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腹血糖升高的原因及对策1:降糖药物剂量不足及降糖药物的选择

文 / 九龙健康知识
2020-11-28 10:34

糖尿病患者反复出现清晨空腹血糖增高时千万不要盲目增加降糖药物用量,应在医生指导下寻找其中的原因,在找到确切的原因之后再进行方案的调整。

一般来说,清晨空腹血糖升高主要有三种情况:一种情况是降糖药物的剂量不足:第二是黎明现象;第三种情况是苏木杰效应;今天先来介绍降糖药物剂量使用不足的问题以及如何选择降糖药物。

糖尿病的基本特征就是空腹血糖和(或)餐后血糖升高,如果治疗不规范,药物使用不合理,使得糖尿病病情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当然会出现空腹血糖升高。那么我们如何判断空腹血糖升高是降糖药药物剂量不足引起的呢?引起药物剂量不足的因素又有哪些呢?

一、先来看看有哪些因素可以影响血糖

1、紧张、焦虑、失眠、情绪的大起大落等情绪的变换都可以,以及熬夜、暴饮暴食等都会导致血糖升高

2、没有进行相对专业的饮食控制、没有合理的运动都会影响血糖的控制

3、药物对血糖的影响:包括磺脲类口服降糖药的继发性失效,药物的使用量不足或过量,治疗方案的不合理;还包括其他药物对血糖的影响:比如他汀类降脂(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噻嗪类利尿剂(氢氯噻嗪、引达帕胺)、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比如强的松、地塞米松等)、非甾体抗炎药(双氯芬酸钠、布洛芬)、抗结核药(利福平、异烟肼等)、还有避孕药、胃肠解痉药、抗凝药(如华法林)等等多种药物都会导致血糖升高。糖尿病患者在服用这些药物的时候,一定要多阅读一下说明书或者和你的医生沟通,了解所吃药物对血糖的影响是什么样的。

4、急慢性的感染、发热、妊娠、颈椎病、心肌梗死、手术、外伤、月经期等等都会是血糖升高

5、空腹时间过长或者运动之后去测血糖,也会导致所测的结果偏高

6、血糖仪使用不当导致检测结果偏高

7、合并高血压、高血脂也会导致血糖控制比较困难

8、寒冷冬季血糖会更加难控制.因为寒冷的季节人们分泌肾上腺素等升高血糖的激素相对较多,寒冷的季节人们摄入的热量也更多,而昼短夜长,人们的活动量也减少等多种因素都导致寒冷的冬季比夏季的血糖更高。

二、如何判断降糖药物剂量不足?

上述这些因素都会影响血糖的难以控制。那么我们怎么知道血糖控制的不好呢?最好是做24小时的连续血糖监测(现在有24小时血糖监测仪,能够监测24小时到1周的连续的血糖情况);如果没有条件监测24小时,乃至一周的连续血糖,我们可以监测一天当中多个时点的血糖,一样可以判断血糖控制情况,也可以从中判断出降糖药物的剂量是否充足。具体的方法是:测早晨6点时的空腹血糖,早餐后2小时血糖、中晚餐的餐前和餐后血糖,晚上8点过后就不要再进食了,然后再测晚上10点的睡前血糖,第二日的0点、2点、4点、6点、8点等多个时点的空腹血糖。如果白天的餐前和餐后血糖、夜晚的多个时点的血糖都高,说明全天的血糖都控制的不好,降糖药物剂量严重不足,需要调整治疗方案。如果白天的餐前及餐后都正常了,只有夜间的多个时点的血糖升高,说明只是晚上的降糖药剂量不足,需要增加晚餐前或睡前降糖药的剂量。

三、降糖药物如何选择?

1、糖尿病患者的药物治疗一定要建立在饮食、运动的基础上。需要掌握运动量、进餐量和降糖药三者之间的平衡。需要把运动、进食也当做吃药一样来管理,要做到:按时、按量、按规定的方法来吃药、来运动、来进餐。因为一天当中,我们所吃的降糖药的剂量是相对不变的,但是我们一天当中的运动量和进餐量却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波动较大,这样也会影响血糖的波动。所以每天也应尽量保持相对固定的运动量和进餐量,避免血糖的高低波动,从而影响血糖的控制。

2、合理使用各类降糖药物

在选择降糖药物之前一定要了解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和降糖药物的作用机制。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理比较复杂,确切病因虽然不完全清楚,但目前的研究认为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一)、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

针对这一机制的药物有:促胰岛素分泌剂类药物

(1) 磺脲类 主要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来发挥降糖作用,增强增加体内的胰岛素水平。适合血糖较高,但必须还有胰岛素分泌功能的2型糖尿病患者,常用药物有格列比嗪、格列喹酮、格列美脲等。

(2)格列奈类:这类药物也是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属于超短效药物。适应用于餐后高血糖,与二甲双胍合用有协同作用。常用品种有:瑞格列奈、那格列奈和米格列奈

二)、肝脏肝糖原的输出增加、肌肉对葡萄糖摄取、利用,也就是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了。

二甲双胍可以抑制肝糖原的分解,降低糖原异生,增加肌肉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二甲双胍和噻唑烷二酮类药(罗格列酮、比格列酮)都可明显改善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三)、脂肪细胞脂解作用增强,导致血中游离脂肪酸增加,

血中过多的游离脂肪酸(FFA)会降低胰岛素对肌肉的作用效率,同时还会升高肝糖原异生水平;罗格列酮、比格列酮这类药物物具有抑制脂肪脂解作用。

四)、肠壁细胞分泌肠促胰素(如GLP一1)缺乏或产生了抵抗;

艾塞那肽、利那鲁肽等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以及抑制二肽基肽酶-4(DPP4)水解维持生理性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浓度增加的药物DPP4抑制剂(如沙格列汀、西格列汀等)都是作用这一环节的药物,这类药物可以增加胰岛素分泌,减少肝糖输出,抑制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同时还有心血管保护、肾脏保护、改善胰岛功能、减重等多重作用。

五)、胰岛α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加:艾塞那肽、利那鲁肽等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和DPP4抑制(如沙格列汀、西格列汀)可以抑制胰岛α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六)、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增加: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可以抑制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通过小便把葡萄糖排出体外,从而降低血糖,这类药物降低血糖的同时还可靠减轻体重、降压、降尿酸,保护心血管及肾脏。

七)、脑一神经递质功能紊乱(如影响食欲的递质):二甲双胍、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DPP4抑制剂都可以抑制食欲

八)、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T Z D类药物(罗格列酮、比格列酮).GLP-1类似物,DPP-4抑制剂都具有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的作用

九)、抑制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a糖苷酶抑制剂主要是通过抑制小肠葡萄糖苷酶,延缓了葡萄糖在肠道的吸收,降低餐后高血糖,注意必须要餐时服用,否则无效。常用的有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米格列醇。

当我们确定血糖控制不良是降糖药剂量不足时,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如果是餐后血糖过高可以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选择加用短效的磺脲类药物如格列吡嗪或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加用主要作用于餐后血糖的格列奈类,也可以加用阿卡波糖等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如果是空腹血糖过高可以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加用长效的磺脲类药物如格列吡嗪缓释片、格列齐特缓释片或格列美脲等。如果是合并心衰、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可以加用SGLT2抑制剂或GLP-1类似物。

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不能仅仅着眼于血糖的高低,一定重视胰岛功能的保护、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以及对心血管和肾脏的保护。目前很多研究认为二甲双胍加T Z D类药物加GLP-1类似物三种药物的联合使用可以有效保护胰岛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