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平类降压药全介绍,6个优点,常见副作用及服用注意事项

文 / 李药师谈健康
2018-10-17 18:46
地平类药物是高血压患者常用的一类药物,属于降血压药物的一大类——钙离子通道拮抗剂类药物,在降血压药物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下地平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和注意事项。
地平类药物是很好的降压药地平类药物降压起效迅速,作用强,降压疗效和降压幅度也较强,一般剂量与疗效呈正相关性,降压效果在不同高血压患者之间差异较小,与其他类型的降压药联用,通常也有很好的协同作用。相对于其他降压药,地平类药物具有以下优势——
1. 老年患者服用,有较好的降压效果;2. 对于有高盐饮食习惯的高血压患者,高钠的摄入不影响地平类药物的降压效果;3. 同时非甾体抗炎药物的患者,服用地平类药物,不影响疗效;4. 嗜酒的患者可以服用地平类药物控制血压,但通常不建议服用降压药物后饮酒,特别是大量饮酒,可能会引起低血压风险;5. 合并糖尿病,冠心病和外周血管壁的高血压患者,可以服用地平类药物控制血压;6. 长期治疗中还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因此,地平类药物在降血压临床应用十分广泛,从最早的硝苯地平,到长效的氨氯地平,还有脂溶性的拉西地平,卡乐地平,缓释控释的非洛地平缓释片,硝苯地平控释片等,都是经常用于控制高血压的药物。

地平类药物的常见副作用和服药注意事项地平类药物主要可能发生的副作用主要是反射性交感神经活性增强所导致的,常见的有心率加快,面部潮红,头痛,下肢水肿,牙龈水肿等,这些副作用通常在治疗的初始阶段出现较多,在应用短效制剂时,也比长效制剂出现的几率大。
如果在服药期间,出现较严重的下肢水肿或其他不良反应时,如果身体不能耐受的话,可以考虑换服其他的药物来替代,如普利类或沙坦类药物等,都是可以的;还有一种办法,就是减低地平类药物的剂量,同时加服沙坦类或普利类药物,通常对于地平类药物引起的水肿问题,有一定的改善和抵消。除了注意用药的副作用外,服用地平类药物还需要注意,应当从小剂量起始加量,一般服药一周后才开始出现降压作用,最大的降压效果多在4~6周后才出现,因此,如果小剂量起始,降压效果不是很好,不妨坚持吃一段时间再加大服药剂量,如果服用几周后,血压仍然无法控制达标,可以考虑加量服用或联用其他降压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