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对人体健康的作用

文 / 健康生活推荐知识
2021-11-14 09:08

养生,即保养生命。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加,为了保持健康的身体,采用中医养生方式进行保养至关重要。中医养生是建立在传统中医理论基础之上的养生之道,如今,中医养生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人群健康生活的流行趋势。中医理论博大精深,不少研究学者持有五行学说、阴阳学说等理念,但是从其本源来看,都是与疾病防治和养生有关。营养均衡、运动适宜、睡眠充足、控制烟酒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健康四大基石,也是中医养生作用机制的关键,对机体康健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 中医养生的 “治未病” 理念

“ 治未病” 出自于《黄帝内经》, 是中医养生的重要作用之一,同时也是中医养生重要性的体现。 治未病包含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预防疾病的发生,另一方面是对已经发生的疾病进行有效控制。而中医“ 治未病” 就是指采用中医饮食、起居、运动、药物以及精神等方式预防疾病的发生及其进展。

治未病的目的在于防患于未然,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医学理念也是中医养生的最高境界,即“ 医学的目的在仅仅是治疗疾病,更重要的是让你不生病”。中医养生坚持“ 治未病” 理念就是让人们少生病甚至不生病,从而有效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起到延年益寿的作用。 必须指出的是,中医养生并不是单一依靠传统的中医学

理论,而是结合现代化医学发展的需求,立足于科学的指导,通过避免采用药物治疗、 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医学手段进行的自行管理养生模式。预防疾病已经不仅仅是中医养生的单一责任,也是对社会医疗资源进行节约的有效方式,中医学养生通过对各种危险性

的健康因素,采用多种中医养生保健措施达到身心康复的效果,从而取得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二、 中医养生在人体健康中的作用机制

1饮食有节, 起居有时

早在管子《形势篇》 中就描写到“ 起居时,饮食节,寒暑适,则身利而寿命益;起居不时,饮食不节,寒暑不适,则形类而寿命损。”这句话主要是从中医饮食和起居方面阐述了中医养生方式,也就是说养生必须注重生活作息的规律化,同时搭配营养的饮食,在寒暑不同季节变化期间,应保持身体处于适宜的温度,这样才能达到身体康健、寿命延长的作用,可见饮食、作息在中医养生中

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中医角度而言,多数食物均可以归属于药食同源, 在饮食中讲究科学搭配,以便调节身体机能。比如,在对于老年群体,由于身体各项机能下降,加上容易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等风险,因此,在饮食中可以注重搭配各种蔬菜,蔬菜搭配也讲究养生作用,空心菜中含有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在饮食中搭配空心菜能够起到解毒消肿、降压以及预防糖尿病的作用。

2动静结合, 运动适宜

生命在于运动, 适宜的运动并持之以恒是保障身体健康活力的重要因素。中医养生中也将运动作为防治疾病的方式之一。在当前交通建设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出行几乎全部依赖于交通工具,加上工作族的业务繁忙,整天坐在电脑前,长时间的缺乏活动将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体质越来越弱。尤其对于肥胖症的患者而言,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的发病率逐年提升,对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中医养生提倡身体锻炼,活动筋骨,运动过程能够起到痛经达络、调节代谢、增强体质的作用。三高或者营养过程人群需要加强运动 , 在运动过程中应确保能量消耗平衡,起到气血通常、活血通常的作用。对于老年人而言,采用的运动方式多为太极拳、舞剑、晨练等方式,而年轻人可以采用快走、慢跑、打球、瑜伽等方式进行筋骨活动,运动贵在坚持,无论健康或者亚健康状态,坚持运动能够有效改善身体状态。但是运动应注重劳逸适度,避免出现过量运动,容易造成身体关节、韧带等损伤。因此,中医运动养生以身体能承受的限度为基本,注重动静结合,运动适宜。

3调和气血, 阴阳平衡

养生理念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气血调和、顺应自然,从而达到阴阳平衡。因此, 精神养生方面应坚持以下几个原则,首先,保持平和的心态。不良情绪是造成身体危害的最大影响因素,也是致病的首要因素,怒气容易导致机体肝脏损伤,甚至影响心、脑等血管的紧张性收缩,极易引发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其次, 有效疏导不良情绪。处于社会中的个体,每天都在不停的与人、与物打交道,遇到情绪低落的事情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应采用合理的方式进行发泄,确保心理状态及时回复正常状态,长时间的暴怒、忍耐都会影响身体激素水平的变化,不利于身体健康运转。再者,培养乐观的处事态度。精神状态是身体状态的另外一种表现方式,如果个体在接人待物中能够做到心神安定、安然自若、豁达乐观, 就能够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从而远离疾病的发生,是精神养生的最佳状态。

综上所述,医养生作为当前比较流行的健身生活方式,主要强调保持平和的心态、规律的生活做一、适宜的运动等,从而达到“治未病”的效果。但是中医养生目的并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看到结果的,中医养生必须强调持之以恒,坚持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对身体康健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也能够进一步提升社会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