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西部这个村庄不大,但也小有名气

文 / 文明杂志
2021-05-12 09:11

即墨有这样一个小村庄,村里的居民以孙姓居多,整个村庄有220多户。没来之前,只听说这个村里正骨、接骨术很有名气,今天我们就来走进——大信街道碾子头村。


碾子头位于大信政府驻地西南1公里处,南临淮涉河二路,北距蓝鳌公路0.5公里,洪江河流经村庄东侧折西南而去。村庄东北与乔家村相邻,西北与大信村相交,西南与小信村相望,东南与郝家庄相连。截至2018年底,村庄共有228户,总人口793人,耕地面积373亩。


从村庄的主街道一进村,就会看到一幅生动逼真的迎客松墙绘。松树苍劲有力,山峦起伏叠嶂,普通的一面墙就这样被赋予了另外一种生命,充满了艺术气息。一看落款,原来是俺们村的画师,秦高峰之作。


村里的道路修建的很宽敞,也很整齐,街巷路面全已硬化。主街道两旁栽种了多种观光绿植,树木郁郁葱葱,花儿争奇斗艳。

居民姓氏
村庄主要姓氏为孙姓,还有杜姓、王姓、冯姓、司姓等。
孙姓,清咸丰八年(1858)《孙氏族谱·原叙》载:“吾孙氏世传,永乐二年(1404)由云南碾而沟移至即墨县西乡,占籍如此。有旧碾一盘,因名碾子头疃。”
辈分命名定式自十六世起为:
宏昌思维道,延肇志述先
学仁翕堂显,培德世家光
杜姓,据清顺治壬辰(1652)年版《杜氏族谱》记载:杜氏明永乐二年(1404),由云南阿迷州乌撒卫西北三十里槐树底头,移至青郡南枣行居住,越三四年,亲统祖与邱姓结亲,同迁至即墨县崂山南头白庙。后在清初期由白庙移居碾子头。
辈分命名定式自十五世起为:
永清廷成,树功敦业
从和建道,正善毓极
王姓,据该村王氏族人讲述:王氏始祖在明朝中期,从崂山里迁徙而来。


村中原有祠堂两座,村民称为前、后祠堂。
《孙氏族谱》上有<瓒祖祠堂记>也就是后祠堂的记述,祠堂始建于何时没有记载,但到了光绪戊子年(1888)祠堂年久失修倾覆了,族人集资重新在街北建起了一座新的祠堂,名堂号为“敦德堂”(上图)。今已无存。


据村中多位长者回忆,村中原有庙宇两座。一座位于村庄西部,一座位于前祠堂东侧,而庙宇何名、供奉何神已经记忆不清。
西面这座庙宇,建筑高耸,面阔三间,庙前挂有一口生铁的大钟。庙内四周墙壁绘有壁画,画有地狱之惨状,阴森恐怖,使人毛骨悚然,告诫人们多行善,莫作恶。建国以后庙宇改为村学校,今已无存。


历史人物
孙振,孙氏第九世,明朝天启甲子科(1624)武庠生,从军灭寇,钦加总兵,得接骨奇方。
孙禄,字爵公,清举乡饮普宾、钦赐粟帛,祖传接骨良方,邑送“朝杖天佑”寿匾,一生救死扶伤,流芳百世。
孙承显,字文汉,清恩荣七品、例赠文林郎,赐有《五世同堂》匾额。
孙宏滋,字磻卿,号瑞周,清贡生,曾任即墨县自治委员,民国四年出任桃源河监修员。

村庄烈士
孙思福,生于1930年,1953年2月参加革命,隶属志愿军67军201师602团2营战士,于1953年7月牺牲,安葬地点 朝鲜江原道江南区。

小编村中寻访时,偶遇孙尧昌老先生,巧的是以前他的祖父、父亲就会接骨。他说,他们九世祖孙振当年在军中当军官,从天上刮来一张奇方——接骨奇方。就这样孙振学会以后传授给了子孙,然后传承到了现在。以前村里很多人都会接骨,如今会的越来越少了。
当年他的祖父在即墨城河南村开果子铺卖点心,当时村里有扎条帚、蘸蜡烛的,这些产品也都会拉进城在铺子里销售。第二手艺就是接骨和给牛、骡等牲口治疗疑难杂症,每每都是药到病除。尤其是牛生黄(胆结石),使用独制秘方“钻天追(音译)”立马见效。他还说,以前家里有很多很多医书都在文革时焚毁了。

隶属沿革
明、清时期,隶属即墨县福海乡南泉社。
民国前期,隶属即墨县温泉区。
1929 年至抗日战争时期,前后隶属即墨县第一区和第五区。
解放战争期间与新中国成立初期,隶属即墨县第十五区(信村区)。
1951年1月,建立乔家乡,隶属乔家乡。
1955年3月,乔家乡并入信村乡,隶属信村乡。
1956年6月,信村乡并入金家乡,隶属金家乡。
1958年9月,成立人民公社,隶属金家人民公社。
1984年4月,撤销金家人民公社,设大信村乡,隶属大信村乡。
1992年7月,撤销大信村乡设大信村镇,隶属大信村镇。1998年9月,大信村镇更名为大信镇。
2020年6月30日,隶属大信街道。

好了,大信碾子头村小编就带大家逛到这里,你们还知道这个村有什么故事?
你是即墨哪个村?你们村有什么故事?快到下方给小编留言,带小编到你们村打卡吧!

注:每个村庄都是一部厚重的书,不是这区区千百文字可以体现。由于能力有限,文中许多地方难尽人意。参考书目《即墨县民政志》、《即墨县地名志》、《即墨姓氏述略》等。
此文得到了本村孙尧昌先生的支持与帮助,在此诚挚致谢!


主笔:江崇德,字广行,即墨江氏十九世,南泉庆余屯村人,爱好文史、收集民间故事。从事烘焙行业,在南泉、棘洪滩开有山德森烘焙坊两个门店。
走遍即墨村庄,寻找即墨精彩
欢迎来稿,一起把即墨民间故事、古迹、村庄民俗记录下来
合作单位:青岛市即墨地方志学会
邮箱:[email protected]
(上方手机号 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