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了142岁的药王孙思邈,临死前反复叮嘱:这个药方绝不能留在世

文 / 起叔读史记
2020-01-31 08:14

因为医疗技术不够发达,所以古人的平均寿命是极为短的。如果是加上初生儿死亡率,更具统计古人的平均寿命只有三十五岁。所有有一句古话叫做“人生70古来稀”。也就是说70岁的寿命在古代已经是比较稀少的了。寿命能超过一百岁的人更是少之又少,但是今天说的这位“药王”孙思邈却活了142岁,两个“古稀”之年。

孙思邈出生于西魏大统七年(541年),在他年少时期并没有表现出任何长寿的迹象,反而是病恹恹的,身患难以根治的疾病,经常要请医生医疗,花了很多的钱。虽然上天没有给孙思邈一副健康的身体,却给了他一个极为聪敏的脑袋。

孙思邈只有聪敏好学,在7岁的时候便已经能够认出一千多个字了,而且几乎每天都能够背诵出一篇千字文。《旧唐书》有记载载,西魏的大臣独孤信对孙思邈十分器重,称其为“圣童”,但是孙思邈却无形功名。

因为自己身体常患隐疾,久治不愈。所以他在18岁的时候便立志从医,为民除病。孙思邈常凭自己所学,救济周边的百姓。年仅20岁的时候,凭借对医学的造诣已经是小有名气,“京邻中外有疾厄者”都会来找他医治。

孙思邈是一个很有悟性的人,不是一个书呆子。他明白世间的疑难杂症是整治不完的,要彻底的除去病患就要从根源处入手。医治“未有”之病,才是真正的高明。所以孙思邈开始注重养生的学问,研习道家黄老之术。

我们知道,道家讲究“无为”不受功名所拘束,孙思邈在37岁也就是公元579年的时候,摒弃了仕途,离开了家乡。到了长安以西600余里的太白山,还有长安以南的终南山度过了数十年的隐居生活。

在这几十年里,他研究了扁鹊、仲景、仓公、华佗、王叔和等诸多名家流传下来的药方名典。对于人体的十二经脉,五脏六腑都有细致而深入的研究。尤其是对一些草药的识别、采集、炮制、贮存等方面的探究,更是达到了开宗立派的级别。

孙思邈在平日里十分的喜欢收集研究前人留下的老药方,就好像一些收藏家酷爱收藏古董一样,但是孙思邈本身就是医学大师,所以他收集药方的时候也能融为己用。有一次孙思邈在研究汉代名医张仲景所留下的五石散的时候却紧紧的皱起了眉头。

五石散是一种能够治伤寒的药品,主要是由石硫磺、石钟乳、紫石英等物品配置而成。一旦服用了五石散,在一开始的时候会脸色发红、浑身发热、而且精力旺盛,甚至产生幻觉。具有能够麻痹人神经的效果,常服这种药很容易上瘾。

一旦上瘾,很容易引发嗜睡、狂躁等症状,甚至于中毒而死。所以孙思邈一直都致力于为人们见解五石散的危害,将民间追捧五石散的歪风压制住。乃至于在临终之际,都在仿佛的叮嘱弟子,一定要将五石散的药方给毁掉。医者仁心,用在孙思邈的身上再恰当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