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管内脊膜瘤是怎么回事?

文 / 杏林帮
2021-03-28 01:30

文章转载自:湘南神外

专家简介:罗忠平,现任湘南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学术带头人、主任医师。郴州市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主委,湖南省神经科学委员会理事,湖南省脑与脑健康委员会常委,湖南省健康宣教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加速康复神经外科委员会委员,郴州市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委、郴州市外科专业委员会、微创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执业医师考试考官,郴州市伤残鉴定、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擅长颅脑肿瘤、脑血管病、颅脑损伤、功能神经外科疾病的诊治。在脑、椎管肿瘤行显微手术,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行微血管减压手术,三叉神经痛行半月神经节球囊压迫术,颅内动脉瘤行开颅夹闭及血管内栓塞手术,脑干出血行开颅及穿刺手术等方面经验丰富。

近日,湘南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接诊一位颈段椎管内脊膜瘤患者,手术治疗之后,患者症状缓解明显,恢复良好,已康复出院。

患者男性,46岁,左侧肢体肌力进行性下降10年,下肢麻木、无力,行走不稳,多方诊疗无效,辗转来到湘南学院附属医院。

经MR检查,诊断为颈3-~4椎体水平髓外硬膜下占位(脊膜瘤),由于脊髓严重受到挤压,导致患者的下肢功能几乎丧失,治疗方法就是手术切除肿瘤。

因肿瘤与脊髓紧密贴附,手术中极易发生损伤,罗忠平教授制定了周密的手术计划。经过3个小时的手术,完整切除了肿瘤。术后,患者症状消失,也有劲了,并能下地正常行走。

1、什么是椎管内肿瘤?

椎管内肿瘤,临床上又称为脊髓肿瘤。指发生于脊髓本身、以及椎管内与脊髓邻近的肿瘤。

按肿瘤与脊髓及硬脊膜的关系,由内向外可以分为三类:髓内肿瘤,髓外硬膜下肿瘤,硬膜外肿瘤。髓外硬膜下肿瘤最常见,例如脊膜瘤、神经鞘瘤、血管畸形等。

肿瘤可位于脊髓的背侧、腹侧、背外侧、腹外侧等位置,椎管内肿瘤对神经外科医师的技术、经验、神经外科专用设备的要求较高。

2、椎管内肿瘤与脊柱肿瘤有什么区别?

椎管内肿瘤是累及脊髓和脊神经的肿瘤,与颅脑肿瘤一起,构成了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属于神经外科疾病。脊柱肿瘤是指长在脊柱骨的肿瘤,是骨肿瘤的一部分,属于脊柱外科。

椎管内肿瘤手术需要神经外科医师完成,需要用到专用高清显微镜、脊髓专用显微器械、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术中导航等先进设备,以及手术经验丰富的神经外科医师团队。

3、椎管内脊膜瘤是怎么回事?

椎管内脊膜瘤起源于蛛网膜内皮细胞或硬脊膜的纤维细胞,是一种良性肿瘤,好发于40~70岁的女性。从脊柱的节段来看,脊膜瘤中约有80%的肿瘤位于胸段,上颈椎和枕骨大孔也常见。

脊膜瘤在椎管内局限性生长,包膜完整,肿瘤紧密依附硬脊膜,有较宽的基底。临床上,脊膜瘤虽然不会侵入脊髓实质,但是随着肿瘤的生长会逐渐造成脊髓压迫,导致受压平面以下的肢体运动、感觉、反射、括约肌功能及皮肤营养障碍。

4、脊膜瘤治疗?

(1)手术治疗:

脊膜瘤的治疗首选手术切除和减压,通过手术往往能够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最常见的手术方法为通过后路椎板切除术,打开硬膜以完整切除肿瘤。但对于位于颈椎腹侧或腹外侧的脊膜瘤,颈椎前路椎体切除术是理想的术式选择。

术中是否需要行椎间融合术应综合考虑为了完整切除肿瘤所必需达到的暴露程度的过程中对骨质的切除、以及肌肉和韧带的破坏是否会导致脊柱的不稳定,术中透视定位可以帮助我们减少对骨质的破坏。

术中神经检测的应用可以有效降低术中神经功能的损伤,经颅运动诱发电位监测(Tc-MEP)适用于前侧或前外侧的脊膜瘤的术中神经监测;体感诱发电位监测(SSEP)适用于后侧或后外侧的脊膜瘤的术中神经监测。

(2)其他治疗

放疗可作为脊膜瘤次全切除术后或复发性脊膜瘤的辅助治疗。特别是当肿瘤位置或患者合并症较多而导致手术风险较高时,放疗可作为其首选治疗方法。

有使用羟基脲、α-干扰素或者奥曲肽等药物,治疗难治性高级别脊膜瘤的报道,但治疗效果却不尽人意。

专家介绍

罗忠平

神经外科主任、学科带头人、主任医师、教授。郴州市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主委,湖南省神经科学委员会理事,湖南省脑与脑健康委员会常委,湖南省健康宣教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加速康复神经外科委员会委员,郴州市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委、郴州市外科专业委员会、微创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执业医师考试考官,郴州市伤残鉴定、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

擅长颅脑肿瘤、脑血管病、颅脑损伤、功能神经外科疾病的诊治。在脑、椎管肿瘤行显微手术,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行微血管减压手术,三叉神经痛行半月神经节球囊压迫术,颅内动脉瘤行开颅夹闭及血管内栓塞手术,脑干出血行开颅及穿刺手术等方面经验丰富。曾到湘雅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北京三博脑科医院、上海华山医院、上海仁济医院、南方医院等地进修、培训,多次参加国家级、省级学术会议。医学论文发表在《中国医师杂志》、《中国医学工程》、《中国实用神经疾病》等国家级、省级杂志十八篇。“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的推广与应用”获郴州市科技进步奖,“动脉瘤开颅夹闭与介入的优化治疗”、“小骨窗显微开颅治疗小脑出血”、“小骨窗(瓣)显微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应用”分别在湖南省卫计委、湘南学院、郴州市科技局立项。主编《现代神经外科操作要点与技巧》一本。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团队多次荣获市、院级先进及综合考核一等奖科室。

陈家玉

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教学、临床、科研及高校管理工作。湘南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郴州市科协副主席,兼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湖南省医学教育协会常务理事、医学会理事、湖南省医师协会理事、郴州市医学会副会长、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主编、南华大学兼职教授、郴州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湖南省高等学校教师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学科评议组专家。长期从事外科学教学及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主讲《外科学》、《外科护理学》等课程。主持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省教育厅重点课题、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卫生厅等科研课题10项;主审教材2部,主编教材1部,参编教材1部;主持的教改课题获2009年湖南省教育厅教学成果三等奖,参与的教改课题分别获2006年和2009年湖南省教育厅教学成果三等奖;在《中国医师杂志》、《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现代大学教育》等多种核心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多篇论文获省级优秀论文奖。是湖南省高校优秀党务领导干部,湖南省高校教学名师,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各一次。主要研究方向是颅脑损伤、颅内肿瘤诊治和地方性本科院校专业设置。

刘建雄

1992年毕业于衡阳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本科,主任医师,教授。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抗癌协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郴州市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郴州市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98年在湘雅医院进修急诊医学1年。对神经重症疑难病例的诊治有丰富的经验;掌握内、外、妇、儿科各种急危重症的救治,尤其擅长神经重症病人救治等;人工气道建立(气管插管、微创气管切开)、支气管镜应用、呼吸机的临床应用、连续性血液净化等各项技术操作娴熟。

黄斌

副主任医师,南华大学临床医学系本科毕业,学士学位,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郴州市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委,郴州市医学会神经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从事外科临床工作已28年。先后在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湘雅医院神经外科进修学习,参加中华医学会的“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救治新技术与临床应用培训班”学习,每年参加国内、省内医学学术会议,了解医学新进展、学习新技术。撰写国家级、省级医学论文8篇。对重型颅脑损伤救治、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疗和手术积累了丰富临床经验;对颅内和椎管内肿瘤、脑积水、颅内感染有较深入的研究。擅长各种开颅神经外科显微手术和脑出血的微创救治手术。

邓人富

副主任医师,2002年毕业于南华大学临床医学全日制本科专业,从事神经外科工作18年。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会会员,郴州市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秘书。多次参加国家级、省级神经外科学术交流,先后在湘雅医院神经外科、南方医科大进修学习。获得国家高校教师资格、国家执业医师临床实践考试考官资格。发表国家级论文多篇。擅长颅脑损伤、脑出血、脑肿瘤、脑血管病、脊柱椎管内肿瘤、功能神经外科疾患的诊断、治疗、手术。

姜志远

主治医师 郴州市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主治医师,郴州市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从事神经重症医学专业6年,2006年在湖南省人民医院进修并获取“呼吸治疗师”证书,2017年在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进修神经重症半年。

李敏

主治医师,温州医科大学研究生,郴州市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急诊医学专业重症研究方向,从事神经重症医学专业3年,2017在湘雅医院进修

廖佐明

神经外科住院医师 新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 郴州市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王荣彦

神经外科住院医师 广西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 郴州市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