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说它可替代人参,后世争吵不休,润肺养胃阴,减血中糖、脂

文 / 出奇美丽
2020-12-27 09:13

俗话说“一石激起千层浪”,有时候一个小小的见解就能得到大家的讨论,从而有新的认知,古时候百家齐鸣的文化繁盛也是因为每位学者各抒己见而来,在养生文化乃至中医文化中也是如此,自古每一位学者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比如金元时期著名的金元四大家,他们四位每个人看待事物的方式都不一样,但达到的目的是相同。

当代对中医文化的研究也不能只停留在古人的言论,虽然孙思邈、李时珍、华佗等人已经达到当时看来一定的的学识高度,但我们也要有新的见解,比如有一种养生之物,李时珍说它“大有殊功”,还可以代替人参用,后世对此也争吵不休,如今的学者也是各有己见,现在共同的认知是用它养生善于滋阴润肺、养胃阴,减少血中过多的糖、脂肪。

这个养生之物就是玉竹,古时候称之为“葳蕤”,此外还有委萎、女萎、蕤参、萎香、山玉竹、尾参等标的叫法。在历史上人们很早就认识到用玉竹可以养生,在被誉为“辞书之祖”的著作《尔雅》中就可以见到描述,只是此书不是专门介绍的养生,所以并未详细记载。

首部详细记录的典籍是《神农本草经》,认为玉竹“主诸不足,久用去面皯,好颜色,润泽,轻身不老”,并将其归列“上品”,通过书中叙述可以看出玉竹是可以养颜、延年的养生之物,后来一直被沿用,并且在很多著作中都有提及。

到了唐代的时候,有一本著作叫做《药性本草》,认为玉竹“主时疾寒热,内补不足,去虚劳客热”,这一时期主要使用玉竹祛除外感寒热之邪,以及补益虚劳而有的脏腑不足。后来经过中医文化的不断传承与发展,对玉竹的养生之功认知越来越多,并对玉竹的补益之力认可。

在《本草纲目》中,李时珍提出玉竹的特点是“不寒不燥,大有殊功”,得到后世的一致认可,单是还有一句话是“用之可代人参、黄芪”,在后世一直争论不休,有学者十分认可,也有人认为这句话不妥当,在我看来,玉竹滋养虽无弊端,单是补益之力缓和,所以“急则用人参、黄芪;缓则用玉竹”,在与学者交流时提出这个看法也得到诸多认可。

其实,作为中医文化的传承者讨论这些是有必要的,但广大的养生爱好者还是最关心实际的养生用途以及方法,所以上述为引子,真正要跟大家分享的还是玉竹的实际用法,根据玉竹的特点从三个大方面出发,详细的说一说如何用它养生。

一、用玉竹养生可以滋养肺阴、润肺燥。

玉竹的特点是五味属甘,四气属微寒,走肺、胃两条经络,所以适合肺阴不足、胃阴不足的亚健康,而肺在五脏中的定位是“阳中之阴”,属阳,但其功能上属阴,所以实际的养生过程中不论是润肺、清肺,多数是滋养肺阴。

1.如果是燥邪伤肺,则因为燥邪有伤津耗液的特点,所以伤及肺阴,特点是干咳而没有痰,或者痰很少但因为津液不足而很黏稠,感觉“卡”在嗓子中,再就是这类人还有口燥咽干的表现,即使喝水也感觉很燥。

这时候就可以用玉竹来滋阴润肺,并且很多学者用“颇佳”二字来形容,具体的方法是用玉竹与北沙参、麦冬、天花粉搭配,可以泡水也可以煮水喝,用以滋阴润肺、抵御燥邪。

2.如果是肺阴虚,则多是因为亚健康日久而形成,主要特点是“久咳”,有一部分人也会因为阴虚而“虚阳外越”,从而有俗称的虚火。

如果是单纯的阴虚久咳,养生可用玉竹与猪肉炖煮的方法,也可用之与冰糖、粳米一起煮粥喝,这两个方法适合轻者,也有简便的特点;如果是肺阴不足较甚的人,养生就得用玉竹与麦冬、知母相配,增强润肺养阴之力。

因为阴不足常伴有热的特点,所以如果伴有痰热,特点是痰黄而黏腻,养生可用玉竹与川贝、桔梗、紫菀搭档,用以清热养阴;如果是伴有肺热,特点是憋闷而喘,身热而口唇干燥,可用玉竹与麻黄、杏仁、石膏、竹叶一起清泻肺热的同时还滋阴润肺。

3.如果是肺阴虚的同时又外感表邪,玉竹既能甘润滋养肺阴,又养阴而不敛收邪气,在古时候是最常用以应对外感表邪的养生之物。对于平素就肺阴虚的人,如果感受风寒或者风热,邪气入里而化热,从而有身热、怕风、怕冷、咳而干燥、头中昏沉、心中烦而口唇发干的亚健康特点。

这类人用玉竹养生颇为得当,但因为玉竹透散表邪之力微乎其微,所以可用之与薄荷、白薇、淡豆鼓、桔梗一起疏散透热;如果同时喉咙间干燥、咳声沙哑明显,可用玉竹与南沙参、川贝、紫菀、枇杷叶同用。

二、用玉竹养生可以滋养胃阴。

胃虽包含阴阳两个特点,但是在实际的验证之中发现,许多的胃中亚健康属于胃阴不足,玉竹是质润之品,走胃经,善于滋养胃阴而生津液,适宜于胃阴不足的亚健康,但是“胃阴虚”是一个大的概念,没有一种养生之物能全方位的涵盖,玉竹也是一样。

虽然糖分偏高的人也有一部分与胃阴不足有关,但我后边会着重介绍,所以现在主要说一下燥热伤及胃阴的亚健康,玉竹养阴养胃、微寒而兼有清热之功,而且多数滋养之物会滋腻碍邪气,所以有外邪之时不能用之,但玉竹没有这个弊端,所以尤其是外感热邪、燥热伤及胃阴的人更适合用玉竹养生。

这一人的特点是胃中亚健康的同时口舌干燥、口渴喜欢喝水、虽然感觉饿但不想吃饭,还有一个主要特点是舌尖发红而津液少,养生可用玉竹与沙参、麦冬、生地黄,达到滋阴生津、清养胃阴的目的。

三、用玉竹养生可以减糖。

糖分的过多并非现代才发现的,只是现代人因为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多发,古时候对这种亚健康称之为“消渴”,并对其有很深的认知,认为消渴多是由于肺、脾胃、肾这几个脏腑之阴不足而得,且肺胃之阴不足者多见。

玉竹的特点是滋阴润燥、养胃生津,因此常被用于消渴,在典籍《本草正义》中也说“肺胃燥热,津液枯涸,口渴而干等,而胃火炽盛、燥渴消谷、多食易饥者,尤为捷效”,由此可见肺胃阴虚、燥热的消渴用玉竹养生正为合适。

而养生只用玉竹是不够的,还需要与天花粉、天冬、麦冬、生地黄、葛根同用,达到养阴润燥、生津止渴的目的;而如果是脾胃的气阴两虚,同时还有倦怠、没有力气、懒言等表现,可用玉竹与人参、白术、麦冬、百合、葛根同用以健脾益气、养阴生津止渴。

四、用玉竹养生可以减少血中的脂肪。

血中糖分多的亚健康在古时就有记载,但是血中的脂肪偏高还真没有相关记载,这类亚健康是现代探索的发现,同时中医文化在现代学者们的努力下也有所应对的策略,比如用之与生山楂、制何首乌、金樱子的搭档就能明显的改善、降低血中的脂肪量,而简单的方法也有,那就是用玉竹与党参一起泡水喝,坚持即可,如果是阴虚较甚者可以加点枸杞子。

虽然玉竹被李时珍说是“不寒不燥,大有殊功”,但是它的特点还是“微寒”,也毕竟是滋阴润燥之物,所以脾胃虚弱并伴有湿痰积聚的人不要用它养生;再就是玉竹虽好也不能多用,单次以10至15克为度,少则不达、多则无益。

关于玉竹可以替代人参用以滋养的说法,虽然是李时珍提出的,但是后世的学者们说法各异,本人认为虽然不论寒热均可用人参或玉竹养生,但毕竟人参温热、玉竹微寒,寒热特点要求比较严格的时候不能混用,再就是“缓则可用玉竹,急则需用人参”,这是个人的见解,各位中医爱好者、学者还请不惜赐教,说出你的见解,让我们共同讨论,让中医文化再次百家齐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