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药方的君臣佐使,乡村大伯的一世传承,腰突百姓的口口相传

文 / 健康星语
2019-07-07 03:23

堂屋里,父亲坐在茶几旁,带着老花镜仔细地盯着手中的戥秤,秤盘里是家中土方草药的入药药材。茶几上摆放着一个个大小不一的笸箩,笸箩里都是已经称量好的药材,有全虫、马钱子、乳香、没药、川牛膝、苍术、麻黄、钩藤、僵蚕、金银花、甘草等十余味药材,然后父亲会将这一个个笸箩搬到外面的窗台上晾晒。

药笸罗

厨房里,母亲俯身灶台做着早饭,身后的土炉上坐着一把煮着马钱子的沙壶,噗噗的热气顶着壶盖一张一合,空气里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苦味。

煮药沙壶

吃罢早饭,父亲将昨晚就打好包的中药放在车筐里,骑着车子到镇上的快递门头给外地抓药的患者邮递过去,如果是逢五逢十的话,还能顺便赶个集。到镇上发快递的来回间隙,可能会有一两拨上门抓药的,母亲会简单的招呼,由于大都是来过的或者是经人介绍后过来的,母亲并不需要多说什么,只需要把父亲事先包好的药给他们就行。

到镇上发快递

发完快递回来后,如果庄稼地里没什么要紧农活的话,父亲就会将早上称好的药材从窗台上搬到药棚里(堂屋前挨着西墙搭建的偏棚),在土灶上用砂锅炮炙,炮炙过后再经过研磨成面后用草纸一包包按份包起来才算是完成。

药棚

所谓的炮炙并不是简单的翻炒烘干就行的。例如马钱子还得用河沙在锅里炒制,火候的把握十分重要,多一份火候,药力减少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少一分火候,药材毒性过大不适合服用的;还有乳香和没药,是需要单独炮炙的,这两味药需要放在陶土瓦片上加热碾碎让瓦片吸去多余的油脂。看似就是几味平淡无奇的药材制成的吐拉吧唧的中药,其实从采购到蒸煮、晾晒、烘炒、研磨等都是相当讲究的。

包药

盛夏时节,挨着灶台炒药可真是个折磨人的活,仅仅是炒药、磨药再加上包药这一流程下来差不多都得一天的功夫,就这也仅能炮制出二十几服药。

这是家里好几辈人做的活,父亲自打从爷爷那接手之后也已数十年了,大半生的岁月里除了种地就是炒药,在数不清的日日夜夜里帮到了周边十里八村无数个患有痹症(因腰突或关节炎引起的症状)的乡亲,也因此土方草药养家糊口供应子女读书上学!文中草药联系作者微信:13863636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