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综合征难治吗?降低尿蛋白、防复发,管好2点事半功倍

文 / 肾病早知道
2021-04-08 18:47

大量尿蛋白常常出现在以肾病综合征为特征的肾病类型中,此外还常伴有“二高一低”的症状,即高度水肿、高血脂症、低蛋白血症。尿蛋白的出现多意味着肾小球基底膜出现损失,大量尿蛋白则说明肾小球纤维化受损程度比较严重,且肾脏内的炎症反应比较活跃。

肾病综合征在发展过程中,除了需稳住尿蛋白,还有一方面需要重视即“易复发”。相比慢性肾炎等其他类型疾病,肾综类型的肾病更容易反复。

因此在延缓肾功能过程中,除了要控制好尿蛋白,预防复发尤为关键,其中精准地掌握2个细节性问题。

  • 1、降低尿蛋白需重视基础病

尿蛋白的出现与肾小球基底膜受损,通透性增加有直接关系。但在后续发展过程中,尿蛋白是否能长期稳定除了受肾脏功能的影响,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不容忽视,尤其是一些慢性基础性代谢疾病的影响。

部分肾病患者本身存在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病,也会影响到尿蛋白的稳定。

长期存在“三高”,会增加血液的流通压力,增强肾小球内的高压,加剧肾脏硬化进程,使尿蛋白更严重。降蛋白的同时还要监测血压、血脂、血糖的指标,为肾脏创造更良好的环境,保证肾细胞血液、氧气的供应,减轻肾小球纤维化的发展,起到降蛋白的作用。

对于存在严重“三高”的患者需联合降压、降糖、降脂药使用,如果不是很明显,前期以饮食调理为主,保持低盐、低脂、低蛋白饮食,同样有助于改善血压及尿蛋白等指标。

  • 2、降蛋白别忘防着这些并发症

大量蛋白尿的出现,往往会引起其他症状,上面我们提到的严重水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等都是蛋白丢失造成的“后遗症”。而这些症状的发生又会引起全身性的并发症,如血栓或栓塞、电解质紊乱、严重高血压等,威胁着部分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

因此在抑制肾脏炎症反应,降低尿蛋白水平,同时也要注意调节维持体内总蛋白的情况,纠正水钠潴留的情况,同时维持血脂水平。

严重总蛋白缺失诱发营养不良的患者可以适当补充蛋白质或注射免疫球蛋白,同时监测24小时尿蛋白定量的情况。水肿患者水钠潴留,注意减少摄入量,一般随着尿蛋白得到控制也能有所缓解。高血脂可适当服用降血脂的药物,如他汀类降脂药,也有助于降蛋白,保护肾小球。

尿蛋白总是反复的患者必须要认清楚这一点,降低尿蛋白并非转阴就完了,必须同时考虑到一些影响因素及并发症情况,才能长久的保持蛋白尿平稳不反弹,同时保护好肾功能。

(注: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