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为神之宅,血为神之母!失眠健忘的祸根,今天挖出来

文 / 精诚名医汇
2018-09-17 22:23

(本文为“文君然文化工作室”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与应用!)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学》

论岐黄之道,谋苍生之福,欢迎走进“精诚名医汇”。

列位看官,今天给您说上一组症候,这便是很多上了年纪的人,尤其是中老年和老年人,常常有的现象——失眠和健忘。


看官,我们为什么要把失眠和健忘放在一起来论呢?道理很简单,因为失眠和健忘这两件事,往往同时发生。

不是吗?越是睡不好觉,白天的急性就越差。睡不好、记忆力减退——这在很多人身上,都是同时出现的。看官你一定不陌生。

其实,很多时候,这件事情,我们完全可以用一个办法,来同时解决。这便是养心血。

为什么?这就应了本文标题上的十个字——心为神之宅,血为神之母。

对于这十个字的理解,本订阅号慢慢说,你也慢慢看。

看官须知,《素问》里面有一句话说得好:“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是为五脏所藏”。这里面,心排在“五神脏”中的头一位,藏着最重要的“神”。《灵枢》则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这些都在强调心和神的关系,以及心神的重要性。

可见,我们的心,就是“神”的家。“心者,神明出焉”。那么,这个神,到底又指的是什么呢?


看官,我们在平时形容一个人状态很好的时候,常常会用“神采飞扬”这个词吧?没错。这里面的“神”,是在概括整个人的精神和身体状态,是在描述此人生命活动的总体现。也就是说,有神采,意味着此人身体坚朗、头脑敏捷、心情愉快、活力四射、行动敏捷、思维缜密。

可见,中医里的神,可以理解为全身的生命体现。心藏身,就意味着,心神统摄全身生理功能和所有脏腑的精气转化、气血运行。

中医里面的“神”,还有另外一层意思。这便是思维、思考、头脑反应和情志。就是说,当外界的事物刺激我们的时候,我们的心神,是要负责做出反应的。《灵枢》讲,“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就是这个意思。因此,当我们的心神安定、清明的时候,我们的头脑思维敏捷、情志稳定、反应迅速。相反,如果心神不安,出现异常,我们就会出现一系列和思维、头脑、情志相关的异常。这自然就包括了失眠和健忘了。

接下来的问题是,我们的心神,为什么会出现异常、不安呢?

诸多因素中,最常见的,就是心血不足。看官翻开《灵枢》就知道了:“血者,神气也”。意思是说,血,是神气的前身和化源。还有《素问》也说:“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心血不足,则心神失养。心神得不到心血的供养,反过来还会影响心主血脉的功能,令心血进一步亏虚。如此恶性循环下去,我们的心神会越来越不安。失眠和健忘的毛病,也就越来越严重。

其实,心血不足对于失眠和健忘的诱发作用,古来医家早就有所体认。譬如说《圣济总录》就说:“健忘之病,本于心血,血气衰少,精神昏愦,故志动乱而多忘”也。这种因为心血亏虚导致的健忘,患者往往兼具精神恍惚,心悸气短、失眠多梦、面色萎黄无华,舌淡苔薄白等现象。而对于失眠,《景岳全书》也说得明白:“劳倦思虑太过者,必致血液耗亡,神魂无主,所以不寐”。这类的失眠患者,也多具备和前述类似的心血亏虚的表现,譬如多梦易惊、心悸健忘、面色萎黄少华、舌质淡、苔薄白等。

看官!解释了这么多,您应该明白了——心为神之宅,血为神之母。要想养好心神,改善失眠健忘的问题,就要养好心血。心血足,则神宅稳固,心神得养,神明清净。否则我们一定会失眠、健忘的。

道理,基本上说清了。那么,祖国传统医学,有什么独特的应对之法呢?

在这里,我们给您展示一张古方。它对养心血来说是十分及时和有效的。您可以借鉴和品味。组方如下——

炙黄芪、茯苓、茯神、半夏曲、当归、川芎各12克。炙甘草10克,炒酸枣仁8克,柏子仁、炙远志、五味子、党参、肉桂各5克,生姜5克,大枣4克。

此方,出自《丹溪心法》,是安养心血的的常用古方。这里面的当归和川芎,不用多说,乃是养血活血的要药。兼酸枣仁、柏子仁滋阴养血,共同承担起补心血的重任。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要想补血,必须补气。所以用黄芪、甘草、党参、茯苓和半夏曲来健脾、和胃、益气、宽中。茯神、远志、五味子善于养心宁智而安神。肉桂一味,温补肾阳和心阳,鼓舞气血,令气血生化和运行更加旺盛。最后,用生姜和大枣来散脾寒、养脾血,固护中焦,令气血生化有源。如此,全方大功告成。

方剂的介绍,供您参考和品味。看官如果要借看应用,务必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进行,切不可不经辨证而贸然应用。切记切记!

总而言之,心血亏虚,是引发失眠和健忘的重要因素。希望我们的这篇文说,能帮助您明白其中的道理。如果能给您带来一丝帮助,就是我们最大的荣幸。

全文完。您意下如何?请在评论区畅所欲言。本订阅号微信平台jnym2016开放,欢迎您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