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耳鸣偏方,五剂见效,治愈率为100%?

文 / 糖友管家
2019-07-12 16:38
在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耳鸣的经历,它是一种在没有外界声、电刺激的条件下,耳朵主观感受到的声音。虽然耳鸣不是什么大毛病,但是经常出现的话也会让人十分苦恼。有时会感觉为低音的轰鸣或是嗡嗡声,有时又高调如蝉鸣。其声调、音量及强度波动不定,有的是阵发性的,有的又是持续性的。

出现耳鸣,其实是多种发病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的生活中充斥着各种噪声,很容易让我们的耳蜗发生病变,从而引发耳鸣。还有一些身体健康的人,在安静时也会出现这种现象,通常会很快适应,但若伴随着不良情绪的出现,这种情况就会被强化从而持续很长时间。

俗话说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耳鸣也是同样。在人们的概念中,耳鸣不是什么大问题,即使自己有耳鸣了,一开始也不会重视,但是那些长期被耳鸣困扰的人才知道有多难受。耳朵里面一直有声音在响,或似潮声,或似蝉鸣,扰的人心烦意乱,极大地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让人极为痛苦。而且,由于引起耳鸣的因素很多,所以,耳鸣亦是临床上较难缓解的症状之一。

耳鸣,肝气不舒,湿热内蕴证,治以疏肝理气,清化湿热。

朴某,男,53岁。2009 年4月13日初诊。耳鸣2个月。

初诊:患者2个月以来,经常出现耳鸣,时轻时重,耳中似有蝉鸣。伴有失眠,常难以入睡;头晕,口干,口苦,饮食尚可,便溏,形体肥胖,面色略红。舌红、边有齿痕,苔黄腻,脉弦而有力。中医诊为耳鸣,证属肝气不舒,湿热内蕴。治以疏肝理气,清化湿热。以葛花解酲汤加减。

处方:葛花15g,枳椇子20g,土茯苓20g,砂仁15g,白蔻仁15g,川贝母15g,龙胆草15g,柴胡10g,广陈皮20g,石斛25g,珍珠母40g。水煎服,1日半1剂,早晚分服,连服6剂。
二诊(2009年4月22日):服药后症状改善,耳鸣减轻,大便略成形,但仍有口苦口渴之象。说明仍有热象,但湿邪减轻,故适当减少祛湿之品,稍加滋阴养血药,以顾护津液。

处方:葛花15g,枳椇子20g,土茯苓20g,砂仁15g,川贝母15g,龙胆草15g,柴胡10g,石斛25g,当归15g,生地黄25g,甘草10g。水煎服,1日半1剂,早晚分服,连服6剂。

三诊(2009年4月30日):服药后耳鸣、头晕已除,大便已成形,时有口干,咽部不适,小便黄。此为肝经余热未清,故减燥湿之品,加入清三焦火热的栀子。

按:患者有饮酒史20年,肝胆湿热内蕴,肝胆经脉上络于耳,湿热循经上熏,故出现耳鸣;湿热内扰心神,故失眠难以入睡;肝胆实火上炎,故头晕、口干、口苦;湿热下注,故见大便不成形;舌红、边有齿痕,苔黄腻,脉弦而有力乃肝胆实火上炎之象。结合诸症,可诊断为肝胆湿热之证,治宜疏肝理气,清化湿热。方中龙胆草、葛花、枳椇子、土茯苓清化湿热(其中葛花、枳椇子、土茯苓三药相合为护肝汤);川贝母、柴胡理气疏郁;砂仁、白蔻仁、广陈皮理气化湿;珍珠母平肝潜阳,以止耳鸣;石斛清热养阴,以防诸香燥祛湿理气之品耗竭真阴。初诊时湿邪较盛,故清利湿热与疏肝解郁共用。二诊时仍有热象,但湿邪减轻,故适当减少白蔻仁、广陈皮等祛湿之品,加当归、生地黄等以顾护津液。三诊时考虑患者形体肥胖,平素喜好饮酒,肝胆湿热较盛,但经过2次治疗后体内湿邪得以减轻,而热邪仍在,本着“肝体阴而用阳”的生理特点,清泻肝胆湿热,同时勿忘顾护津液,而减胆草等燥湿之品,加入清三焦火热的栀子、养阴柔肝之白芍。诸诊调理,而获显效。我不是医生,只是医生的客服,为患者提供预约挂号服务,为了方便广大患者,有两种诊疗方式可供选择,一种是来院面诊,一种是远程微信视频会诊,挂号费都是统一的80元,我们不为夸大宣传,只为健康代言。如需治疗可以详戳下方链接,非诚勿扰,感谢观赏!

如需治疗可联系微信zixun12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