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最常用的降压组合:A+C、A+D、C+D,深受医生的喜爱

文 / 健康库尼酷
2021-02-16 00:18

目前各大高血压指南均主张多种药物联合治疗高血压。因为联合降压可显著降低血压,使血压尽快达标,可减少单药降压时药物剂量过大所致的不良反应,同时可加强对心脑肾等靶器官的保护,其效果优于单药治疗效果不佳后的增加剂量和增加品种。小剂量联合治疗是高血压治疗的主要原则之一。在临床上被广泛认可和应用的三种降压组合模式是:

1.A+C:普利类(或沙坦类)+地平类

A=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普利类)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沙坦类)。

A:常用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有依那普利、赖诺普利、贝那普利、福辛普利、培哚普利;常用的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有七种:厄贝沙坦、氯沙坦、坎地沙坦酯、替米沙坦、坎地沙坦、奥美沙坦、阿利沙坦。

C=长效二氢吡啶类钙抗剂(CCB,地平类)。

C:常用的长效地平类有:硝苯地平控释片、硝苯地平缓释片、氨氯地平、非洛地平缓释片、左旋氨氯地平片、西尼地平等等。

A + C 的优势在于:两种药物扩张血管的机制不一样,ACEI 可降低地平类降压药造成的踝部水肿发生率,抑制地平类降压药引起的交感神经激活;ACEI 既抑制交感神经系统,又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地平类降压药在扩张血管的同时还针对高血压的“盐敏感”机制。

2 .A+D:普利类(或沙坦类)+利尿剂

D=利尿剂;D:常用的利尿剂为:氢氯噻嗪和吲达帕胺。

A + D 的优势在于:ACEI 可降低利尿剂引起的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系统兴奋;而利尿剂可减少长期使用ACEI 后可能出现的“醛固酮逃逸”现象,同时针对高血压的“盐敏感性”机制。

3.C+D:利尿剂+长效地平类

C+D的优势:地平类降压药除扩张血管之外,还和利尿剂针一样都针对高血压的“盐敏感”性机制,而盐敏感性高血压在高血压人群中的比例非常高,尤其是老年性高血压患者。噻嗪类利尿剂可减少长期使用地平类药物引起的下肢浮肿。

普利类(或沙坦类)药物加长效地平类药,普利类(或沙坦类)药物加噻嗪类利尿剂,长效地平类药加噻嗪类利尿剂,这三种降压组合能明显降低收缩压、舒张压,同时能显著降低高血压晨峰现象和血压变异性,使“非杓型”血压变化曲线得到改善,逐渐恢复至正常生理性的“杓型”血压变化曲线。这三种组合模式都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使用。尤其是前两种组合有着较强的心脏和肾脏的保护性,更加受到到临床医生的青睐。有研究显示:在控制晨峰血压,改善“非杓型”血压变化曲线方面,A + C 降压组合较 A + D降压组合更具优势。

A + C、 A + D和D+C,这三组药物联合都是相得益彰,强强联合,不但能明显降低平均收缩压、舒张压,还能降低血压晨峰(MBPS)现象和血压的变异性,同时帮助“非杓型”血压逐渐向正常的“杓型”血压恢复,有利于对靶器官的保护。有研究显示A + C 组合在降低高血压晨峰现象及恢复正常的“杓型”血压曲线方面更具优势。

当两种药物组合,足量、足疗程治疗之后仍然无法控制血压达标时,可以使用A+C+D,三种药物联合治疗的模式,使用这三种药物联合治疗,大部分高血压患者都可以得到良好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