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乙肝的彻底治愈(1.0)

文 / 肝病梁医生
2019-08-12 21:08
"

一位粉丝的咨询,男性,29岁,自诉“乙肝小三阳”二十来年。一直以来,转氨酶不高,也没有抗乙肝病毒治疗。最近,因为胃肠道不适,就诊于医院,做了些检查。其中,总胆红素稍微偏高,所以向我咨询。而其中,做了乙肝“两对半”的检查,检查结果如下:


谈谈乙肝的彻底治愈(1.0)

粉丝的乙肝两对半结果


​ 很显然,它的乙肝两对半全阴。虽然,没有乙肝表面抗体的产生,但是,乙肝表面抗原确实消失了。这一点确实很惊奇,我也反复问过该患者,他以前确实有乙肝,而且,他也没必要隐瞒自己的病情。所以,我建议他再复查下,他可能追求到了乙肝治疗的“金牌”,也就是这几年乙肝学术界提到比较多的“功能性治愈”。虽然,他并没有治疗。

如何判定没有“乙肝”

这里,再插一个小知识。到底如何判定是否为乙肝。工作中,有一个老医生,对一些人群,HBeAb,HBcAb阳性的,也判定为“乙肝”。我个人觉得,这样不妥。因为,这两项都是抗体,虽然,身体有接触过乙肝病毒,但是不能判定为乙肝的。所以,主要还是看HBsAg。当然,也有,HBV隐匿性感染,这种比较少,需要辅以检查高精度HBV-DNA,甚至cccDNA。

谈谈乙肝的彻底治愈(1.0)

彻底治愈“乙肝”的历史

我曾经在一些论坛探讨过,乙肝的彻底治愈。但往往被删帖,甚至封ID。这涉及到社会对乙肝认识的一个曲折过程。在90年代,无论是大小电杆、广播台、各种报纸,都有一种宣传论调。乙肝——肝硬化——肝癌,三步曲,只要得乙肝,这人就没有救了,人生就没希望了。再加上当时没有网络和科普知识传播不足,甚至一些医生对疾病认识也不足,这种灰色论调,不知道害了多少人。人,都有求生欲望。在这种灰色论调下,就会有人倾家荡产去寻找“神药”。有需求,就一定有市场。各种民间“神药”就开始出现了。而且,都打着一针治愈,不治好包赔钱等口号。赚得满盆而归。但随后证明,这些都是骗子。骗子的作用就是,他们可以毁掉一个产业,甚至一些名词。而乙肝和治愈,两个名词的结合也变得过街的老鼠,人人喊打。

乙肝的功能性治愈

无论是在网上,还是现实病友接触中。乙肝的治愈确实存在一定的比例的。当然,目前来说,更精确点说是乙肝的功能性治愈,也就是乙肝表面抗原的消失(或出现乙肝表面抗体的产生)。由于,肝细胞内部的cccDNA的存在,这里的乙肝治愈,虽然,还不能完全达到彻底性,但相对于十多年前,“乙肝不可治愈”的黑暗论调,这对乙肝病友来说,至少是一种精神上的希望火种。

自发HBsAg清除

根据2012年的我国乙肝防治指南中资料,年龄小于40岁ALT升高以及感染HBV基因A型和B型者发生率 较 高 HBeAg 血清学转换后每年大约有0.5%~1.0%发生HBsAg清除,3~5年的随访显示,在成年期感染HBV者发生HBsAg清除的几率更高 我国台湾地区的1项研究对1965名HBsAg阳性伴抗-HBe阳性的携带者( 16~76岁,平均34岁) 随访平均11年,发现HBsAg的清除率为每年1.2%,其中进入随访队列时大于50岁者的HBsAg清除率较高( 每年1.8%) ;10年20年以及25年的累积HBsAg清除率分别为8%25%和45%。

所以,乙肝即使没有治疗,也有一部分人群可以发生自发性清除。达到彻底治愈。

药物性治愈

现在,乙肝治疗的主要方案有干扰素、核苷类药物。目前来说,追求功能性治愈,一般推荐(干扰素+核苷类药物)的联合使用。比如:长效干扰素+替诺福韦。相对于自发性的治愈,通过这种方案可以把功能性治愈提高很多。

​​

结语:

不过,目前来说乙肝的功能性治愈(HBsAg)的消失,还是一种概率问题。而且是一种不可控的概率。但最近一些新药的研发,例如,针对Rna的药物有更高的治愈概率。虽然遥远,未来可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