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吃对药,很重要!

文 / 执业药师百事通
2019-09-02 11:12

人到中老年,总不可避免会有这样、亦或是那样的小毛病。疾病总是必不可免的。

小毛小病也就不予理会了,但是这个部位的疾病不可小觑——那就是心脏,心脏是脊椎动物身体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其主要功能是为血液流动提供动力,把血液运行至身体各个部分。

心脏病,现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全世界每年有1700万人死于心脏疾病,每3例因病死亡者中就有1例死于心脏疾病患者。

心脏病是心脏疾病的总称。心脏病主要是心脏本身的心肌,瓣膜等的病变,导致的全身供血不足等,只要是有疲劳,紫绀,心悸,气短,水肿等等。

说到这里,一定有人会问,那冠心病又是什么呢?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一种最常见的心脏病,是指因冠状动脉狭窄、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肌机能障碍和(或)器质性病变,故又称缺血性心肌病。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一种最常见的心脏病,是指因冠状动脉狭窄、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肌机能障碍和(或)器质性病变,故又称缺血性心肌病。

冠心病的症状:

冠心病的症状首先表现为上腹胀痛不适等胃肠道症状,特别是疼痛剧烈时常伴有恶心呕吐、临床上易误诊为急性胃肠炎、急性胆囊炎、胰腺炎等。所以,冠心病会引发肠胃反应的。

冠心病症状表现胸腔中央发生一种压榨性的疼痛,并可迁延至颈、颔、手臂、后背及胃部。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发作的其他可能症状有眩晕、气促、出汗、寒颤、恶心及昏厥。严重患者可能因为心力衰竭而死亡。

冠心病的发病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

药物治疗分为两个部分,在冠心病的早期,只有粥样硬化斑块,并没有太多症状时,服药的主要目的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进展(一级预防);

随着冠心病不断进展,冠状动脉狭窄达到75%以上,患者存在心肌缺血,出现心绞痛等症状,就需要加强优化的药物治疗,加强优化的药物治疗不仅可以缓解心绞痛的症状还可以延长生存。


那么,冠心病的常用药有哪些?

下滑查看更多

1

硝酸酯类药物

硝酸酯类药物是临床上使用时间最长的药物之一,其中硝酸甘油是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常规缓解用药。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及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先静脉给药,病情稳定、症状改善后改为口服或皮肤贴剂,疼痛症状完全消失后可以停药。硝酸酯类药物持续使用可发生耐药性,有效性下降,防止发生耐药的最有效方法是保持足够长(8~10小时)的无药期。硝酸酯制剂可与β-受体阻滞剂或钙通道阻断剂联合应用,比单独应用效果好。

2

抗血栓药物

抗血小板药物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避免血栓形成而堵塞血管。阿司匹林为首选药物,所有冠心病患者没有禁忌证应该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副作用是对胃肠道的刺激,胃肠道溃疡患者要慎用。不能耐受阿司匹林的患者可改用氯吡格雷或西洛他唑作为替代治疗。抗凝药物通常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急性期,以及介入治疗术中。

3

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既有抗心绞痛作用,又能预防心律失常,长期服用可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及死亡率。在无明显禁忌时,β受体阻滞剂是冠心病的一线用药。使用时从小剂量开始,逐级增加剂量,剂量应该以将心率降低到目标范围内。β受体阻滞剂禁忌和慎用的情况有哮喘、慢性气管炎、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和心功能不全等。β-受体阻滞剂对变异型心绞痛的疗效有争议,一般不应用。

4

钙通道阻断剂

可用于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和冠脉痉挛引起的心绞痛,是变异型心绞痛的首选药物;地尔硫卓和维拉帕米有减慢房室传导作用,因而不与β-受体阻滞剂联用,以免出现心动过缓、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5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可应用于已知冠心病患者的二级预防。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或近期发生心肌梗死合并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或合并有糖尿病者,尤其应当使用此类药物。如出现明显的干咳副作用,可改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用药过程中要注意防止血压偏低,肾衰竭、双侧肾动脉狭窄禁用。

6

他汀类药物

他汀类药物冠心病在改变生活习惯基础上给予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主要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治疗目标为下降到80 mg/dl。最近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死亡率及发病率。

7

其它

曲美他嗪为营养心肌药物。可作为传统治疗不能耐受或控制不佳的补充替代治疗;伊伐布雷定通过降低心率而发挥抗心绞痛作用,适用于β-受体阻滞剂和钙通道阻断剂不能耐受、无效或禁忌又需要控制窦性心率的患者。


常笑家E温馨提示

冠心病是一种不可逆的慢性病,患者除了要长期遵医嘱服药,不可随意停药之外,平时还应该注意饮食清淡,低盐,低脂,低胆固醇等;生活作息方面应该保持心情平和,尽量做到不熬夜,不抽烟,不喝酒;避免剧烈运动,但是也需要适当的有氧运动,比如跑步,太极。

下周同一时间,还有心律失常的用药解析,不见不散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