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中医工作者解读张伯礼院士的遗憾

文 / 大河健康报社
2020-03-10 00:07

如果要记住这次新冠肺炎的明星专家,张伯礼院士绝对是。他古稀之年,依旧精神饱满的战斗在抗疫一线。

3 月 3 日,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在武汉接受了人民日报新媒体的专访。在结束的时候,他说:“最后,我想提醒的是,疫情过后也别遗忘了中医药, 还是要继续推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在近日中国-世卫组织的疫情考察专家组中没有中医药专家,疫情报告中,中医药几乎没有涉及,这令人十分遗憾。”

张院士这句话,我足足看了二十遍,从字里行间深刻感受到在中国中医发展竟然如此的困难和无助,一名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人大代表,尚且如此发声,不能不令人感慨万千。发展中医,真的就这么难吗?

笔者需要解析一下这些文字:

1.“最后。”访谈结束一般都是感谢,一般都是空话,这都是行情,对于一名院 士最后说什么呢?是希望国人不要忘了中医。所以在最后,一个圆满的采访并没有抑扬顿挫又扬,而是十分的沉重。想想人生多少个开始和最后,有多少人在最后为中医发声呢?如果我们真正的能够实现中西医并重,何谈最后这话外音呢?

2. “我想提醒的是。”这样的话,日常经常的说出来,对于我这样菜根级别的中医来讲,平时也乐于关心健康事业的发展,也写写文章,但实际上人微言轻,都知道这些文章说说写写也就那样,自得其乐,无愧于心吧。作为院士不同,他的高度,他要提醒谁呢?在中国,哪些人会需要提醒呢?哪些人不提醒就会不知道中医存在呢?几千年的文化,几千年的文明没有荣誉到民族自信文化自信,还需要靠提醒吗?

3. “疫情过后也别遗忘了中医药。”这句话看后伤心,一片凄凉之情,疫情之前有人想起中医药没有呢?实际上没有,当初并没有让中医上。2003 年的非典想起来中医没有,没有。但是中医奋发有为有了一些话语权,所以国人不小看中医。但是历史重演,竟然有一次在开局就忘记了中医,为什么呢?那一次过后中医以优秀的疗效,赢得尊重。但是十余年后还是忘了。而这一次,一上来控制不住,各种不靠谱的疗法并没有效果,面对大量搞不清状态的患者,中医又一次发挥了作用。但是疫情还没有结束,有人就要忘记了。中医,究竟谁在遗忘?中医疗效, 究竟是谁装作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忘记中华文明就是背叛,忘记中医药文明呢?

4. “还是要继续推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党和政府十分重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这是有目共睹的,从新中国成立百业凋敝,中医颤颤巍巍的被毛主席扶起来,到现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几十年虽然很短,但是取得成绩有目共睹,中医药已经重新成为医疗保健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医疗、科研、产业发展、国际推广、标准化建设,这是党领导人民执行正确中医药政策的结果,这样的力度很大, 国家层面出台了法律法规,中医药条例、中医药法,又出台了促进中医药创新发展的政策,中医药充满着活力,这样的大环境不能够辜负,应该努力有为。中医该怎么发展?必须以有利于人民而发展、有利于民族而发展、有利于国家而发展, 这个发展不能断了传统经脉、不能丢了中医灵魂,但这个发展不是故步自封的发展,是大胆接受现代社会新技术新方法的发展,是为了探索简便效廉验的医学疗法,促进中国新医学模式形成发展。当前政策明朗,国家支持,当奋发有为。

5. “在近日中国-世卫组织的疫情考察专家组中沒有中医药专家”这个组织是世界卫生组织派过来的,联合专家考察组由25位来自流行病学、病毒学、临床管理、公共卫生等领域的中外专家组成。在结束对中国为期9天的考察后,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冠肺炎联合专家考察组24日在京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考察情况以及对中国及全球疫情防控的建议。“考察组中方组长、国家卫健委新冠肺炎疫情应对处置工作专家组组长梁万年在会上通报介绍”“”考察组外方组长、世卫组织总干事高级顾问布鲁斯·艾尔沃德在通报考察组现场调研情况”很遗憾,他们没有懂中医的,也没有听听中医怎么说。按照我的思维,既然中西医并重,应该是国家卫健委主任身边同时坐着中医、西医的大专家,而不是一家之言。

6. “疫情报告中”。疫情报告是什么?是法律的正式发布的文书,是向人们或权威机构提供的可以作为政策依据的文书资料,这么重要的报告谈些什么呢?考察九天,“我们的报告涵盖诸多发现与结论,长达59页。”“其中四点是与中国所采取的应对措施相关的,是对中国提出的建议,另外四点是对全球提出的建议。”实际上,这次疫情防控离不开中医药,但是在相关的考察中还真的就忘记了中医药。不仅仅是疫情报告,纵览近期的很多报道,或者访谈,很多人开始对中医药避而不谈,什么原因呢?一是选择性遗忘,觉得中医药有用不假,拿不出新东西,如果出个新药,那岂不是更压手?二是故意为之。在一些人眼睛里,不仅仅是普通民众,一些大专家对中医也不能明确态度。三是防止自己被站队。现在有一些中医黑,自己不说中医好话也就算了,别人说了反而去围攻,这事媒体和一些专家举重若轻,有效也不敢说。而每年有多少的报告呢?有都少报告涉及到了中医药呢?在中国中西医并重的政策框架下,多少政府部门在报告中提到了中医药事业发展和规划呢?

7. “中医药几乎没有涉及”。院士明白,我们也明白,报告中为什么不提及中医呢?谁起草的报告?这个人和组织了解全国疫情防控中医药参与取得效果的事实吗?当我们已经达到八万多病人、大量疑似病例堆积的时候,中医药挺身而出;在中医单独的病区和医院,病人接连康复出院;在全国各地,湖北武汉之外,中医药参与创造了奇迹,这为什么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种客观存在的事实,为什么没有涉及到?院士一句话“几乎没有”,是多么的遗憾啊!

8. “这令人十分遗憾。”结尾的感慨,严重与采访的主题不对应。实际上这一次采访,张院士讲的很好,很多过去的预测和判断基本上和疫情结果一样。早期为了抗击疫情,在混乱无序的状态下,中医发挥了定海神针的作用,让人们一下子找到了希望,平复了焦躁的内心。在治疗中,不断地有病人出院,更加坚定了全国人民的信心。各地捷报频传,特别是河南、广东、湖南、山东、甘肃、山西等地,中医药参与率非常高,治疗效果非常好。这都是可以大书特书的人间奇迹,但是我发现这种呼声只在中医圈内转转就回来了。面对此情此景,院士岂能不遗憾呢?虽然国家媒体已经多次发声中医药、中央纪委国家监察委网站力挺中医,但遗憾的事情是早期中医介入不进去,后来介入进去疗效又不被所谓的权威认可,人民说了不算、中医说了不算,治病救人不是科学,只有形成数据才是,这种简单的死板的科学主义论不仅不适合中医药,还禁锢了中医药的发展。这都是遗憾!

中医的遗憾不是一两天的事情,这个遗憾值得人们去思考,值得中国医生去思考, 我们究竟在探索一种什么样的治病救人的模式?我们是单纯走一条路还是走中医、西医两条路都走?实际上,我们国家是多么的幸福,有中西医两条道路,可以自由跳台,而且两者都是很有效的医学体系,这就是幸福。

对于中医,应该多些思考。对于疫情应该不能忘了,曾经有很多中医人和中医药的功劳。中医目前的地位,必须要有为,必须靠努力争取,靠赐予和施舍不行。

“最后,我想说的是,疫情过后人们不会忘了中医药,国家还在继续推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在国家和省市的疫情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规划中,中医药会越来越多的被涉及被提及,在人民的健康选择中,中医会越来越多的受到青睐,中医一定会越走越好,尊敬的张院士,莫遗憾,请相信中医人、请相信我们的国家。”

个人观点,个人解读,不当之处还请批评指正。

END

统筹丨吴玉玺

撰文丨孟长海

编辑丨曹 聪

版权声明

本文为原创,转载需联系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