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方子出自伤寒学派医家之手,效果真是不一般!

文 / 金兰中医学社
2018-09-02 00:12

说起张仲景的《伤寒论》,中医学界的人无不顶礼膜拜。历朝历代都有无数医家投身于《伤寒论》的研究当中,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都主导着中医辨证论治的发展。这些医家从脉、证、方、治等多方面入手,坚持张仲景所倡导的辨证论治,并结合自己的临床治疗经验,不断发掘充实《伤寒论》的内容,逐渐形成了一个自成一体的学术流派——伤寒学派。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方子,出自明代伤寒学派医家陶华之手,具体是什么方子呢?一起来看看吧!

这个方子出自《伤寒六书》,名叫柴葛解肌汤,组成为:柴胡12克,干葛9克,甘草3克,黄芩9克,羌活6克,白芷6克,芍药6克,桔梗6克,石膏3克。煎煮的时候再加入生姜3片、大枣2枚、石膏12克。

柴葛解肌汤所主的方证主要是外感风寒、郁而化热证。外感风寒首入太阳,本应该是恶寒重、发热轻。但是,如果不及时治疗,出现恶寒渐轻,发热却逐渐加重了的情况,这就说明寒邪郁于肌腠逐渐化热。这个时候表邪还没有消除,所以恶寒仍然在,同时出现头痛、无汗等症状。

阳明经从鼻子发出,经过眼眶向下运行,少阳经循行在耳后部,经过面颊到眼框下。入里的热邪先侵犯阳明、少阳,所以会引起眼睛鼻子干涩疼痛、眼眶疼痛、咽喉干燥、影响听力等,热邪扰动心神,则出现心烦失眠,脉象浮而微洪,浮脉主表,洪脉主热主里,乃是外有表邪,里有热邪的征兆。

由此可见,柴葛解肌汤证乃是太阳风寒还未消除,郁而化热,依次传入阳明、少阳经脉,所以又称为三阳和病。治疗起来应当辛凉解表,兼顾清泄里热。

这个方子用葛根和柴胡作君药,葛根味辛性凉,能入阳明经,具有解肌退热的作用,既可解肌发表,又可清退里热;柴胡味辛性寒,能入少阳经,具有解表退热、疏肝解郁的作用,善于解表退热。柴胡与葛根的相须配伍,有较强的解肌退热作用,可达到表里同治、寒热并调的效果。羌活、白芷协助君药发挥辛散发表之力,并止头身疼痛;黄芩、石膏能清泄里热,这四味药都是臣药。葛根配白芷、石膏,可清透阳明热邪,柴胡、黄芩可透解少阳热邪;而羌活发散太阳风寒,这样的搭配,可使三阳兼治,但是以阳明为主。用桔梗宣畅肺气;芍药、大枣滋养阴血,既防止热邪伤阴、又制约疏散太过;生姜发散风寒,这四味都是佐药。最后用甘草为使药以调和药性。

柴葛解肌汤其实有两个版本,这里主要介绍的是陶华在《伤寒六书》中所记载的,又称陶氏柴葛解肌汤。这个方子的另一个版本是程钟龄在《医学心悟》中记载的,故又称为程氏柴葛解肌汤。程氏版本主要是治疗外感风热、里热亦盛证。相比陶氏版本少了羌活、白芷、桔梗、石膏等药物,而多了知母、贝母、丹皮、生地等药物。可见程氏的方子更加侧重于清泄里热。

(本文由“金兰中医学社”独家出品,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柳池,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