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神医为何隐姓埋名,当了一名学徒?只为寻访一个秘方!

文 / 嘉涵说史
2019-09-10 13:36

东汉末年,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出了一个名医华佗。他年少时就立志成为岐伯、扁鹊那样的医家,常年四处奔走,寻访名医,医术高超,为人治病,被誉为妙手回春的一代神医。

然而,华佗在一种叫黄疽病面前,感到无能为力。眼看一些患者死去,他心中十分痛苦,便摘去挂在墙上的“手到病除”、“妙手回春”等匾楹,决心攻克这一难关。

有一天,华佗听说云缈山的丹鹤道人能治黄疽病,决心进道观求师,寻访秘方。这个想法一提出,便遭到妻子的反对。

妻子说:“你年近四十,已成为一代名医,何必还要颠沛流离,受那学徒之苦?我在家里怎能放心得下?”

经耐心说服,华佗还是辞别妻子、徒弟,踏上征途。

他晓行夜宿,跋山涉水,向云缈山进发,很难地攀爬着陡峭的山路,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茅草划破了他的手脚,但他全然不顾,终于到达了目的地。

来到云缈山,华佗隐姓埋名,改名叫薛方,师父分配他干杂役活。每天,当晨曦刚抹上云缈山的峰峦,华佗就上山打柴,旭日东升,他便打扫庭院卫生。

当时,华佗很难接近丹鹤道人,无法弄到师父的秘方。但华佗时刻不忘进道观的目的,非常注意道观的动静,扫地时发现地上有几根形状奇特的草,便捡起来瞧瞧,然后放在口中尝了又尝。他见西耳房内火光闪闪,就假装扫地接近炼丹的地方。

有一天,老道为一个黄疽病人治病,华佗偷偷观察,发现黄蒿,觉得很惊讶:“难道黄蒿能洽黄疽顽症么?”他过去也用过,却并无效果。

带着疑问,华佗用一个挑水的机会接近这个病人,原来这个病人就是他认识的一位黄姓女子的父亲,而黄氏女曾得华佗医救,华佗便将隐名埋姓的苦心向黄氏女说了一遍,很得同情与支持,要求黄氏女给他一粒老道治病的药丸,以便分析药性、验明药草,并交给她一个小竹筒,要她将药丸装在竹筒里,藏在约好的地方。

黄老伯只拿到五粒药丸,黄氏女怕少一粒治不好父亲的病,结果失约,没有放药粒在竹筒内。

华佗心焦如火,立刻去找他们,恳切相求,他的行动感动了黄女的父亲,慷慨给了他一粒药丸。华佗得了一粒药丸,如获至宝,回到道观就熬起那粒药丸。

正在此时,老道外出,道徒智方病倒在地下,痛得死去活来,华佗伸手搭脉,便知是急性阑尾炎,需要立即开刀。可是一开刀,丹鹤老道就会看出来自己也懂医术,那不是露馅了吗?

华佗在心情矛盾重重情况下,当机立断,救命要紧,把智方麻醉作手术。手术很成功。

老道人回来一见此状,便知天下能做这种手术者,只有华佗,他猜定薛方就是华佗。这时,他如梦初醒,原来名医华佗化名薛方,为的是求学秘方!

他急忙把华佗找来,恭恭敬敬地说:“啊呀,原来你是华佗先生,贫道不知,失敬,失敬!”

此时,华佗说明来意,并提出要拜老道为师,老道甚为感动,说:“贫道医术浅薄,岂敢妄为人师,还望华先生指教。”他随即献上单方。

华佗接过单方,一看里面真有黄蒿,暗道:“果然是它。”

老道见他不解,便告诉他:“二月仙草四月蒿,三月黄蒿尚未开花,故药力全在青叶上,是治黄疽病良药。”

华伦经老道指点,明白了究竟,脱口而出:“四月枝繁叶茂,药力就分散了。”

老道大笑:“诀窍就在这里!”

从此,俩人切磋医术十分投机,两人虽无师徒之名,却有师徒之实。

没过多久,华佗告别丹鹤道人,欢喜而去,他按照丹鹤道人所授单方,制成灵药,治愈了无数黄疽病患者,造福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