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舒昱立:汉口战“疫”的中医感想

文 / 广东省中医院
2020-04-01 08:06

我是一名西医,呼吸科副主任医师,却非常喜欢中医。中医药是我国的瑰宝,是国粹,它是一种文化,也是一门科学,是我们中华民族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她需要得到传承。

我知道中医是一门科学,它是一门大自然的科学,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中医的存在,小到柴米油盐,大到宇宙万物,虽然西方医学是现在社会的主流,但是这仍然不能阻挡中医的发展,她在我们国家本来就是根深蒂固,中医有它自己的发展之路,只要中医有效,一传十,十传百,所以中医很多时候都是靠口碑传播。

中西医的思考

中医的根是什么,我也想过,看过很多专家的观点,最同意的一个观点就是疗效,就是我们说一百遍的它的好,不如起效一次的说服力。改革开放以来,西方医学的发展,使我们在治疗疾病上效率提高了,但是这样也让我们失去了很多东西,比如自身文化的积累,也就是表面的东西太多了,缺少了那份内在的神韵。中医提到我们看得见的事物结构性的东西属于阴,而看不见的功能性的东西属于阳。

艰辛与希望

刚到武汉汉口医院接手隔离病房的第一周,给我感触最深的是,现代医学面对新冠病毒没有特效药。这让我感到很挫败,很揪心。后来我们领队提出请中医专家来协助一起治疗,并交代我负责中医的协同治疗工作,尽快落实。我们邀请了广东省中医院的专家过来会诊。之后广东省中医院张忠德副院长带着团队就过来了。在西医的阵地开展中医协同查房确实很难,但是我很认同他们,因为他们的到来,也使得病人家属不用自行想办法去煲中药了。前两周我们接管的汉口医院危重患者走了不少,在医疗资源相对缺乏的情况下,只有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倡导的中西医结合,才能保证每位病人能得到最优治疗。

中医(终于)来了

他们的到来,让我看到了希望。我主动加入到中医队伍中去,尽我所能地帮助病人。通过一起查房、介绍病情,我很快就融入了中医团队中,并且一次次见证了中医的疗效。从一开始怀疑颗粒制剂(这应该是现代科技和中医的完美结合,确实不错,解决了熬药的麻烦,以及携带方便)希望病人采用传统的中药汤剂,到后来坚定不移地使用广东省中医院带过来的1到4号方子,一切源于它的疗效。

每次中医查房,印象都很深刻,因为病人都会说“中医(终于)来了”,病人那个高兴的劲儿溢于言表,甚至有些是欢呼雀跃的。很多病人都反馈用了这些方子一两天后就开始起效了,咳嗽好多了,胸闷胸痛减轻缓解了,睡眠改善了,大便通畅了,而且拉完大便之后觉得非常舒服,经常会向我们要多点中药,甚至出现抢中药的情况,有些病人就要等中医查房后才愿意出院的。一般都是同一间病房采用了中医治疗的,一个房间的都会服用中药。

针药并用、中西合璧治疗危重症,“1+1大于2”

中医包括针灸,针药结合治疗效果更佳!我们有些病人也会采用针灸的方法治疗,有一位上无创呼吸机抢救的病人,在无创通气的支持下,通过广东省中医院邹旭教授的现场针灸治疗,烦躁、大汗淋漓以及心率偏快的情况很快就稳定了下来,病情迅速得到控制并在1周内就脱离了呼吸机治疗。

还有一个使用了无创呼吸机的危重症80岁老伯,使用了3号方子之后,不知不觉中很快呼吸机都可以不用了。但是后来因为出现解烂便,使用蒙脱石来止泻和停用中药后继而出现烦躁、被害妄想。遂和中医团队协商,中医认为出现大便次数增多还有解稀便是邪气外出的表现,不必止泻,遂停用蒙脱石并继续服用3号方,后来未再出现精神症状,病情逐渐改善并最终转到其他医院继续康复治疗。

再一个是中医团队进驻之前的危重病人,当时已经出现神志不清,呼吸衰竭,缺氧很严重,差点要上呼吸机了。当时他的爱人找到我,恳求一定要救他。我就问她相不相信中医,她说相信。于是我就请教中医朋友,通过我采集的资料,他来定方子,吃了两三剂之后,他的缺氧情况和呼吸困难很快就改善了。之后广东省中医院中医团队来了,根据情况重新针对性地调整了中药及配合针灸治疗,同时配合氧疗及营养支持等,恢复的很快。复查CT提示:原来70%感染的双肺明显吸收。后来转到其他医院康复治疗的时候,其他医生都不禁感慨这是个奇迹,自述没见过这么有效、迅速的疗效,所以有了那封《致广东医疗队的一封信》的感谢信(详见羊城晚报、广东广播电视台文体广播)。

因此,中医在急危重症方面确实能发挥他的作用。上述三例是我在这次抗疫中见证的成功个案,是完全真实的案例。中医在危重症转重症,重症转普通的疗效显著。中西医结合,中西医并重,这是贯彻落实国家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重要精神。不管西医中医,一切以人民的生命至上,积极抢救施治,除了国家在防控疫情方面做了最大的努力,在医院救治方面中西医协作的团队力量也在这次打赢武汉新冠病毒肺炎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如果没有团队的力量还有武汉人民的努力,是很难取得后面阶段性的胜利的。在中后期西医和中医的团队磨合熟悉了,经常交流学术与经验,探讨怎样在救治危重症及康复方面取得更好的进展,真正做到了中西医结合。中西医协作,我们不去评论西医和中医方面的争论,因为大家抗击疫情的最终目的是一致的,就是取得抗疫的胜利。

中医的“时机”

这次之所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么成功,我认为中医在这里起了很大的作用,首先一名真正厉害的中医是很自信的,在国家有难的时候,他会挺身而出,会很有担当,哪怕遇到西医的不认可。所以第一有了医术高明的中医,第二西医没有特效药,中药一两剂之后,疗效出来了,病人就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中国老百姓就很相信中医了,第三运气,这个疫病是“时”病,与五运六气有关,我的一个老师广州中医药大学刘小斌教授说是气应至未至,也就是不及。

我很认同中医张伯礼院士的一句话:我们中国人是非常幸运的,有中医和西医两套医学为我们的人民的健康保驾护航。他是比较客观,倡导中西医结合,特别是在急危重症方面,恰恰中西医结合可以发挥很好的效果,而中医有它独到的疗效。在急症方面,比如治疗发热的患者,按照《伤寒杂病论》的经方,可以做到一剂知,二剂愈,有时候真的效如桴鼓,覆碗而愈。说到危重症,涉及到这里就很复杂了,不是每一次的危重症都能碰到明医(明白的医生,就是对于病人的病症来龙去脉清清楚楚),送到急诊,再送到重症监护室去,中医根本就没有这个机会参与了,在西医的地盘很难得有中医的介入了。

所以大多数人认为中医是养生、慢郎中,这是误解。中医也不是能治疗所有的疾病,也不是所有病人都可以成为你的病人。中医有十不治,在我看来,一个好的病人,一个好的医生,一个好的运气,在这里很是重要。病人要相信医生,不管是西医或者中医,信赖医生是前提,医生要有好的医德和医术,最后加上一个好的运气,这个包括中医理论的五运六气。

未来憧憬

当今社会是大数据时代,很多都靠数据说话,而当中医遇到现代医学,确实存在困境。中医需要传承,需要一代代的努力。同时也存在不足,存在一些伪中医,医术不到家,还有中药材质量问题。很多人不相信中医,也就是他们现实中遇不到明医以及地道的质量好的中药,所以认为中医不行。说到中西医结合,首先需要有中医思维,然后不排斥西医,西为中用,中为西用,坚信中医可以治病,而且能治大病,治急症,治重症。

现在国家也大力推广中医药的发展,提倡中西医结合,也鼓励西医学习中医,这是好事,但是真正的中医人才需要长时间以及大量的临床经验中磨练出来,所以有了国家政策,寻找明师,真正的在临床中磨练出来的医生,形成一个师带徒的中医传承机制,然后发掘中医人才(发自内心的热爱中医的,有中医思维的,这里可以包括西医)。

社会需要有这么一群中医人,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以学习中医为快乐,去领略中医之大美。坚持读经典,悟经典(这个非常重要,熟读伤寒杂病论、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温病条辨等经典著作),以往每一位中医大家,基本都会去诵读伤寒论和黄帝内经,用古人的思维去看病。

知行合一

我经常跟病人说,我们医生要谢谢你们,是你们成就了我们医生,你们就是我们医生最好的老师,你得到的只是三分,而我们医生得到的是七分。自古以来一代明医的造就离不开大量病人的临床实践,我也相信得到的越多,我们失去的也越多,所以我们不断的付出,多行善举,这就是道德经里面所说的道,佛教所说的慈悲之心及恻隐之心,这就是我这两年在拥有西医知识的同时自学中医所体会到的。

在这里我很感谢我的一位老师潘宗奇主任,最令我难忘的时刻就是和他一起在武汉汉口医院查房一起派药的日子,他教我知识,教我技能,教我对工作对病人认真负责,处处为病人考虑。最后说说我自己,我是西医出身,中医水平不高,非常渴望去学习更多的西医和中医知识技能,今后打算去参加西医学习中医学习班或者考个中医研究生,这是我发自内心的渴望,我希望我能用我所学的医学知识技能,去救治更多的病人。

以上是个人愚见,仓促之时写的不对的地方,希望大家见谅、指正!

供稿: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 舒昱立

校对:王悦欣 陈滢滢 庄映格

编辑:陈巧玲

责编:宋莉萍

责任编辑:张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