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认识一味中药:吴茱萸——散寒止痛

文 / 骨大夫
2019-04-18 00:31

吴茱萸下气最速,肠虚人服之愈甚。

——《本草衍义》吴茱萸篇

今天

给大家介绍一味中药药材

吴茱萸

吴茱萸又名 “越椒”、“艾子”,主产长江以南地区,气芳香浓郁,味辛辣而苦,有小毒。吴茱萸作用很广泛,其果实能温中、止痛、理气、燥湿,治疗呕逆吞酸、腹痛吐泻、口疮齿痛、湿疹溃疡等;其枝叶能除泻痢、杀害虫;其根也可入药。

除了药用,吴茱萸还有另外一个作用,那就是除虫防蛀。在南方,过了重阳节就是十月小阳春,天气有一段时间回暖;而在重阳之前的一段时间内,秋雨潮湿,秋热也还没退尽,衣物容易霉变,这时必须防虫。吴茱萸有小毒,就有除虫作用。

性味归经

味辛、苦,性热。

归肝、脾、胃、肾经。

免费咨询微信

功效

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的功效。

主治病症

用于厥阴头痛,寒疝腹痛,寒湿脚气,经行腹痛,脘腹胀痛,呕吐吞酸,五更泄泻。

用法用量 2~5g。外用适量。

本品辛热燥烈,易耗津气动火,故不宜多用、久服。阴虚有热者忌用。孕妇慎用。

免费咨询微信

中药配伍

1、《伤寒论》吴茱萸汤:与生姜、人参等同用,治厥阴头痛,干呕吐涎沬,苔白脉迟等。

2、《医方简义》导气汤:与小茴香、川楝子、木香等配伍治寒疝腹痛。

3、《类编朱氏集验医方》鸡鸣散:与木瓜、苏叶、槟榔等配伍,治寒湿脚气痛,或上冲入腹。

关于吴茱萸,民间有一个这样的传说。春秋战国时代,吴茱萸原生长在吴国,称为吴萸。有一年,吴国派大臣将吴萸作为贡品进献给楚国,但是楚国国王见了吴国进献的贡品大为不悦,不听吴国大臣的解释,将其赶了出去。幸亏楚国有位精通医道的朱大夫追到吴臣并婉言留下了吴萸。后来这位大夫就把吴萸种在自家的院子里。

一日,楚王受寒而旧病复发,胃疼难忍,诸药无效。这时,朱大夫将吴萸煎汤让楚王喝,喝了几次就治好了楚王的病。当楚王得知此事后,立即派人前往吴国道歉,并号召楚国广为种植吴萸。为了让人们永远记住朱大夫的功劳,楚王把吴萸更名为吴茱萸。

-END-

长按关注了解更多中药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