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心悸可能是心脏病变发生心力衰竭,保护心脏应天天有好心情

文 / 布谷鸟多多
2021-02-07 18:35

心悸是中医病证名,是因外感或内伤,致气血阴阳亏虚,心失所养;或痰饮瘀血阻滞,心脉不畅,引起心中急剧跳动、惊慌不安、不能自主等主要临床表现,是心脏的常见病症状。也是临床多种病证的症状表现之一,如胸痹心痛、失眠、健忘、眩晕、水肿、喘证等。

西医学认为,是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如心动过速、心动过缓、过早搏动、心房颤动或扑动、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预激综合征及心功能不全、神经官能症等。心悸的基本证候特点是发作性心慌不安,心跳剧烈,不能自主,或一过性、阵发性,或持续时间较长,或一日数次发作,或数日一次发作。常兼见胸闷气短,神疲乏力,头晕喘促,甚至不能平卧,以至出现晕厥。

不论青少年,还是老年人,在平时生活中都可能或多或少地发生过“心悸”引起的不适感。但人们对“心悸”的感觉与表述不一,有的人说心悸为心跳的快,有的人说心里恍恍惚惚,有的人感觉是心脏一会儿跳几下,一会儿又歇一歇。

年轻人出现心慌不适,不一定是疾病所致,很多情况是一种生理性表现。比如剧烈运动后、过度饥饿、精神过度紧张时;饮酒、喝浓茶或咖啡奶茶之后;应用某些药物如麻黄碱、咖啡因、阿托品、甲状腺片药等,都有明确诱因下的心悸,消除了诱因心悸也会消失。

年轻人心悸可能是心脏病变,易发生心源性猝死

年轻人发生心悸,也可能是心脏本身的病变,比如室上性心动过速、房颤、预激综合征、心绞痛等。以前老年人心悸的发生率高,但现今,年轻人压力大,熬夜、加班较多,心源性猝死时有发生。日本的一项研究发现,每周工作60个小时以上的人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性,是工作不超过40小时的人的两倍。

2019年12月,演员高以翔参加节目录制,在奔跑中突然晕厥倒地,未能抢救成功导致不幸身亡,死因为心源性猝死。

2020年12月4日,国美电器福州分公司一名27岁员工在年终誓师动员大会期间猝死,该员工在十月份的时候就被领导要求一人兼任2职,而且常加班,特别是双十一期间没有休息。法医鉴定其为过劳死。12月29日,某电商平台一名女员工下班后猝死;12月21日,一名外卖骑手在配送途中猝死。

哪些疾病可引发心悸症状?

1、病毒性心肌炎。在冬季或冬春交替季节,当出现乏力、浑身酸痛、发热、咽痛、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感冒)症状时,如果出现心悸,有可能是病毒侵蚀了心脏,应警惕病毒性心肌炎。该病青少年和儿童多见,通常在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2-3周后发病,症状轻重不一,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如果出现爆发性心肌炎,有可能引起心源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而危及生命。

2、甲亢。青年和中年的女性多见,男性也并不罕见。如果经常性心悸,脾气不好,要警惕甲状腺功能亢进可能,应及时去医院做心电图和甲状腺功能。甲状腺激素分泌亢进,不仅代谢率增高,交感神经兴奋性也增高,从而出现心悸、手抖等症状。

3.心脏神经官能症。是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所引起的全身神经官能症之一,而心脏本身并没有病变,通常做各项检查都没有明显异常。多见于青年女性,由焦虑、精神紧张、劳累、情绪激动、工作压力太大、生活烦心事太多等等因素引起。

心脏神经官能症表现多种多样,最常见的自觉症状是心悸、胸闷、心前区疼痛和全身乏力等,还有容易激动、失眠、多汗、眩晕、多梦、记忆力下降、腹胀、纳差等表现。该病不会危及生命,但病情时好时坏,久治不愈,严重者甚至不能正常生活和工作,患者常痛苦不堪。

保护心脏,每天保持好心情

生活中,人们难免会遇到烦心事,几乎每个人都出现过焦虑、抑郁等情绪。如果这些负面情绪得不到缓解,可能会伤及心脏。心脏不仅是为全身输送血液的器官,还是情绪的收集站。它能被情绪影响,好情绪有助心脏健康工作,而坏情绪如过度的压力、抑郁、愤怒、悲伤等对心脏的伤害尤为明显。

2021年1月25日,美国心脏协会发布一项科学声明指出,大量证据证实,不健康的心理状况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促发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并提出建议,有心血管病的人和心血管高风险者,应常规评估心理和精神健康,就像评估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或高脂血症一样。

有专家表示,每天有个好的心情,不仅能缓解压力带来的负面影响,还能更好地保护心脏,预防心脏疾病。

心理不健康可诱发心血管病

有证据表明,抑郁、长期压力过大、焦虑、生气、悲观、对生活不满、充满敌意等心理状况,可能导致身体健康问题,如心律不齐、消化道症状、血压升高、炎症加剧、心肌缺血等。日常压力累积和遭受创伤事件,也可导致心血管病风险增加。患者自我报告的总压力和工作相关压力,与心血管病死亡风险最高增加40%有关。

2014年,美国的研究员通过分析10万名抑郁患者的医疗数据得出结论:意志消沉可能诱发心血管疾病,治疗抑郁可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欧洲心脏杂志》发表的相关研究发现,愤怒出现两个小时内心脏病发作的风险是平时的4.7倍,脑卒中的风险是平时的3.6倍,室性心律失常的风险也明显升高。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疾病研究所的专家表示,吸烟、饮酒等外在的高危因素容易改,但有些致病因子未必一眼可见。如焦虑、高压、惊恐、抑郁等负面情绪,对健康的危害不亚于吸烟、高胆固醇饮食,由此导致的高血压、冠心病等也为数不少。同时,它还会增加心律失常、血管痉挛的风险,甚至诱发猝死、危及生命。

焦虑、高压、抑郁等负面情绪,会造成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一是会诱发心律失常,二是导致血管痉挛,从而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甚至诱发心肌梗死。美国的调查证实,中青年企业家、白领若发生猝死,常常有心理因素。

(东方红星,文/李烈,约222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