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春季心理“感冒”,听听心理专家怎么说!

文 / 健康的助手
2021-03-28 11:08

春天是各类心理疾病的多发期,近日从连云港市第四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了解到,入春以来,气温变化无常导致部分市民出现各种不适症状,如春困、疲倦、健忘、失眠、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低、情绪低落甚至抑郁等。专家建议:面对春季心理“感冒”,大家可以学习一些心理健康知识,调整好积极的心态,感受春天的到来。

据了解,春季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首先,冬去春来,气候变化的无常,容易引起人的情绪波动。早春天气变化大,造成人体内环境的变化,心里烦躁空虚,容易引发各种心理问题的发生和复发。

其次,春季气温逐渐变暖,代谢进入旺盛期,人体的内环境和内分泌活动发生变化,周围的物体在这个季节会发出一种次声波,导致人体激素和神经功能紊乱,导致人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异常。

再者,春季气压比较低,人容易感觉压抑,体内外失去平衡,加剧心理机能的混乱,出现抑郁、躁狂等症状,更严重的可导致精神分裂症等重型精神疾病。此外,春风频率过低,使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大大减少,使人体血液中分泌大量的血清素,让人出现紧张、压抑、疲劳的感觉。

根据临床,连云港市第四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专家杨泗学指出春季容易产生的心理问题包括以下几种:

1.躯体反应不适,总觉得不舒服。有时候食欲下降,有时候拉肚子,有时候头晕头痛,有时候还会一冷一热,甚至有时候觉得心脏不舒服,有时候还表现为颈腰椎疼痛。经常出现不典型症状,但又经常变化,经医生反复检查却查不出是什么器质性疾病,这时候就应该考虑到是由心理冲突引起的。

2.慢性疲劳综合征,春困是典型表现。慢性疲劳综合征最典型的表现为困乏、周身不适、全身无力感、情绪低落、压抑郁闷、生活乏味、失眠多梦、烦躁不安、爱发脾气、工作效率明显下降,甚至不想工作等症状。 这种状态如果持续的时间较长,可能会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

3.抑郁,这是春季最容易诱发和复发的心理疾病。表现为整天闷闷不乐,开心不起来,情绪低落长达几周甚至更长时间;对什么也没有兴趣,情绪消极,记忆力明显减退,总觉得自己不如人;有明显的轻生念头,甚至有过轻生的行为,觉得自己是累赘,连累家人,思考问题困难;躯体症状表现明显,有明显的失眠表现,头晕头痛,胸闷,身体异常难受。

4.躁狂,春季的另类高发精神疾病。躁狂症的核心症状表现于心情愉快、思维联想加快、言语增多、精力旺盛、睡眠减少、不知疲惫,为了一点小事可以随意的大发脾气、易激惹,严重的时候易激也可以出现冲动行为或者一些不协调的症状、言语零乱、行为紊乱、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躁狂发作时一般发病于青壮年,起病较急,可以数日发展到疾病状态。如果我们发现一个原来性格比较内向、温和的人,变得话特别多、兴奋,自我感觉特别好或者精力特别充沛,吹大话,不睡觉也不觉得发困等表现时,就要警惕这是躁狂症的表现。

如何预防春季心理问题,专家建议市民:

首先,规律地生活,在该学习和工作的时候埋头苦干;该休息的时候,愉快地休息。使人产生生理上与心理上的节奏感;高质量的午睡能够调整体内激素的分泌情况,为身体健康及时“充电”,注意控制午睡的时间在10—20分钟左右,午饭后不宜立即睡觉,最好间隔20分钟再睡。

其次,要学会宣泄,善于运用自己的交际圈,多与家人、朋友和同学沟通交流,将自己的不良情绪和困惑宣泄出来。还可以通过体育锻炼,亲近大自然,多做户外运动。

此外,保持环境清洁也很重要。心境是和环境紧密相关的,清洁了环境也就美化了心境。平时把房间打扫干净,并进行简单的布置,让房子变成美丽的家。有条件的话,还可以栽种几盆绿植,因为植物的生长总是给人带来希望和活力。

专家还建议尝试芳香疗法。据了解,香味能对人的情绪能起到很大的影响。气味学家的研究表明,香味对于调节人的情绪、治疗疾病、保护人体身心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薰衣草是失眠症患者的良药;香橙的味道会提高工作效率,消除紧张不安感;柚子味有制怒作用。同时学会做些冥想,听一些舒缓优美的音乐,做做瑜伽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