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第一位女艾灸家,她默默无闻,首创的艾灸疗法对后人影响深远

文 / 寻艾AI
2021-11-08 00:20

都说女人能顶半边天,21世纪的今天,随着女性的阅历、见识的提升,女性的社会地位逐渐提高,有了自主话语权,也有了更多以的机会。

在古代,受制于封建礼教,妇女社会地位是非常低的。因此,中国古代流芳于世的女名医寥寥无几,载入正史的更是凤毛麟角,后来大多数女医生也为宫廷服务。

中国专职宫廷医生自周代开始,而宫廷女医直到汉代才出现,她们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后宫嫔妃们的医疗保健。

今天讲到一位走进寻常百姓家的女医者。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葛洪,中国第一本临床应急手册《肘后备急方》就是他所著,更成为当今人们用以治疗疟疾的典籍之源。

但很少有人知道,葛洪其实并不是独自修道,他的妻子不但也是一位修道者,还是一位非常有名的医学家,她叫鲍菇。

据记载,鲍姑是广东南海太守鲍靓之女,家中素有信奉道教的传统。

鲍菇的父亲鲍靓是一位非常有才能的人。禀性清慧,学通经史,兼通天文地理与炼丹之术。她的姑姑,也是一位精于道法的修行人。《云笈七签》中有言,“靓及妹并先世累积阴德,福逮于靓,故皆得道”。成长于这样一个道门家庭,鲍姑自然也走上了修道之路。

鲍靓曾是葛洪的师父,他将自己的道法传给了葛洪,并把女儿也嫁给了他。他们夫妻俩一起钻研、行医采药,潜心修炼。

鲍菇有名的灸法

鲍菇长期在南海、番禺、广州、惠阳、博罗等地行医采药,深受群众的爱戴,也被民众称为称为“鲍仙姑”。

鲍姑以治赘瘤与赘疣闻名,她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以当地盛产的红脚艾进行灸治,取得显著疗效。“

每赘疣,灸之一炷,当即愈。不独愈病,且兼获美艳。”《粤秀山三元宫历史大略记》石碑刻载:鲍姑“有赘艾(即红脚艾),藉井泉及红艾为医方,活人无算。”

一天,鲍姑在行医采药回归途中,见一位年轻姑娘在河边照容,边照边淌泪。鲍姑上前一看,见她脸上长了许多黑褐色的赘瘤,十分难看。乡亲们因此都鄙视她,亦无法找到男人,故而顾影自泣。鲍姑问清缘由,即从药囊中取出红脚艾,搓成艾绒,用火点燃,轻轻地在姑娘脸上熏灼。不久,姑娘脸上的疙瘩全部脱落,看不到一点疤痕,变成了一个美貌的少女。她千恩万谢,欢喜而去。

鲍姑死后,岭南人民为了纪念她对医学事业的重大贡献,在广州越秀山下三元宫内修建了鲍姑祠,以志纪念。

直至今天,艾灸依旧是中医治病诊疗中十分重要的方法,有活血化瘀、祛风散寒、温经通络、抗菌防癌、促进人体新陈代谢等作用。

找到疾病的对应穴位,点燃灸条,不管是工作还是在家就能艾灸,省去了很多麻烦,如果大家不知道怎么找穴位,寻艾APP“穴位识别”,一键拍照就能精准识别。

现在的科技发展让艾灸的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强,我们应该庆幸正因为有一位位有大医精神的医者,才能推动时代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