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胀胁痛情绪差,治疗胃肠无效,为何疏肝可愈?

文 / 智慧健康
2021-05-21 00:20

导读:部分朋友容易出现腹胀、消化不好,吃了助消化的药物,效果并不好,但使用柴胡疏肝散后,则往往见到很好的效果,这是为何?作为中医名方柴胡疏肝散,究竟是通过什么途径来治疗腹胀,与常规治疗消化系统方剂又有何不同?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走进中医名方柴胡疏肝散,看看此方剂的独特之处,为何能够跻身名方行列!

中医名方柴胡疏肝散

笼统来讲,腹胀、胃满、反酸、打嗝、嗳气、腹泻等症状,都可以简单归为消化不良,可以使用助消化的药物来获得疗效,但是在临床中,往往出现治疗效果不好的情况,这是为何?原因在于,这些症状虽然属于消化系统,但是导致消化系统功能失常的原因,可能在胃肠之外,如胆囊疾病可能导致恶心呕吐;肝病可能导致没有食欲、恶心;阑尾炎可能导致胃痛、恶心;肠梗阻可能导致腹胀、打嗝;包括心肺疾病也可能导致消化不好的情况。

症状属于胃肠,但原因不在胃肠,这是消化系统疾病的重要特点之一,也是我们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原则之一,柴胡疏肝散,就是通过疏肝而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重要方剂。通过现代医学,我们知道肝脏功能异常,会导致消化系统酶学的改变、胆汁成分的异常,从而影响消化功能,出现腹胀、纳差,甚至恶心的症状。中医学中也讲,肝脏功能异常,可以克伐脾胃,出现脾胃的功能异常。

消化不良 也很难受

柴胡疏肝散,通过梳理肝气,来达到治疗脾胃疾病的目的,这是我们常规的认知,但仅仅如此讲,对于医生合理使用此方的指导意义并不大。要真正理解柴胡疏肝散,我们就必须通过其药物组成,以方测证,这也是医圣仲景的治病思路。周医生经常讲创新中医、深度解中医,就是要通过正确的理论体系,把理论及实践结合起来,从而使人人清楚的了解方剂、灵活的加减方剂。

柴胡疏肝散:柴胡、陈皮、枳壳、川芎、芍药、香附、炙甘草

治疗涉及三个层面:一是调肝胆,二是治胃肠,三是养脾胃!

厥阴第二方 柴胡疏肝散

柴胡疏肝散,包括七种药物,柴胡是整个方剂的核心,很多人认为柴胡是治疗肝郁之药,主要入肝经,其实这种认识是不对的。柴胡此药,味苦,性平,微寒,主入胆、三焦、小肠经,具有散解胆、三焦之郁滞,并祛除消化系统湿热浊邪的作用。胆之郁热,易带动肝气上逆,出现人体气机的上逆,故胆热得解,则肝气可疏。很多医生认为柴胡疏肝,其实并不准确,因为柴胡是通过胆而作用于肝,达到平熄肝气上逆的目的。故而,柴胡疏肝散治疗疾病的特点之一,乃是胆郁肝不顺,气机上逆,肝胆经功能失常,故而胁痛是其较为常见的症状,恶心、纳差、反酸亦可见到。

胆气郁滞,易造成胃肠功能失常,出现腹胀,故而方中陈皮、枳壳,一寒一温,辛苦酸兼备,起到调理胃肠的目的。

作为柴胡疏肝散,重要的目的之一是疏肝,故而调理肝脏是方剂的重要特点之一,而川芎、芍药,一辛一酸,一补一泻,适当加减,完美调理肝脏。

香附作为方剂中一个不起眼的药物,其作用实不可或缺,其可以补养脾胃,兼清阳明之虚热,作用至关重要。甘草则是调和诸药。

柴胡疏解胆、三焦之郁热,川芎、芍药调理肝脏,是本方能够舒缓不良情绪的机制所在。

医圣伤寒

柴胡疏肝散,其组方之巧妙、严谨,实为中医方剂体系中的一朵奇葩,这也决定了其对于腹胀、胁痛、情绪不畅治疗效果的独特性。若是我们沿用医圣仲景病证一体、方证一体的诊疗思路,可以得出以下这样的条文:

厥阴、少阳之合病,胁痛、腹胀、情绪郁,柴胡疏肝散主之;三症不必悉具,腹胀,口苦、恶心者,亦可用之;此方之变,肝胆、胃肠、脾胃三端,胃肠者,麦芽、神曲可加,脾胃者,甘松、麦冬、沙参可用,肝胆亦可加郁金矣!

今人学习古方及其用法,不可简单的从教材学之,而是应该真正的了解药性,懂得真医理,这样才能活学活用,真正达到执一方而治疗多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