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疑案:一支九鸾钗,同昌公主真的死于一个怪梦吗?

文 / 萧家老大
2020-04-11 08:05

晚唐疑案:一支九鸾钗,同昌公主真的死于一个怪梦吗?

新婚第二年,同昌公主在午睡的时候,做了一个梦,梦见有人来对她说:“南齐潘淑妃要来取她的九鸾钗了。”九鸾钗是同昌公主经常佩带的饰物,这枚玉钗上雕着九只鸾凤,每凤一色,各不相同,钗边还刻着“玉儿”两个字。堪称世间奇珍。

同昌公主对这个梦感到十分奇怪,就告诉了自己的侍女。做梦不久,同昌公主忽然生病了。

唐懿宗广召名医巫祝,为同昌公主治病。然而,同昌公主的病情却一天天地加重。慌了手脚的唐懿宗与郭淑妃,将太医院的御医集中起来,二十多人一起派赴同昌公主府,为公主诊治。然而,就连太医们都弄不清,同昌公主得的是什么怪病。他们知道公主已是病至不治的地步了,惊慌之下,商量了一个主意,举出了一个满是奇珍异品的药方,送到皇帝那里,希望凑不齐药材,自己到时可以因此逃过难关。

药方里有红蜂蜜、白猿膏、千年灵芝、人形参等等。然而,太医们低估了皇帝爱女的决心。李漼居然很快就派人找到了所有的药材。

太医们无计可施,只好将错就错,将这些药灌进了同昌公主口里。 灌不灌结局都是一样的,只苦了同昌公主死前还受如此这番折磨。

十七八岁的同昌公主,在咸通十一年(公元870年)的中秋,离开了人世。

驸马韦保衡眼看着公主死在眼前,不禁大惊失色。作为丈夫,他非常清楚同昌公主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为了不让皇帝迁怒于自己,他开始了疯狂的诬陷与报复。

首先,他控诉说,御医没有好生为公主诊疗,用药不当,以致延误病情,害了公主的性命。

正在呼天抢地的李漼,一听爱婿的话,立即红了眼睛,即刻把为同昌公主治病的二十多名御医都砍了头。还把他们的家族三百多人投入大牢治罪。这样昏愦的行为,朝臣自然是要劝谏的。

韦保衡趁机鼓动皇帝,将三十多个与自己素来不和的大小官员,或贬谪,或处死。硬说是他们妒嫉同昌公主与韦家的受宠,而与御医勾通,用药害死同昌公主。

被这飞来横祸打中的,甚至还包括了宰相和兵部侍郎。其中,包括同昌公主的姑父于琮,与韦保衡同为驸马的他,不仅辈份比韦保衡高,而且人品才学也远远超出其上,无论朝野,人们对他的评价,远比贪财好权的轻浮少年韦保衡高得多。因此,他也成为一向是心胸狭隘的韦保衡嫉恨的对象。

现在,韦保衡借着同昌公主之死,将于琮一家亲友都远远地发配到了荒凉的南疆。于琮的妻子广德公主是一位贤妻,她知道韦保衡仍旧不甘心就此放过于琮,当她明白自己无力挽留丈夫的时候,便向哥哥请求,自己随丈夫一起去韶州,以便照顾,公主妻子紧随身边,韦保衡果然无法再向于琮暗算下手,于琮总算保住了性命。

唐懿宗随之又将眼光转向了同昌公主的侍丛,他认为,陪着同昌公主嫁入韦家的宫婢保姆,没有尽到保护之责,逼着他们也自杀。并让同昌公主的奶妈陪葬。奇怪的是,他为什么不追究身为丈夫的韦保衡照顾不力呢?

在韦保衡的操纵导演下,一通血腥的屠杀放逐之后,认为总算为女儿报了仇的唐懿宗将同昌公主追谥为文懿,并开始策划一场浩大的葬礼。

咸通十二年(公元871年)元宵节的前一天,丧礼如期举行。

李漼亲自为女儿写了挽歌,并勒令群臣都要作诗词吊唁。自宰相始,文武百官都带着金银器物和各自的吊辞,来参加葬礼了。

所有将要与公主同葬的宝物以及仪仗,排着三十几里的长队,浩浩荡荡地往长安东郊而去。

同昌公主的棺椁,也是超出礼制的。到底有多大多重,史书没有记载,但是仅仅沿路赏赐给抬棺人的饮食,就多达三十驼糕点、一百斛酒。由此可见棺椁之大、抬棺人之多。

懿宗对同昌公主不绝的思念,使他即使在女儿死后,都对与她相关的人大加青目。乐师李可及因谱写哀挽同昌公主的《叹百年曲》有功,居然封至大将军爵,他儿子娶媳妇时,懿宗送他两壶酒,壶内居然全是珍珠宝石。

至于同昌公主的丈夫韦保衡,更是飞黄腾达,加官晋爵。等到两年后的夏天,李漼终于一命归西,临终时,居然发下遗旨,让韦保衡代十二岁的儿子李俨摄政,全权处理军国大事。

但是,作恶多端品行低劣的韦保衡只会卖弄小聪明嫁祸于人,根本没有指挥若定、执掌权力的本领。仅三个月后,韦保衡就被贬为崖州澄迈县令(今海南海口郊),比起当年被他贬到广东的朝臣来,更是被赶得远之又远。

痛恨韦保衡的大臣及皇族当然不会就此放过他。在流放的路上,又一道旨令追来,将他杀死在半道上。

虽然引发了如此天怒人怨的事件,但是,无论正史野史,在提到同昌公主的时候,对她的品行为人,都仍旧没有一丝半点的贬低之辞。因此,她无疑应该是一个出色的好女子。

然而,她却嫁了一个阴谋家,还有一个昏头昏脑的父亲。因此而掀起的大波巨变,使这个可怜的少女,即使身在黄泉,也不得安宁。

关于那枚九鸾钗,在同昌公主死后,它也诡异地失去了踪影。

有人说,“玉儿”就是南齐潘淑妃的小名,九鸾钗原本就是她的殉葬之物,同昌公主实在是不应该用它作饰物。因而,玉儿索命来了。

(本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