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科普十问(第三话)

文 / 公共卫生科普
2018-03-26 15:14
一、冠心病多发生于什么年龄?  

一提到冠心病,人们很容易想到电影里的老干部、老教师,每遇情绪激动时总要双手捂紧胸口,猝然倒地的情形。有一点医学常识的人,都知道他们得的是冠心病。于是,人们非常容易把冠心病与老年人联系起来。诚然,40岁以前冠心病发病率很低,40岁以后开始增多,每10年约增加1倍。但这并不意味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中年以后才开始形成的。事实上,当病人出现冠心病的临床症状时,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和管腔狭窄的程度已到了中晚期,治疗已较为困难。有资料表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从10岁起,每增加10岁,其阳性率递增约1倍;10~19岁阳性率为21.1%;20~29岁则为42.9%;30~39岁为61.5%;40岁以上各年龄组的阳性率均在80%以上。这一事实说明,动脉粥样硬化自幼年即有发生,而不是随年龄变化的自然衰老现象。也有报告70岁老年人尸检冠状动脉无病变者。所以,冠心病的发病,年龄变化不是必要条件,预防冠心病必须从幼年开始,坚持不懈。

冠心病科普十问(第三话)

二、为什么高血压是引起冠心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  

高血压导致冠心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 高血压时,高级神经中枢活动障碍,神经内分泌紊乱,心血管系统对肾上腺素、儿茶酚胺等敏感性增加,这一点既是高血压的发病因素,也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

  2. 高血压时,可发生以下有害改变:①血流对动脉壁的侧压加大,血中脂质容易侵入动脉壁;②血管张力增加,引起动脉内膜过度牵拉及弹力纤维断裂,造成内膜损伤,也促进脂质进入动脉壁,形成动脉粥样硬化;③动脉壁内毛细血管破裂,造成内膜下出血、血栓形成,引起内膜纤维组织增生,最终导致粥样硬化形成。

三、什么叫高脂血症?  

血脂主要是指血清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都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但健康人有一定的标准水平。如血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超出正常高限,则诊断为高脂血症。在判断是否有高脂血症或决定服用降脂药物之前,至少应有两次不同日的血脂化验记录。如首次化验结果不正常,则应择日再次化验血脂。若血脂化验结果仍然不正常,即可明确高血脂的诊断。  

我国1997 年制定的诊断标准为:每升血中的总胆固醇( TC)超过5. 7 毫摩尔(即大于5. 7mmol/ L)为胆固醇水平升高;每升血中的甘油三酯( TG)超过1. 7 毫摩尔(即大于1. 7mmol/ L)为甘油三酯水平升高。然而,国内、外医学专家都普遍认为,每个人的理想血胆固醇水平应小于每升5. 2毫摩尔(即〈5. 2mmol/ L)。此外,还规定每升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 C)小于1 毫摩尔(即1mmol/ L)亦属不正常现象。如果只有胆固醇升高,医学上称之为高胆固醇血症;而仅发现血甘油三酯升高,则称为高甘油三酯血症;如果血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都升高,就叫作混合性高脂血症。

冠心病科普十问(第三话)

四、高脂血症为什么能引起冠心病?  

正常情况下,血脂并不沉积在动脉壁内。当人患高脂血症时,人体对脂代谢的调节发生了故障,血脂成分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浓度增高,同时由于某些原因引起动脉内壁损伤。这样,一些本来不能渗透进去的血脂渗透进去了,并且沉积在动脉内膜下。再加上动脉壁病理变化,就形成了粥样斑块。如粥样硬化发生在冠状动脉,特别是在它们的入口或分叉处,就会出现血流供应不足,产生心绞痛等症状。

五、血脂包括哪些成分,脂蛋白是怎么回事?  

血脂是血液中脂类物质的总称,他们一部分来自食物,一部分由肝脏、小肠粘膜等组织合成。主要包括:1.甘油三酯,又称三脂酰甘油或中性脂肪(简写为TG);2.胆固醇(简写为Ch),有游离胆固醇和胆固醇酯之分;3.磷脂(简写为PL),主要有卵磷脂、脑磷脂、丝氨酸磷脂、神经磷脂等;4.游离脂肪酸(简写为FFA)  

脂质本身不溶于水,它们需与蛋白质结合形成脂蛋白才能以溶解的形式存在于血浆中。用电泳和离心的方法可将各种脂蛋白分开。血浆中的脂蛋白主要有:乳糜微粒(CM)、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中间密度脂蛋白(IDL)、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

冠心病科普十问(第三话)

六、高脂血症是怎样形成的?  

当人们与饥饿说拜拜时,不期然地又与高脂血症等一系列的富贵病相遇,它们成了现代人美满生活的绊脚石,高脂血症是怎样形成的呢?以下讲讲它的诱发因素。

  1. 高热量、高脂膳食。这可是导致高脂血症的罪魁祸首,长期大量进食高脂食物特别是富含饱和脂肪酸、胆固醇食物,可明显提高血脂,饱和脂肪酸多存在于动物性食品中,如肉、蛋、乳脂等食品中,胆固醇多存在于动物内脏、鱼卵、蛋中;当人们进食过多食物,膳食总热量超过人体所需后可转化为脂肪,同时也影响体内脂肪、胆固醇的代谢,长期过量进食如蔗糖、葡萄糖、淀粉等热量高而纤维素含量少的食物也可使血脂升高。

  2. 缺少适量运动。目前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出入以车当步,家务亦不必亲力亲为,工作多为脑力劳动,运动较前明显减少,直接影响体内血脂代谢。同时体内热量过剩后转化为脂肪。

  3. 肥胖。肥胖可引起一系列激素与代谢紊乱,直接或间接对血脂代谢产生不良影响。

  4. 吸烟、饮酒。据流行病学及动物实验证明吸烟与饮酒为高脂血症的危险因素,且发现被动吸烟者的血脂亦受到不良影响。

  5. 竞争日益激烈、生活节奏日渐加快的社会环境及A 型性格。此环境让人产生一种紧迫感,被压抑感,易激动、愤怒等,从而影响植物神经的调节,导致体内血脂代谢异常。学会放松将有益血脂的调节。

  6. 遗传。某些人的脂质脂蛋白代谢先天性缺陷可致高脂血症,此人群常在儿童期就有血管硬化的改变。

  7. 继发于其他疾病。如可继发于糖尿病、甲减、肾病、痛风、肝内外胆管阻塞等。  当我们在生活中注意了这些细节,并持之以恒,你便可免受这些疾病的滋扰。

冠心病科普十问(第三话)

七、为什么糖尿病病人要特别警惕冠心病?  

糖尿病病人要特别警惕冠心病。这是因为:第一,糖尿病患者容易并发冠心病;第二,糖尿病患者发生了冠心病不容易被注意到;第三,某些治疗糖尿病的手段可能加重动脉粥样硬化。  

糖尿病是一种全身代谢紊乱疾病,其并发症可影响到全身许多脏器和系统。在心血管系统能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冠心病的发生,然而,糖尿病性神经病变亦可损害神经系统任何一个部位,特别是神经末梢。当病人的感觉神经末梢受损时,可使病人没有心绞痛症状,或较轻微而不典型,使病人意识不到自己心脏情况的严重性而延误病情,甚至发生无痛性心肌梗塞。糖尿病人治疗措施不当时,可加重动脉粥样硬化。胰岛素又促进粥样硬化的作用,肥胖体型的2型糖尿病人多数血中胰岛素水平过高,而口服黄鸟类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可通过不同途径使血中胰岛素水平增高,这就有可能进一步加重硬化血管的病变。因此,建议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科学积极地控制糖尿病;同时,尽量避免其它冠心病危险因素。即使没有症状,也要坚持定期检查心脏情况。另外,老年糖尿病人应以饮食疗法和运动疗法为主,尤其是肥胖体型的2型糖尿病人。

八、甲状腺功能减低病人为什么易得冠心病?  

甲状腺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器官,位于颈前甲状软骨的两侧。它分泌的甲状腺激素T3、T4分泌减少,病久后出现明显的脂代谢紊乱,游离脂肪酸利用减少,进而出现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及高LDL血症,高脂血症可以诱发动脉粥样硬化,而使冠心病患病率明显上升。

冠心病科普十问(第三话)

九、精神因素与冠心病有什么关系?  

当人精神紧张或激动、发怒时,会使垂体、肾上腺系统紧张度上升,血中儿茶酚胺和皮脂醇激素水平升高。儿茶酚胺直接作用于心脏,使心跳加快,收缩力加强,心肌耗氧量增加。当冠状动脉已有狭窄时,可造成心肌缺血缺氧加剧,引发心绞痛,甚至心绞痛。  

反复长期的精神紧张因素作用下,可使小动脉持续收缩,造成动脉壁变性增厚,管腔狭窄,血压持久性升高。小血管的强烈收缩和儿茶酚胺本身都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血中的胆固醇便可乘虚而入,沉积于动脉壁内,促使动脉粥样硬化。长期紧张可造成高脂血症,同时改变血流变学状态,使血粘稠度增高,血小板亦被激活,释放血小板源生长因子,促使平滑肌细胞增殖,并且容易形成血栓。所有这些因素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十、胖人为什么易得冠心病?

胖人易得冠心病主要是因为:

  1. 过度的体重增加,使心脏负荷和血压均上升。

  2. 高热量的饮食摄入习惯,使血脂、血压水平增高,罐装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和加重。

  3. 肥胖后体力活动减少,妨碍了灌装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者侧枝循环的形成。  

减肥可以减轻伴发的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也可减轻心脏工作量,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冠心病患者活动耐受量。控制体重可以改善除吸烟以外的大部分易发因素的水平,“多去两斤肉,多长两年寿” 的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

冠心病科普十问(第三话)

切记起居有常、身心愉快、控制饮食、戒烟少酒、劳逸结合、适量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