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年蒋介石重病,医生药方遭宋美龄不满,蒋介石:这个处方妙绝了

文 / 半月资讯
2022-03-20 09:08

972年以后,蒋介石的身体终于不堪重负病倒在床,宋美龄认为美国医生的医术要比台北的医生好,但蒋介石却坚持在台北做手术。对此,蒋经国也不同意去美国冒险,在两父子的劝阻下,宋美龄只好无奈地说道:“好吧,就在台北做吧。”

然而,做完手术后的蒋介石还是不见好转,卧床不起。宋美龄见此,只得将医学博士陈云龙请来查看,而当陈云龙查看过后写下了一个药方。

宋美龄看后大怒,认为他是在开玩笑,而蒋介石清醒后看到之后没有发火,反而来了精神,兴奋地对夫人说道:“这个处方妙绝了!快请他前来。”那么,这到底是一副怎样的处方,竟让两个人有着如此不同的反差呢?

蒋介石艰难支撑的暮年

1969年,蒋介石82岁,就在这一年的7月份,一场灾难悄悄降临到了他的身上。据蒋介石的贴身副官回忆,在这之前,蒋介石的身体还算硬朗,一年四季只会有几次感冒,但在这次事件之后,蒋介石的身体每况愈下,迅速出现了心脏扩大的凶兆。

1969年9月16日,蒋介石和宋美龄准备去台北近郊兜风,就在当日下午五点左右,两人来到了台北的避暑圣地阳明山。而仰德大道也是给蒋介石提供的专门上下阳明山专用道。

蒋介石

就在当天,阳明山的一个军事会议刚刚散会准备下山,然而,就在下山的途中,一辆车由于开车太快,使得蒋介石乘坐的总统车来不及反应,两车直接撞了上去,造成了严重的车祸。撞车发生时,蒋介石正在后座上闭目养神,宋美龄也正在座位上翘着二郎腿观看着外面的风景。

而就在撞车发生的那一瞬间,由于车内空间比较大,两人也没有系安全带,因而发生了非常严重的车祸。

车中的蒋介石猛然向前冲击,撞到了驾驶座后面的玻璃隔板上,他的口鼻当场被撞得血流不止,胸部也被严重撞伤。口中的假牙也直接飞了出去,手中的拐杖也被折断。而宋美龄的颈部和双腿膝盖也受到了严重的创伤,不过相比来说,并没有蒋介石撞得严重。

事情发生之后,蒋介石夫妇被立即送到了医院,经过医生检查之后发现蒋介石也只是有些外伤,而他本人并没想到有什么不适。不过在这之后,车祸发生的后遗症也逐渐显现了出来。

而蒋介石和医生都没有察觉到这次车祸的后遗症,直到后来他发现时已经为时已晚,因此,蒋介石也曾对严家淦说道,这场车祸,至少让他少活了十年。

蒋介石

就在车祸发生两年之后,蒋介石的精神和身体再一次受到了重击。

1971年10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而台湾却被逐出了联合国,当蒋介石得知该消息之后,直接将帽子摔倒了地上,副官赶紧上前捡起了帽子,却用眼睛的余光扫到了蒋介石的表情,副官对一旁的应舜仁说道:“总统流眼泪了。”

尽管,后来蒋介石打出了处变不惊的口号,但能够看出这件事对他来说是致命一击。而蒋介石还没有从这场阴影中走出来,他的身体却再一次被病魔缠身。

而这一次的病症也是车祸发生之后造成的后遗症,在这之后,蒋介石不仅经常心慌,而且还会经常出现便秘。因此,医生就给他用甘油球来润滑肛肠。就在事发的那天下午,医官不在,蒋介石便叫一个副官帮他往肛肠塞两粒甘油。

然而,副官手忙脚乱,直接弄偏了,蒋介石不仅没有通便,反而还流出许多血。经过医生诊断后,发现副官没有将甘油塞到肛肠中,而是塞到了旁边的肌肉中,造成肛肌溃烂。

就在事件发生的当天,蒋介石高烧不退,以致于蒋介石不得不卧床一个多月。车祸造成的后遗症还没好,旧伤添新伤,蒋介石的身体再一次雪上加霜。

蒋介石与宋美龄

肛肠事件发生不久之后,蒋介石又出现了尿血症状,当他上卫生间发现这个症状时慌乱不已。而医生们却认为这是他之前做的摄护腺手术造成的,当时,蒋介石有着轻度的摄护腺炎,对病变部位采用了电疗的办法,留下了结疤,一直都没能痊愈造成出血,因此,医生们认为这是正常现象。

但蒋介石从那以后整个人显得非常沮丧,整日郁郁寡欢。与此同时,蒋介石还患上了老年血管硬化。在呼吸的时候,舌头就会忍不住地往外伸,说话时也比较生硬。

1972年春,蒋介石和宋美龄来到了日月潭度假,蒋的房间和宋美玲的房间连在了一起,为了保证蒋介石的安全,宋美龄吩咐,从今以后只要蒋介石一走动,必须要有副官随身服侍。

一天,蒋介石准备走进隔壁的书房,但副官却考虑到中间是宋美龄的卧室,感觉到自己这样进去不太好所以也就没有随行。而出乎意料的是,蒋介石直接摔倒了在了书房,就连假牙都摔了出来,宋美龄大为恼怒,便说道,不管在哪里只要蒋介石迈出房间,就必须有人随行。

蒋介石与宋美龄

其实蒋介石自知自己的身体状况,但每当他询问医生的时候,医生便告诉他们这是属于老龄症状,都是正常的。但蒋介石心累却知道自己的身体已经越来越难以支撑了。从每天散步30分钟减到5分钟,还是觉得喘不上气来。

1972年5月,蒋介石就职第五任总统典礼,幸运的是总算安全度过。但就在几个月之后,蒋介石的身体却出现了严重的恶化。

蒋介石重病,陈云龙写下药方引争议

1972年夏天,蒋介石住进了阳明山“中兴宾馆”。就在一次散步的途中,蒋介石直喘大气,最后只好扶着椅子走回卧室休息。从1972年开始,国际上开始明显倾向于大陆,这让蒋介石有些烦闷,心情郁郁。

身体上的问题加上心里的郁结,使得蒋介石的并发症越来越多。检查出前列腺肥大之后,宋美龄提出要他去美国做手术,她认为美国医生的医术总比台湾要好,虽然蒋介石认为美国的医术效果确实要比台湾要好,但却拒绝去美国治病。

因为此时在他的脑海中,一直都有一个问题挥之不去,从如今的形势来看,美国人天天都在盼着他赶紧下台,他们会不会乘此机会对他下毒手?而作为儿子的蒋经国也认为宋美龄的动机不纯,不同意父亲去美国治病。

如此一来,宋美龄只好同意了父子俩的意见,无奈地说道:“那就在台北做吧。”

蒋介石与宋美龄、蒋经国

尽管在荣民医院顺利完成手术,但由于蒋介石的年龄比较大,所以还是转为了前列腺宿疾,多种病症缠身,蒋介石的身体每况愈下,令宋美龄整日担忧不已。从那次车祸之后,蒋介石的抵抗力直线下降,几乎每个季节都会感冒,而在这一年的7月份,感冒不仅没好,反而引发了肺炎,终日卧床不起,也不见客。

为此,宋美龄为他请来了台大医学院的陈云龙。这位陈教授是牛津大学的医学博士,一直以来都担任着蒋介石的私人医生,来到台湾之后就一直在台大任教。当陈云龙赶到医院时,发现蒋介石额头青筋暴出,面色苍白,额头上还直冒冷汗。陈云龙见此,心中已经有了定夺。

宋美龄见陈教授许久不说话,颤抖着声音问道:“是不是先生的病……”宋美龄此时最怕的就是蒋介石撒手人寰,而当时的她无论如何都接受不了这样的噩耗。陈教授握了握她的手说道:“夫人,我追随蒋公大半生,先生的病我本该直言,又害怕说出来之后病人经受不住。”

宋美龄似乎已经预感到了些什么,但也只能硬着头皮接受现实,让陈教授直言。而此时宋美龄脸色已经被吓的惨白,手也一直打颤。陈云龙欲言又止,但还是说道:“蒋公的病,云龙无能为力,但我可以开三个处方,等先生醒后按照药方配药。”

随后,陈云龙便拿起笔来在纸上写了几行字。

蒋介石与宋美龄

之后,便郑重地交给了宋美龄,等到蒋公醒了之后再打开,到时候让蒋介石自己选择用药吧。两天之后,蒋介石苏醒了过来,宋美龄按照陈云龙的嘱咐赶紧将药方打开,上面确实写了三个处方,但宋美龄看后,两只手却止不住地发抖。

三种药方。一种是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葡萄糖针,由基辛格工程师进行静脉注射;第二种是走访郎中先生的草药,也是又古又老的士丹方。这两者是主药,病人借以拖延生命;而第三种药,乃是一种自我安慰的心理治疗,表示还在服药,没有放弃希望而已,至于灵不灵,连病人自己心里都有数。

宋美龄还没看完,整个人顿时变得怒气冲冲,她不知道先生如今病成这样,陈医生怎么开这样的玩笑,这不是要丈夫的命吗?转念一想,陈云龙一向老实,今天为何却开出这样的药方来气她,正当她准备撕毁药方的时候,蒋介石却要夫人给他递过来手中的纸条,他很是好奇夫人到底在为什么生气。

蒋介石

蒋介石反复看了好几遍,一边看一边沉思着,看到最后一向阴郁的蒋介石竟然突然精神大增,直接坐了起来,掀开被子走下了床,开心地说道:“夫人,云龙这个药方实在妙绝了!中山先生虽是一代名医,但也开不出这样的药方,快请他与我一晤。”

宋美龄看到丈夫竟然奇迹般地行走自如,便叫人去请陈云龙。然而,当副官回来却告诉他们,陈教授昨晚已经无病而终,随后便交给蒋介石陈云龙临终前留给他的信件。

… … 大千世界,凡人生有两足, 芸芸众生, 每天步履匆匆, 一生路途, 何止千万里 ! 然据云龙观之, 所走无非四步: 第一步, 热血者也,满怀赤诚,雄心勃勃, 最终或碰死南墙, 或跌撞而反省, 此类人有冯玉祥等人;至第二步,血温下降,踌躇多疑,指望别人指点迷津,不管所指之路是对是错,照走不误,此类人有孙立人等;第三步,当人们发现一切不过象万花筒一样,观则五光十色,拆则几瓣碎纸,便欲超越自我,一种是超脱,死也!如陈布雷,如我等;二种是超越,寻路也,如总统与夫人……

看到这里,蒋介石和宋美龄不禁疑惑这第四步到底是什么,然而,在一书中却并没有往下写,从总体上看,这第四步可能也就是需要蒋介石和宋美龄一起走下去的路。

蒋介石

而就在这段时间,蒋介石再度陷入昏迷,为此,医师们成立由12位医生组成的医疗小组,为其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之后,蒋介石心脏恢复了正常,但肺部有明显的积水现象,虽然蒋介石能够正常进食,却只有46斤重。

1973年7月,蒋介石病重已经一周,而岛内已经传出了蒋介石病危的消息,为了辟谣,蒋经国趁着蒋孝勇结婚,到医院和蒋介石宋美龄合影留念,洗好发布出来,以证明蒋介石还健在。其实就在合影时,蒋介石虽已脱离重病阶段,但由于常年输液肌肉萎缩,根本握不住把手,为了不被人看出破绽,他们只得将蒋介石的手用胶布缠在椅子上。

蒋介石生性执拗,当他提出要拿笔写字的时候总是握不住笔杆,因此,他常常暗自掉眼泪。当年的他南征北战,叱咤风云,但没想到暮年的他连笔杆子都握不住,这让他感觉到挫败又伤心。

蒋介石逝世,毛泽东批示:妥善报道

从1972年开始,蒋介石几乎都是卧病在床,而车祸和肛肠事件发生之后,蒋介石对自己的身体越来越感觉到力不从心,心脏情况总是时好时坏,到了晚年这样的情况更是经常发生,每天离不开心电图的监护。

而医生们发现他的心脏停跳的周期有缩短的迹象,所以便劝他不要活动,但蒋介石不服老,为此常常和医护人员吵架。而宋美龄也一直期盼着蒋介石的病情能够好转,能够尽快回到总统府上班,也曾多次提出要搬回士林官邸。

蒋介石和宋美龄

1974年11月,宋美龄和蒋介石连同医院的设备一起搬回了台北士林官邸住所。不过,始料未及的是,这一年的圣诞节却是两人过的最后一个。

搬回住处之后,蒋介石的病情尽管没有好转,但也一直处于稳定状态中。以此表明医疗小组的治疗还是非常有效的,但对此宋美龄却并不认同,她正在寻找一种根除蒋介石病症的方法,让他能够早日康复。

宋庆龄决定请教一名美国医生,对方认为可以用穿刺的方法将肺脏中的积水抽出来,这样就能够根除心脏病。但中国的医疗小组却认为,蒋介石年事已高不适合进行如此危险的手术,而且手术的风险很大,一旦引起并发症是致命的。但宋美龄依旧坚持,最后他们只得配合进行这一危险的手术。

虽然,穿刺手术成功了,但也引起了许多的并发症。当天晚上,蒋介石出现了严重的昏迷,第二天,高烧不退,小便带血,心电图中心脏跳动的频率也越来越高。副官们整日陪在蒋介石的身边,忧心忡忡地说道,老先生这次是很难熬过去了,快要油尽灯枯了。

蒋介石

1975年4月5日,是清明节也是蒋介石生命的最后一天,这天一大早,蒋经国即来到了父亲住处请安,蒋介石问儿子昨晚睡得可好,蒋经国表示睡得很好。就在儿子离开时,蒋介石突然注视着儿子说道:“你自己以后要多休息。”

蒋介石自觉已经到了弥留之际,宋美龄坐在床前时,紧紧地握着她的手,让她不要离开。之前,每当宋美龄来看他的时候,蒋介石总会叫她去休息,但这一次蒋介石却迟迟不肯放手,始终紧紧握着夫人的手不肯松开。

下午8点15分,连接着蒋介石的心电图的曲线突然消失了,屏幕上只有一条白色的直线。当蒋经国赶到时虽已经进行了人工呼吸,但蒋介石还是没有半点反应。对此,大家心知肚明,蒋介石已经逝去无法挽回了。因此,就在这天晚上的8点50分,蒋介石在台北士林官邸逝世,享年89岁。

蒋介石病逝之后,台湾党政军要员立即赶到,在蒋介石的遗嘱上签了字。

蒋介石和毛泽东

早在3月26日,蒋介石自觉时日无多,便立即命令蒋经国召集党政要员前来官邸听候遗嘱,蒋介石这样说道:

“自余束发以来,即追随总理革命,无时不以耶稣基督与总理信徒自居……”

当天晚上,蒋介石的灵柩便停放在“慈湖行馆”正厅。

蒋介石逝世之后,毛主席得知消息之后,并没有多大的情绪波动,只说了一句知道了。但据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回忆,那天毛主席没有吃饭,戒烟多年的他破天荒地抽了一支烟。

晚上十点,毛主席就如何报道蒋介石病逝批示道:妥善报道。因此在蒋介石逝世的第二天,中国人民日报上表刊登了这则消息,而在文末,写着这样的一句话:“中国人民一定会解放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