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失眠症?如何判别患上失眠症?

文 / 咸鱼菜心好好味
2019-05-16 18:25

失眠症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不深、易惊醒、自觉多梦、早醒、醒后不易入睡、醒后感到疲乏或缺乏清醒感、白天思睡。患者常对失眠感到焦虑和恐惧,严重时还可影响其精神效率或社会功能。

诊断:失眠症包括入睡困难与睡眠维持困难,且每周至少出现3次,持续1个月以上,社会与职业功能受到损害,可诊断失眠症。正常人大多数可在上床后30分钟以内入睡持续4~10小时,诊断失眠症不仅要求1个月以内每周至少3次难以入睡与维持睡眠困难,且要有醒后不能恢复疲乏,白天精神不振,社会与职业功能受到损害的表现。

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病症,临床可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伴发症状,有的表现为入睡困难,辗转反侧,联想不断。或睡眠易醒,醒后难再入睡。也有睡眠不安,多梦。严重者,可整夜难以入睡,晨起感觉头脑胀痛,心烦不安。常伴有记忆力减退、头晕、心慌等神经衰弱症状。

按失眠的表现形式,可将失眠分为三种类型:

(1)入睡困难性:这类失眠受心理因素的影响较明显,情绪兴奋、紧张、焦虑、忧郁等都易造成入睡困难。

(2)保持睡眠困难型:这类失眠表现为夜间易觉醒,或觉醒后不能再睡。从实验室研究中发现,患者一夜中的觉醒时间达15%~20%,而正常者只占5%。所以醒后多感体力不佳。临床上多见于紧张个性心理特征的人。

(3)早醒型:表现为清晨觉醒过早,而且醒后不能再入睡。

中医学认为不寐与心脾肝肾之阴血不足,脑海失常关系最为密切,其病理变化,以阳盛阴衰,阴阳失交为主。因为血之生成,来源于脾之水谷精微之所化。血上奉于心,则心得其养;受藏于肝,则肝体柔和而魂得安藏;统摄于脾,则生化不息,调节有度,血化为精,下藏于肾,上承于心,滋养脑海,则心肾相交,神志安宁。所以因暴怒、思虑、忧郁、劳倦、邪热、痰水等伤及诸脏,精血内耗,彼此影响,每成顽症。所以,不寐之证,虚实兼有,以虚者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