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炎的分门别类:“痛风性”关节炎与“类风湿性”关节炎不一样!

文 / 就是健康
2021-01-11 09:55

关节炎在现实生活中很常见,尤其是中老年人,发病率较高,而在所有的关节炎中,痛风性关节炎和风湿性关节炎是最容易混淆的两种疾病,它们有很多症状表现相似,甚至医生也无法轻易做出准确的判断。痛风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分为关节炎的大类,但分为不同的科目,可以看出两者的原因完全不同,误诊的话,结果是不可能的。

关节炎概述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关节炎患者有1亿以上,且人数在不断增加。临床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功能障碍及关节畸形,严重者造成关节障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我国50岁以上人群中半数患骨关节炎,65岁以上人群中90%女性和80%男性患骨关节炎。我国患病率为0.34%~0.36%,重症患者寿命缩短10~15年左右。

关节炎泛指由于炎症、感染、退化、创伤或其他因素而引起的人类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疾病,可分为几十种。其病因复杂,主要与自身免疫反应,感染,代谢障碍,创伤,退变等因素有关。根据病因可将关节炎分为骨性、类风湿性、强直性、反应性、痛风性、风湿性、化脓性等等。

痛风性关节炎概述

痛风是长期嘌呤代谢障碍、血尿酸增高引起。如果患者无临床症状,血中尿酸浓度高于正常值,医学上称为“高尿酸血症”。如果血液中的尿酸浓度达到饱和溶解度,这些物质最终会形成晶体并积聚在软组织中,最终会导致身体发炎。痛风可以由饮食、天气变化如温度和气压突变、外伤等多方面引发。家族倾向,遗传模式尚不清楚。

尿结晶沉积所致的关节炎多为急性单侧性关节炎,其主要症状为足趾突然红肿、疼痛。疼的时候就是“疼”,病程能缓解一周左右,一阵风过,所以叫“痛风”,但是容易复发。预防方法是有效抗氧化,减少内源布丁(占80%)的发生,减少尿酸的发生,改变生活饮食习惯,减少动物内脏、海鲜、啤酒白酒等外源布丁,减少尿酸的发生,有效预防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生。

类风湿性关节炎概述

本病多表现为小关节(指关节、腕关节等)疼痛,并有对称性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80%在35~50岁之间,但老人、青年人同样可发病。因其与遗传、感染、环境、免疫等复杂的关系,目前临床上尚不能完全治愈,只能通过药物控制维持关节功能。

受累关节晨僵、疼痛、压痛、肿胀及活动受限,初呈游走性,而后固定。手足小关节先受累,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及腕关节受累多见。最常见的畸形有近端指间关节梭子肿大、爪形手、手指天鹅颈畸形、尺侧偏移、手指关节半偏移、手腕关节固定等。关节周围可发生腱鞘炎、滑囊炎、肌萎缩等。皮下结节,多见于关节突起和经常受压的部位,坚韧如橡胶,无明显压痛,长期存在。

痛风性关节炎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区别

类风湿关节炎与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是两种不同的疾病。虽然目前医学上将其归为风湿病,但二者在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1.病因不同。痛风是一组由嘌呤代谢紊乱引起的高尿酸血症,其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急性关节炎,痛风结节,痛风性肾病,尿酸结石,尿酸沉积在关节内引发炎症,称为痛风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以慢性、对称性多滑膜关节炎和关节外病变为主要病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2.类风湿性关节炎多见于30岁以上的女性,而痛风性关节炎则以中老年男性为主,绝经前妇女极为少见。

3.早上的僵硬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独特症状,是指患者睡了一夜后早上起床时手指僵硬,握不住拳头。经过一段时间活动后,此种僵硬可逐渐减轻或完全消失。早上僵硬的原因是病小关节一夜不活动,关节内外软组织血液循环不畅引起浮肿,失去正常柔软性,影响活动。活动一段时间后,由于改善了血液循环,使组织恢复了柔韧性,因此关节的活动又趋向于灵活,因此晨僵症状也就会消失。对于痛风病患者来说,晨僵症状并不明显。

4.类风湿性关节炎可出现类风湿结节,单发或多发,直径数毫米至数厘米,坚硬如橡胶,无压痛或压痛,常对称出现于肘关节鹰嘴附近、膝关节上下及四肢肌腱附近。出现于心、肺、脑膜等处的类风湿小结,常可引起系统性症状,一旦出现常常持续存在数月或数年不易消散。普遍认为类风湿关节炎归结为疾病处于进行性进行性发展和脉管炎。

5.RA患者的血尿酸不高,而RA阳性,而痛风性关节炎则相反。

6.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关节畸形主要是由于关节的破坏、脱位所致;而痛风性关节炎则主要是由尿酸性结石在关节周围沉积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