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仲景学附子的用法用量,摆脱《药典》束缚

文 / 崔振波讲健康
2020-10-15 00:19

仲景用生附子均不超过一枚,主回阳救逆;用炮附子二到三枚,主止痛;用炮附子一枚,主温阳;用少量附子,主助气化。

炮附子

附子有毒之偏性正是能治病救人的关键所在,临证只要不离辨证论治之前提,并注意其炮制法、煎服法和配伍法,使用附子便可取得桴鼓之效。纵观整部《伤寒论》,使用附子的方剂很多,且只要使用恰当,均可收桴鼓之效。

可以说,仲景是历史上最会使用附子的人。综合来看:

  • 《伤寒论》中用生附子的方剂有干姜附子汤、四逆汤、茯苓四逆汤,通脉四逆汤、四逆人参汤和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其用量均不超过一枚,主要作用是回阳救逆。
  • 附子二到三枚的方剂有桂枝附子汤、去桂加白术汤、甘草附子汤和附子汤,主要作用是解决关节、骨节的痛症。
  • 炮附子的方剂有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芍药甘草附子汤、真武汤、附子泻心汤、附子汤、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和乌梅丸,除乌梅外,附子用量都是一枚,主要作用是温阳。
  • 此外,还有《金匮要略》肾气丸,用少量附子,主要作用是助气化。
使用附子重在辨证

对于附子的使用,后世医家亦各有发挥,尤其是近代的火神派医家,更是将附子使用之道发扬光大。然而,亦常有视附子为虎狼之药者。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 受《药典》的束缚。《药典》规定,其附子用量极限为15克,显已成为临床医生使用附子的桎梏,也是教材中为何真武汤附子一枚用9克,附子汤附子二枚用15克的原因所在。
  • 对附子的适应症不理解。何时用大量?何时用中量?何时用小量?何时用生附子?很少有人刨根问底。
  • 对煎煮时间和服药量的误解。纵观《伤寒论》全书,附子煎煮方法及服药量与桂枝汤并无明显差别。而近代医案中用附子,多要求先煮沸一小时或几小时,笔者认为,有失仲景之旨。
  • 药物质量参差不齐。笔者在临床中谨遵仲景之法运用附子,一枚用20克而无需先煎,只要求每付头煎煮沸40分钟以上,从未出现不适症状。但有持处方到别处配方后出现口、舌、肢体麻木或恶心呕吐者,说明附子炮制存在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

附子有毒是不争的事实,其毒性的大小与用量并无绝对的关系。正如火神派鼻祖郑软安在《医法圆通》中所说:“用药一道,关系生死,原不可以执方,亦不可以执药,贵在认证之有实据耳……病之当服,附子、大黄、砒霜皆是至宝,病之不当服,人参、黄芪、鹿茸、枸杞都是砒霜。”

可见,附子有毒,其有毒之偏性正是能治病救人的关键所在,如何正确有效地利用其偏性,却又不致毒,关健在于辨证的准确。临证只要不离辨证论治的前提,并注意其炮制法、煎服法和配伍法,使用附子便可取得桴鼓之效。

《伤寒论》中,真武汤证有两条原文,分别是太阳病篇第82条和少阴病篇第316条,其方药物组成为:“茯苓三两,芍药三两,白术二两,生姜三两,附子一枚炮,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伤寒论》中,附子证也有两条原文,即少阴病篇第304条和305条,其方药组成为:“附子二枚炮,茯苓三两,人参二两,白术四两,芍药三两,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真武汤与附子汤在组成上,只有生姜与人参一味之别;在药量上,则有附子一枚与二枚、白术二两与四两之差;在病机上,真武汤为阳虚水泛,附子汤则是少阴阳虚,寒湿凝滞。正如柯韵伯所说:“附子汤与真武汤似同而实异,此倍术附去姜而用参,全是温补以壮元阳,真武汤用姜而不用参,当是温散以逐水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