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哮喘防治,患儿爸妈的必修课

文 / 北京和睦家医院
2019-08-12 22:23

儿童哮喘门诊信息

哮喘是一种儿童常见的慢性病,随着环境的恶化,儿童哮喘的发病率在逐年增加[1]。幸运的是:经过有效的治疗,绝大多数哮喘患者的症状能够取得良好的控制。

只要病情能够取得控制,哮喘患者就能够:免于严重的哮喘发作;肺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摆脱烦人的夜间和白天的症状;只使用很少的或完全不需要缓解性药物。

为了让孩子享有丰富多彩的生活,我们要有足够的信心战胜哮喘!

哮喘的定义

哮喘的全称是支气管哮喘,它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以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为主要临床表现,常在夜间和(或)凌晨发作或加剧。

呼吸道症状的具体表现形式和严重程度具有随时间而变化的特点,并常伴有可变的呼气气流受限。

02哮喘的病因儿童哮喘的原因[2-3]包括两大类:

遗传因素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约30-40%的哮喘患者有家族哮喘病史,约50-60%有家族过敏病史。如果父母一方患有哮喘,孩子患哮喘的风险为30%,双方患哮喘,这个风险则会增加到50%。

外部因素

儿童哮喘可由不同的触发因子诱发,比如病毒(以呼吸道合胞病毒最为常见),这是在年幼儿童中常见诱导哮喘加重的触发因子,特别是儿童免疫力相对低下,使病毒更容易诱发哮喘。有研究显示,呼吸道病毒感染患儿中哮喘患儿的比例远高于健康儿童。

还有过敏原诱发的哮喘,这是儿童中最常见的一种哮喘表型,常见的过敏原包括烟,螨虫,宠物毛屑,花粉,霉菌等。

春天来了,大地复苏,百花争艳,但对于对花粉过敏的宝宝来说却是一个危险的季节,因为花粉不仅可以诱发宝宝的过敏性鼻炎,还可以诱发哮喘,甚至是哮喘急性发作。

此外环境因素也可能诱发哮喘,比如空气污染,装修后的环境污染,甚至冷空气也可能刺激气道,诱发哮喘。

剧烈运动也是诱发哮喘的原因之一,90%左右的哮喘患儿可因剧烈运动引发哮喘。呼吸道水分和热量的丢失是诱发气道炎症的主要原因。

儿童哮喘发作的特点是咳喘、气促等症状常在清晨、夜间发作或加剧;反复发作,多与接触过敏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呼吸道感染及运动有关;多数患儿可在抗哮喘治疗后缓解或自行缓解。

婴幼儿因为气道更加狭窄、气道黏膜血管更加丰富,肺泡代偿功能和肌体免疫力更低下等特点使得婴幼儿哮喘在发作诱因、频度和轻重程度上均不同于年长儿。在1岁以内很难做出婴幼儿哮喘的确切诊断,随着年龄的增长,大部分婴幼儿喘息可以逐步缓解。

只有存在特应性体质或其他因素而又未经过适当干预治疗的宝宝才容易发展成儿童哮喘。

6岁以下喘息儿童如具有以下临床特点[4]时,高度提示哮喘的诊断:

1.多于每月1次的频繁发作性喘息;

2.活动诱发的咳嗽或喘息;

3.非病毒感染导致的间接性夜间咳嗽;

4.喘息症状持续至3岁以后;

5.抗哮喘治疗有效,但停药后复发。

1.身体发育:影响睡眠,经常疲劳、头晕、做噩梦,不敢参加正常的体育锻炼等;2.社会功能:缺课、学习成绩差,易产生孤独感,影响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3.心理情绪:约25%的严重哮喘儿童会出现情绪问题。易产生抑郁、失望、悲观、烦躁易怒、脆弱等不良情绪,自我评价普遍较低。4.家庭关系:约5-10%严重哮喘儿童有家庭功能紊乱。长期的经济负担;父母亲的心理负担。哮喘的治疗[5]

儿童哮喘最重要的是早发现、早治疗。我们说哮喘是可防可治的,因为哮喘的病理基础是气道的慢性炎症和气道的高反应性,这就像漂浮在海面上的冰山,而哮喘出现的症状只是冰山一角,所以哮喘的防治任重而道远,要坚持长期、持续、规范、个体化的治疗原则。

哮喘的治疗目标是:

1.达到并维持症状的控制;

2.维持正常活动水平,包括运动能力;

3.维持肺功能水平尽量接近正常;

4.预防哮喘急性发作;

5.避免因哮喘药物治疗导致的不良反应。

在哮喘药物治疗的过程中快速缓解药物与长期控制药物相结合才能达到标本兼治的目标。其中吸入糖皮质激素是治疗成功的“基石”,是治疗的首选药物,适用于任何年龄宝宝。它的特点是起效迅速,且全身不良反应少。

药物治疗之外,日常护理也很重要:

1.环境要求: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流通,室内湿度<50%,避免刺激性物质如烟草、家用喷雾剂等污染空气,床上物品每周清洗,移出室内地毯,勿饲养宠物,在花粉季加强户外防护等。

2.体育锻炼:在哮喘控制较好的前提下,鼓励孩子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减少感冒的发生,从而减少哮喘发作的次数。

3.心理护理:了解哮喘知识,告诉宝宝只要坚持治疗,哮喘并不可怕,帮助宝宝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哮喘防治这条路漫长而艰辛,没有您和宝宝的支持与合作,我们寸步维艰。我有信心战胜哮喘,您呢?

医生简介张姣

北京和睦家医院儿科医生

◆ 张姣医生1996年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儿科专业,2003年取得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儿科硕士学位。

◆ 在加入和北京和睦家医院之前,张医生在北京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工作十年,擅长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新生儿疾病,尤其在危重新生儿(呼吸衰竭、肺出血、休克等)抢救、早产儿(尤其是极低、超级低出生体重儿)治疗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目前担任儿科病房主任。

◆ 张医生拥有二十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除了专注于临床工作,张医生还重视对儿童哮喘的长期规范化治疗和宣教工作。

◆ 此外,张医生在《中国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等著名医学期刊上发表过数篇学术文章。

参考文献:

[1].全国儿童哮喘防治协作组 . 中国城区儿童哮喘患病率调查[J]. 中华儿科杂志 , 2003, 41(2): 123-127.

[2].Strina, A.; Barreto, M.L.; Cooper, P.J.; Rodrigues, L.C. Risk factors for non-atopic asthma/wheeze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 systematic review. Emerg. Themes Epidemiol. 2014, 11, 5.

[3].中国儿童哮喘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J]. 刘树俊,王婷婷,曹世钰,谭雅卿,陈立章.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8(03)

[4].向莉.支气管哮喘.江载芳.实用小儿呼吸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75-395

[5].2019 GINA Report, Global strategy for asthma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GINA).URL:http://ginaasthm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