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气一衰,结石自来!肾结石的真相,不过如此

文 / 精诚名医汇
2018-09-18 12:23

(本文为“文君然文化工作室”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与应用!)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肾病诊治典要》、《中医内科五脏病学》、《临床中医内科学》


论岐黄之道,谋苍生之福,欢迎走进“精诚名医汇”。

列位看官,今天我们给您说上一病,这就是泌尿系统结石。

关于尿结石,本订阅号写过多篇文说了。每一篇文说的发布,都会引起不少网友的关注。这足说明,受此类疾病困扰的人,实在太多了。

对于尿结石,祖国传统医学历来重视“湿热蕴积”这样一种病因病机。说白了,就是湿热之邪煎灼于下焦,炼液成石,最终形成尿结石。这一点,本订阅号也和您聊过。

但是,我们今天要说的,却是另外一回事儿,这就是由于脾肾两虚、肾气衰败而导致的长期不愈的尿结石,确切一点说,是因为肾气不足而导致的肾结石。

看官,我们都知道,结石的产生,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因为体内水液中的杂质排泄不出去。这些杂质为什么排泄不出去呢?因为我们体内一些主管水液代谢的脏器,功能衰弱。这一点,是不容忽视的原因。

那么,我们体内,哪些脏腑和水液的排泄、代谢有关系?一般来说,我们首先考虑脾、肺、肾三脏。我们这里要说的,就是其中的脾和肾。脾主运化,司气机之升降。水液的代谢,离不开脾的运化功能。肾,主水液代谢,它的气化是尿液形成和排泄的原动力。因此,若脾肾一衰,水液代谢就会出问题,肾结石等泌尿系结石病,就会找上门来。

所以说,临床上才有很多的肾结石患者,具备肾气衰败、脾肾两虚的面貌。这就是四肢不温、腰酸背痛、浑身乏力、小便频数、排尿不畅、食欲不振、腹胀、大便稀薄 、舌淡苔白、精神不振、面色晄白。这些,就是肾阳不足、脾肾两虚的典型表现。

那么,上面这种局面,又是怎样产生的呢?一个,是尿结石病程太久,伤及肾气。第二个,就是患者因为尿结石这个病,服用了太多清热利湿之品,导致脾肾之阳受损。还有一点,就是患者受先天体质、纵欲无度等多方面的影响,大致肾精损耗、肾阳不足。肾阳不足,不能生土,导致脾阳受损。

可以说,这个脾肾两虚、肾气不充、肾阳不足,是许许多多病程较长、年纪较大的肾结石患者的主要病因病机。这样的认识,其实古代医家早已有之。譬如那《中藏经》就说尿结石的病因是“虚伤真气,邪热渐强”。还有那《诸病源候论》则说:“肾虚而膀胱热故”,乃是石淋的诱因。这里面,都有一个肾虚的事情在前面。可见,肾虚,是引发结石病的不可忽视的根本因由,历来受到重视。

好了。问题分析完了。现在,我们看看祖国传统医学有没有应对之策。

在这里,我们给您说一张临床验方。此方有温肾健脾、壮阳溶石的功效。组方如下——

熟地、枸杞、山萸肉、白术、海金沙各15克,杜仲、川牛膝各10克,肉桂末3克(冲服)。

此方,我们为您择选自《中医肾病诊治典要》。

这里面,杜仲和肉桂温补肾阳。熟地、枸杞、山萸肉滋补肾精。如此,肾中精阳得补。川牛膝活血化瘀,配海金沙消石化积,全方大功告成。若脾虚严重,可以加黄芪、茯苓等等。肾虚更甚者,配核桃肉、菟丝子、狗脊和川断等等。若四肢发凉严重,可以加仙灵脾、干姜或附子等等。总之,临证常有加减,对于脾肾不足、肾阳亏虚、肾气衰败的尿结石患者,甚为合拍。

文中方剂,看官必须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应用,切不可不经辨证而贸然应用。切记切记!

总而言之,肾气一衰,结石自来。尿结石患者若久治不愈,应该考虑上述问题。这篇文说,希望能帮助就医者少走弯路,也能为医家带来启迪。

全文完。您意下如何?请在评论区畅所欲言。本订阅号jnym2106开放,欢迎您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