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高血压常识,竟然都是误区?

文 / 高血压知识百科
2018-07-29 02:06

不管我们有或没有高血压,只有正确地认识、了解高血压,才能管理好自己的血压,以防谈“高”色变。

那我们日常所知道和了解的高血压知识是正确的吗?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和高血压相关的那些常见误区吧。

高血压是“老年病”

多数人都认为,高血压是老年人专属的疾病,可事实是,高血压的发病正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正在逐步年轻化。

不健康饮食,摄入能量高,体力劳动少,运动少,工作繁忙,生活压力大,不良生活习惯,以及对高血压的错误理解或不重视等,导致高血压在中青年人群发病率急速增加。

父母是高血压,我肯定也会有高血压

有关资料显示,父母患都有高血压,子女的发病几率会高达46%;父母一方患高血压,子女的发病率仅为28%;而父母双方都没有高血压,子女发病率也会有3%。

也就是说父母没有高血压,子女也会有罹患高血压风险,而即使双方父母都有高血压,子女也不一点会有高血压。

因为高血压属多基因遗传,后天环境会对高血压的发病产生影响。所以,父母是高血压,你未必就会高血压。

年纪大了,血压高点也正常

虽然高血压的发病人群正在越来越年轻化,但是老年人仍是主发病的群体。

从老年人的生理特征来讲,40岁以上的人群,每增加10岁,他的血管收缩压(高压)就会上升10mmHg,并且在同样的血压值范围内,老年人出现中风及其他心血管意外事件的几率,要比同一血压水平的中年人高。

因为老年人身体器官的状况本身就比较差。一旦血压升高,就会造成动脉硬化,心脑血管发病的危险也随之增加;同时年龄越高,冠心病、糖尿病、高血脂等并发症也会随之而来。

所以说,同样的血压值,年纪越大越危险;同样的年纪,血压越高也越危险。

所以,老年人在面对血压问题时,一定不能掉以轻心,不能觉得血压高一点也没关系!

胖的人才会得高血压,瘦的人不用担心

大多数人都认为“肥胖是和高血压成正比的,越胖的人越容易得高血压,而瘦的人就不会得高血压”。

这句话并不完全正确。

前半句,越胖的人越容易得高血压是对的,肥胖是高血压的重要诱因之一,肥胖者的高血压发病率明显高于体瘦者,而且一个人的肥胖程度,与高血压的发病率呈正比。

但是,瘦人也会患高血压。

大家在生活中经常会发现,瘦的人相对胖的人,情绪可能反应可能更激烈,更容易激动、急躁、发脾气。因为人在激动时,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儿茶酚胺、5-羟色胺分泌增多,小动脉血管收缩,而造成血压升高。

偏瘦的人末梢血管的直径比胖的人细,因此血管阻力也比胖的人大,容易出现脑梗死、心肌梗死、脑出血等疾病。

抵抗力弱,瘦的人容易患上骨质疏松、贫血、胆结石、神经衰弱、胃下垂、关节炎、十二指肠淤滞等疾病。而高血压的瘦人如果患上风湿性关节炎,还会增加患上心脏病发作风险。

起效晚,如果同时应用降压药,瘦的人比胖的人相对更难见效。所以,服用降压药要因人而异、因体质而异。

高血压没有症状就不用管,有症状的才是高血压

高血压之所以被称为「沉默的杀手」,是因为它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逐渐破坏人体的动脉、心脏等器官。

高血压是一种全身性慢性疾病,如果不加控制或者控制不佳,会损伤全身各处的大小血管,很多器官都会因此而受到损害,严重者还会引起心脑血管病变、肾功能异常等一些危急状况,一旦出现症状,就是心梗、中风等危及生命的急症。

所以,等出现各种症状再进行控制,可能已经对健康造成了损害,错过了控制高血压的最佳时机。

血压正常,就可以停药了

原发性高血压是不能被根治的,所以,大部分的高血压患者可能需要终身服药。血压正常是药物控制的结果,并不是高血压被治好了。

一旦停药,血压很可能出现反弹,有些药物还会出现严重的停药反应。所以,就算血压已经保持稳定很长时间,不要随随便便自己停药,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渐减少药量,同时严格监测血压,保证血压的稳定。

血压降的越快越好

早降压早获益,长期降压长期获益。那是不是降压应该越快越好,越低越好呢?

当然不是,一般来讲,降压药需要小剂量开始,降压治疗要掌握缓慢平稳的原则,医生会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用药,达到目标值即可。

血压下降过快、过低易发生缺血性事件,甚至有可能并发脑梗死等严重后果,尤其是老年人。所以,谨遵医嘱,安全,有效,稳定降压才是目标。

医生给我量血压就够了,没必要家庭测量血压

一天之中人的血压是会波动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波动更明显。在家中监测并记录,能更好的反映血压变化的情况,在就诊时,把数据给医生看,能给医生提供更好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