

具体的办法是:持续收缩盆底肌,自己感觉肛门随着收缩被提起,一次提肛2-6秒,然后松弛,休息2-6秒,再提肛。如此反复10-15下,每天训练3-8次或者更多,持续一两个月,局部的肌肉状态就可以改变。

除了孕产妇,如果已经确诊是内脏下垂的也不适合“亚洲蹲”,因为他们的肌肉本身无力,长时间的蹲姿会加重器官下垂。

还有就是老年人,因为膝关节的老化,本身蹲起就很吃力,而蹲起时对膝盖的损伤最大,所以,他们忌讳膝盖的过度使用,其中包括“亚洲蹲”,也包括中国的太极拳,后者经常需要保持半蹲姿势,这也会加重膝盖的损伤。

文/丹丹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微信用户可关注 中国家庭报官微(zhongguojiatingbao1)。

最近很火的“亚洲蹲”堪称是健康的代言词,但其实也有很多人群不适合它!

最近很火的“亚洲蹲”堪称是健康的代言词,但其实也有很多人群不适合它!

最近很火的“亚洲蹲”堪称是健康的代言词,但其实也有很多人群不适合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