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大家治病疗效好,关键是掌握了这一点

文 / 悦读中医
2019-08-08 13:05
"

编导读

临床中,不少大夫都会陷入一个怪圈,总是会犯片面性的错误,要不只会跟某一症状死磕到底,要不只看到了表面而没有求其本源,要不只顾辨证而不理病因、病机,这样通通都是行不通的。

古往今来,真正的大家没有一个是这样的,他们在临证中都是做到了胸有全局。什么是胸有全局呢?我们来听一听李士懋老师是怎么说的吧。

秦伯未是我敬仰的老师,他讲便秘的一课给我印象至深,影响我一生。秦老师把粪便在肠道的运行排泄比喻为河里行舟。船要运行,必须有两个条件,一是河里有水;一是有力的推动,这个力,包括风或橹、发动机的推动。

人体的水是什么?就是津、液、血、精。水能润,犹河中有水,船方能行。

人体的力是什么?是阳和气,犹推动船行的风。

人体的阳气与阴精是如何产生的?乃根源于肾,化生于脾胃,宣发于肺,疏泄于肝,经三焦、膀胱、腠理,达于周身脏腑、经络、器官孔窍,直至毫毛。任何一环节的障碍,都可引发便秘。

引起各环节障碍的原因,无非虚实两类。虚者正虚,包括阴阳气血的虚衰,无力濡润、推荡,致便秘;实者,包括六淫、七情、气血痰食的阻遏,影响脏腑功能而便秘。辨证时,就要全面分析,根据不同病因、不同脏腑病机而辨,不能片面地只知便秘为肠道蠕动障碍而下之。治疗时,据辨证结果而立法、选方、遣药。如桂枝汤、小柴胡汤、承气汤皆治便秘,脾约丸、桃核承气汤、增液汤、增液承气汤等亦治便秘,半硫丸、济川煎、生白术、半夏、芦荟等亦治便秘。治便秘之方药众多,择其方证相应者予之,皆可获效。虽有些方子并不治便秘,但只要切合病机,亦可随手拈来,常获突兀之疗效。理明自然一通百通,全局在胸,全盘皆活,左右逢源。

秦老师讲课颇有风度,深入浅出,既生动又清晰,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不仅使学生掌握了便秘一症的辨证论治,也学到了中医的思辨方法和讲课的艺术。我在辨证论治中强调胸有全局,就是受秦老师的影晌。只有胸有全局,才不致临证时只见斑,不见全豹,犯片面、狭隘的错误。

中医大家治病疗效好,关键是掌握了这一点

所谓心有全局,就是要对每一病证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判断要点、治则、治法、方药等,有个全面了解,临证时方能把握全局,全面分析,不致犯片面性的错误。

要能够胸有全局,亦非易事,必须要有一定的理论根基方能知道每一病证的各种不同病因、病机。而且要有实践的功底,真正会应用这些理论去施治。若仅只空头理论,纸上谈兵,没有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即使理论上知道,也未必会用、敢用。而且脱离了实践,理论上也未必能有正确而深刻的体悟。如理论上知道桂枝汤可治便秘,若未经过实践应用的品悟,即使心里明白也不敢用,心里没底。所以,理论固然重要,实践更重要,要通过实践,把理论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方能不断提高辨证论治水平。

以下,我通过具体实例,说明胸有全局思辨方法的运用。

例一:头痛。

为什么会痛?中医认为气血应环周不休,若气血不通,则“不通则痛”。气血不通的原因,从性质来讲,大致可分为三类,即邪实、正虚与虚实相兼者。

邪实者,当包括六淫、七情、内生之五邪。邪客于头,阻滞经脉则气血不通而痛;或其他脏腑经脉的邪气上干于头,亦可引起头痛。

正虚者,包括阴阳气血之虚。头失正气之充养,经脉无力通达,头亦痛。正虚的病位,五脏皆有阴阳气血之虚,故皆可引发头痛。

虚实相兼者,既有正虚,又有邪实,但权重可不等,或正虚为主,或邪实为主。其病位亦有脏腑经脉之别。

头痛,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病证出现,亦可作为其他疾病的一个主症或兼症出现。故而头痛一症纷纭繁杂,头绪多端,设仅见一斑,则难窥全豹,必然产生片面性的错误。所以,必须胸有全局,全面分析,逐一而迅速地排除,最终确定其症结所在,即辨明其证,据证而施治。

中医大家治病疗效好,关键是掌握了这一点

例二:痉证。

痉是以项背强直、四肢抽搐,甚则口噤、角弓反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吴鞠通于《温病条辨·解儿难》中论痉说:“痉者,筋病也。知痉之为筋病,思过半矣。”真是一语破的。抓住痉为筋之病这一本质,就掌握了理解痉证的关键。痉证无论虚实寒热、轻重缓急,各种不同原因所诱发,皆因筋脉拘挛、收引所致。没有筋的收引拘挛,就不能成痉。

筋脉何以会拘挛?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明确筋脉能够柔顺条达的生理条件。一是阳气的温煦,一是阴血的濡润,二者缺一不可。造成阳气不能温煦、阴血不能濡润的因素不外两种,一是邪气壅塞经脉,气血不能畅达,筋脉失却阳气的温煦和阴血的濡润,使筋脉拘急而为痉,此为实痉。能够起到阻隔作用的邪气,包活六淫、七情、气血痰食等,此即《灵枢·刺节真邪》云:“虚取之中人也……抟于筋,则为筋挛。”二是阳气虚衰,或阴血不足,无力温煦濡养,致筋脉拘急而为痉,此属虚痉。虚实之痉,皆有寒热之分,故吴氏谓痉“有寒热虚实四大纲”。

就痉证病位而言,邪阻者,有表里之分,六经之别,气血之异;正虚者,有五脏、经脉之殊。

由于痉证原因至繁,所以必须胸有全局,全面分析,以求其本。所以吴鞠通提出:“只治致痉之因而痉自止,不必沾沾但于痉中求之。若执痉以求痉,吾不知痉为何物。”强调了审因论治、治病必求其本的精神。

胸有全局,全面分析,正确辨证,方可治愈疾病。

李老一番话,有没有让你有所启发?

如果你得益于这番话,如果你想了解李老总结的辨证精要,这本书推荐给你——

中医大家治病疗效好,关键是掌握了这一点

《 李士懋平脉辨证精要 》

本书倡导“溯本求源、平脉辨证”,对脉学的临床和理论进行了深度探索。本书分为三个部分:脉学心悟、濒湖脉学解索、平脉辨证脉案。本书提出:以“脉诊为中心”进行辨证论治的具体方法,“平脉辨证,以脉解舌,以脉解症”,脉诊占全部诊断的比重高达50%~90%。本书作者李士懋教授、田淑霄教授历经由“舌诊为中心”到“脉诊为中心”转变,临床前十几年,主要倚重舌诊。因舌诊比较直观,易于观察。然临证既久,发现一些舌证不符的现象,逐渐动摇了作者“以舌诊为中心”的辨证论治方法,转而渐渐倚重脉诊,反复验证于临床,发现“以脉诊为中心”的辨证论治方法,多能取得预期效果。尤其对一些疑难久治不愈的病人,常能另辟蹊径,取得较好疗效。本书适合中医临床医生、中医教育者、研究者、中医医学生阅读。(购书详情请点击下方“了解更多”)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内容选自《李士懋平脉辨证精要》(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王四平主编),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