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反复口腔溃疡」的白塞病,这些“新”药大有可为!

文 / 医学界风湿频道
2020-10-10 10:43
我们需要强调个体化差异治疗,多靶点联合作用更是我们未来努力的方向!
2020年9月11日-9月13日,广东省医学会风湿病学术年会在美丽的花城——广州以线下方式举行。尽管仍处于后疫情时代,但会场内座无虚席,来自全国各地的风湿病专家齐聚一堂,为大家带来了一场顶级的学术盛宴!

白塞病作为一种古老的疾病,最早在公元前5世纪被发现。在此次省年会中,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杨敏教授为大家带来了《旧病新识:白塞病的生物治疗》,小编特此整理,好课共享!

当前,白塞病的治疗方式很“局限”!

白塞病是一种慢性、复杂的多系统疾病,临床特征为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皮肤病变以及眼、神经或风湿病样表现。因为白塞病在古丝绸之路高发,又名“丝绸之路病”。2006年流行病学数据显示中国患者的临床表现部位主要集中在口腔、生殖器与皮肤,此外眼部与关节也是常见受累部位。

杨敏教授指出白塞病的病理基础为血管炎,可累及所有血管,像系统性红斑狼疮一样症状可轻可重,因此临床诊治上一定要注意脏器的系统评估。目前白塞病的主要治疗药物为小分子化合物(图1),主要治疗手段为抗炎、免疫抑制及对症支持治疗。

图1:白塞病的主要治疗方式及用药

然而白塞病在临床上多种多样,病情轻重程度不一,需要协调多学科诊疗及进行长期管理,传统合成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物(csDMARDs)在白塞病的治疗中可能会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白塞病的治疗仍然充满挑战!

作用不同靶点,生物制剂“各有千秋”!

杨敏教授指出,正是由于白塞病的治疗仍然充满挑战,生物制剂在白塞病治疗中地位日益凸显。

无论是固有免疫应答还是获得性免疫应答,通过作用于各种细胞因子如IL-1、IL-6、IL-21、IL-23、TGF-β、TNF-α、IFN-γ以及作用于Th1、Th17细胞,都可以最终靶向治疗白塞病。他进一步提到2018年欧洲(EULAR)指南中多处提到推荐使用生物制剂治疗白塞病,黏膜皮肤、眼部受累、难治性动静脉血栓/动脉瘤等均推荐使用TNF-α单抗治疗(图2)。

图2:2018 EULAR指南中推荐生物制剂治疗白塞病

不同生物制剂在临床治疗白塞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均有初步评价,杨敏教授首先介绍了一篇国内单中心关于托珠单抗治疗白塞病的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托珠单抗在治疗白塞病中安全有效,且可减少糖皮质激素的使用。

另一项前瞻性开放性临床研究表明乌司奴单抗可有效治疗对秋水仙碱耐药的白塞病相关口腔溃疡。而司库奇尤单抗在治疗难治性皮肤黏膜白塞病和关节受累白塞病上更有优势。

在TNF-α抑制剂中,一项为期52周,III期多中心临床研究中显示了阿达木单抗可全面改善肠型白塞相关症状,且在随访过程中,并未观察到恶性肿瘤、狼疮样综合征、充血性心力衰竭等不良事件。值得一提的是,相比于英夫利西单抗,阿达木单抗在治疗白塞病相关葡萄膜炎上更具优势。

杨敏教授还特别提到在一项真实世界研究中,患者参与临床研究使用阿达木单抗或英夫利西单抗后互相调换,仍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症状,这提示治疗白塞病,TNF-α互相切换不影响疗效。

3小结

杨敏教授总结,白塞病是个难治的多系统累及疾病,作为临床医生,第一要务是详细核查病史,所以开头提到评估脏器损害十分关键。对于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未来的大方向可能是不同生物制剂的联合使用、多靶点作用。同理,对于白塞病而言,我们需要强调个体化差异治疗,多靶点联合作用更是我们未来努力的方向!

杨敏教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科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医师协会风湿病分会常委中华医学生物免疫学会风湿免疫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风湿病学会常委广东省医师学会风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CSTAR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国狼疮杂志编委中国医院用药与评价杂志编委中国老年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基金课题评审专家。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访问学者征 稿

欢迎投稿到小编邮箱:[email protected]

请注明:【投稿】医院+科室+姓名

来稿以word文档形式,其他不予考虑

在看点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