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项传承了千年的医术,可同时治愈颈椎、腰椎、肩周炎等多种病痛

文 / 健康160
2019-07-17 11:27


本文由深圳市中医院 筋伤科 管宏钟主任医师原创

为什么“长圆针疗法”能治疗多年来的慢性疼痛,甚至还有一些患者去网上搜索大量关于长圆针的文章询问治疗时会不会很痛、很安全,多长时间一个疗程,治病机理又是什么?

长圆针的起源

长圆针是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经筋病研究室博士生导师薛立功教授根据《黄帝内经·灵枢》中失传的第八针长针与第二针圆针研发创立出来的全新中医针刺治疗技术。


本技术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推广项目之一,在中医《黄帝内经》经筋理论指导下,运用关剌、恢剌和短刺法等《内经》经典手法,以治疗顽固性疼痛及相关筋性内脏疾病的疗法。


其中以治疗常见的颈椎病、腰椎病、膝骨性关节炎、头痛、肩周炎、膝关节痹痛(经络、气血不通)等骨关节病。另外,还有筋性心脏病、筋性妇科病、颈源性眩晕、失眠等筋性内脏病。

针至病所解结治痛

中国的先人发明与创制古九针的已是两千多年以前的事了,我们中医人很多已经忘记或不会再使用了,很多人还沉浸在毫针治百病的自豪当中而不自觉。

在参阅了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大量的古代图书文献后,薛老认识到了我们古人的智慧之处, 在多次反复试验的基础上,结合九针中长针与圆针的特色而创立了长圆针。


“针至病所”针法自古有之,《内经》时代已进入鼎盛时期;此后绝少有人提及“针至病所”的治疗理念,造成“针至病所”理论的滞后和阙如达两千年之久,严重影响了针灸临床的学术发展。


《黄帝内经》讲“一经上实下虚而不通者,此必有横络盛加于大经,令之不通,视而泻之,此所谓解结也。”显然,解除此横络的卡压是解决大经不通的关键。解除经筋粘连而形成的横络,松解强加于经脉上的结络、条索压迫,这就是“解结”法。


“解结”是古代一个重要治则,也是一类针法,这种针法长期被人们忽视,在目前的中医界教材中都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长圆针各类解结针法没有在临床中运用,因而很多顽固性疼痛问题很难用普通针刺方法解决,大量慢性疼痛病人多方中西医求治无门、无奈。

长圆针的适应症是哪类疾病

《灵枢·九针十二原》:“长针者,锋利身薄,可以取远痹”。 《灵枢·九针论》进一步解释曰“八风伤人,内含于骨解、腰脊节、腠理之间,为深痹也,故为之治针,必长其身,锋其末,可以取深邪远痹……,取法于纂针,长七寸,主取深邪远痹者也”。


可见《内经》反复强调了长针可治疗深居筋骨之间的顽固疼痛痹证。 深、远均指病位在人体的层次深。人体表为皮,次为肉,再深为筋,至深为骨。由此亦可以推断,长针的首要特征应是“锋利身薄”,即针末有刀刃,其次要特征是针长逾七寸。在本段经文中,长的更深层含义是提示针至病位的治疗原则。

长圆针的阴阳属性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阴阳的矛盾对立统一运动规律是自然界一切事物运动变化固有的规律,世界本身就是阴阳二气对立统一运动的结果。

长圆针结合了长针及圆针的双重特色,长针锋利身薄,锋刃端有刃,可以行锐性操作,可分割“横络”,适应于在粘连条索与瘢痕内的锐性分离术,为阳之特性。


圆针为针刃之末,形如卵状,圆钝无刃,可行钝性操作,亦可沿分肉间隙挑拨,分离分肉间“横络”,且不损伤分肉,适宜于粘连、瘢痕边缘与正常组织连接部位的钝性分离术,为阴之特性。通过医疗实践,薛老不断改进针具,将锐锋与钝锋有机结合,阴阳成为一体,即目前使用的长圆针。


“ 长圆针疗法”的创新之处在于继承中有发扬并解决了现代慢性疼痛的疑难杂症。在中医经筋理论指导下,针对目前慢性骨关节疼痛性疾病包括治疗中常见的颈椎病、腰椎病、膝骨关节炎、头痛、扃周炎、膝关节痹痛(经络、气血不通),另外还有筋性心脏病、筋性妇科病、颈源性眩晕、失眠等筋性内脏病,有着自身的中医特色。


强调经筋整体辨证论治,全身三百余筋结点的生理解剖分析,治疗上应用现代医学无菌概念及麻醉技术,既保持了中医的特色,又结合现代医学的治疗技术,减少病人的治疗中的痛苦,更好的展现中医治病求本的特色,是新时代中医走向世界的不可多得的特色中医治痛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