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说内分泌 | 糖友吃太少,有时并不好!

文 / 广东省中医院
2020-12-17 00:27

“糖尿病是吃出来的疾病,所以要控制血糖,就一定要少吃”,这看起来似乎有道理,但也不全正确。控制饮食不是吃得越少越好,关键还要看个体情况,还要看看血糖控制情况,对有些糖友来说,过度的饮食控制,可能对身体反有害处。本期,我们来聊聊糖尿病饮食那些事儿。

吃得太少并不好

黄叔,老年患者,机械工程师,他对自己的血糖管理和平时工作时一样认真,管控得非常细致,精细到固定每餐几两米饭、几两肉、几两青菜、运动几个小时,原以为这么严格的控制,病情会越来越好,事实上,经过了严格的饮食控制后他出现了暴瘦,体重下降了几十斤,血糖倒一直控制的很低,但没想到,最近一年还是出现了四肢的麻木痹痛,而且还日渐加重,深深地困扰着他。后到医院多方就诊,诊断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医生说和过度饮食控制有关,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步入饮食误区,怎样才能回到正轨?

黄叔这种情况在临床上还真不少见。据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内分泌科临床研究发现,过度控制饮食,运动过量,引起体重快速下降,是诱发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一个重要原因。但目前发病机制还不是太明了,可能是由于过度控制饮食,体重快速下降,导致局部微血管循环障碍,神经营养不足,从而诱发此并发症,此外,对于老年人来说,过度饮食控制,还会引发骨质疏松、营养不良等其它疾病。因而对于糖友饮食不能搞“一刀切”,而应个体化原则,如果超重肥胖,当然要控制饮食,反之如果体型正常,甚至消瘦,就不能过度控制饮食了。糖友饮食该怎么做,是要由专科医师根据糖尿病患者个人体型特点来制定的,简单来说,肥胖患者要少吃,消瘦者反而鼓励多吃些,保持合理的体重水平。对于已经出现了糖尿病并发症,已经有了神经麻痹疼痛了,这该怎么办呢?首先,鼓励糖友适当增加饮食的量,主要是增加脂肪、蛋白质的摄入,适当减少饮食中碳水化合物比例,避免血糖快速升高,同时制定合理的运动方案;其二,及时调整降糖方案,避免使用二甲双胍、阿卡波糖等容易引起体重快速下降的降糖药物,可以考虑长效胰岛素注射方案;最后,在中医的辨证理论指导下进行膳食调理及中药治疗。

中医调理可立功

中医认为,过度的饮食节制,会导致精血不充,机体失去充养,临床表现除了消瘦外,还由于四肢百骸失去精血滋养,又阴血不足而导致瘀血形成,故可出现肢体的麻木痹痛,呈针刺痛感,灼热痛,夜间明显加重,而且出现肌肉萎缩,甚至出现下肢无力。对于这类病患,治疗上,按中医理论,平时饮食方面,要多进食些血肉有情之品,比如各种肉类及蛋类,以羊肉、猪肉为佳;日常生活调理,也可采用药膳方法。下面推荐款经典中医药膳:当归生姜羊肉汤:由当归、羊肉、姜片3种食材组合,做法简单,将羊肉500g洗净,切块,生姜50g切成薄片,当归30g洗净,盐适量。特别适合于糖友阴血不足兼有血瘀,寒冷的天气,手脚冰冻,睡半天脚还是冷的人可以煮上一锅当归羊肉汤,能驱寒,又能暖身,一举两得。注意了,近期有感冒上火,或火旺体质的糖友不宜喝。

羊排清洗干净

备当归、生姜切片

羊排冷水下锅,煮沸后捞去血沫,再加入当归、生姜、适量盐,烧开后小火焖两个小时,暖暖的当归生姜羊肉汤就做好了!

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内分泌科致力于中西医结合,采用中医药辨证和中药烫熨、熏洗、针刺、穴位注射等特色疗法对以下疾病取得良好效果。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改善患者四肢未梢麻痹、疼痛,灼热等感觉异常。• 对长期血糖控制不佳患者及早期糖尿病,配合中医治疗,保护胰岛功能,强化控制血糖。• 糖尿病胃肠病变,中医药治疗改善患者长期便秘、腹胀。• 对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的痛风性关节炎,采用中药内服和梅花针治疗,减轻症状,减少发作频率• 糖尿病足,采用中西医外治保守治疗,减少截肢风险。• 糖尿病骨病,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临床见腰背及双下肢疼痛乏力等。

其它诊治疾病:甲状腺疾病(包括甲亢、甲状腺炎、甲亢心、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肥胖病、垂体疾病、肾上腺疾病、特发性水肿、高泌乳素血症等。

刘振杰 主任医师

擅长于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胃肠病等糖尿病并发症以及代谢综合征、痛风、多囊卵巢、甲状腺炎等内分泌病代谢疾病。

吴丽燕 主治医师

世中联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擅长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症、痛风、高尿酸血症、甲状腺疾病等内分泌代谢疾病的诊治,尤其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有一定的临床经验。

编辑:朱海媚 责编:宋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