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说药】你被推荐过“褪黑素”没?它真的是失眠的福音?

文 / 中国药房
2019-04-26 20:24

1959年,一位叫Lerner的科学家从牛的大脑松果体里提取出一种新的物质,他发现这种物质可以让青蛙的皮肤褪色,故将其命名为褪黑素(melatonin)。

上世纪60年代, 麻省理工学院的Dick Wurtman与他的团队通过研究进一步发现,天黑时,光线刺激减少,松果体大量分泌褪黑素并进入血液,我们逐渐进入睡眠状态,23点-3点时候褪黑素在血中的浓度达到高峰,褪黑素几乎会保持12小时的较高水平;当天亮时,光线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褪黑素在血中浓度会急剧下降,血中的低褪黑素水平维持我们白天的清醒状态。简言之,褪黑素就像是我们体内的“闹钟”。

睡不着星人是焦虑和痛苦的,因为担心长期服用安眠药物带来不良反应,迫切的需要一种安全毒副作用小的药物来替代安眠药。许多人把褪黑素当作救命稻草。然而,褪黑素恐怕要让大家失望了。

2007年美国睡眠协会的指南提到,褪黑素在重置生物钟上有比较确切的效果,可以将褪黑素用于倒时差。对于经常熬夜加班、休息日入睡困难的工作狂人,夜晚值班、白天睡觉的轮班工作者,以及长途旅行需要倒时差的出差人士等,褪黑素可以改善他们的睡眠情况,加速进入梦乡的时间。

对于其他原因如抑郁、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疼痛引起的失眠,以及痴呆等疾病导致的失眠,褪黑素就没有理想的效果了。2016年,美国睡眠协会发布的全新版《临床实践指南:成人慢性失眠的药物治疗》中明确给出了如下建议:临床医生不要将褪黑素用于成人入睡困难和睡眠维持困难的治疗

况且目前市售的褪黑素片,批准文号是国食健字,不是药品,不能用于失眠症的治疗。

关于褪黑素的安全性

以现有的国内外研究数据来看,大多数人短期适量服用褪黑素虽然有一定的睡眠改善效果,但长期超量使用安全性有待验证。长期过量服用褪黑素,可能影响机体正常分泌褪黑素的功能,进而导致睡眠功能紊乱,加重失眠症状。服用过多还会使人精神不佳,困倦欲睡,出现注意力分散、反应力下降,低体温、释放过多泌乳激素导致不孕,还有降低男性性欲等副作用。

褪黑素的服用量

美国、中国等少数国家和地区把褪黑素视为保健品,宽松的监管意味着可能出现不必要的高剂量。在药店,很容易找到每片10毫克的褪黑素,但这剂量可能太高了。研究显示:服用低剂量和高剂量褪黑素,在帮助睡眠上并无差异。褪黑素主要作用是让身体自己调整生物钟,而不是镇静和催眠药。所以,如果想尝试褪黑素,应该从最小剂量开始,如0.5-1mg。

这么看来,褪黑素用于失眠也是有一定限制条件的,失眠的小伙伴还是求助于医生吧。如果是要去浪漫的土耳其的话,倒是可以带上褪黑素帮助倒时差!

失眠福音伪命题,短期有效长期疑;

转换时差求助它,看准剂量莫用差!

药师介绍

梁晶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主管药师;呼吸专科临床药师。卫计委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呼吸专业带教药师。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临床合理用药专业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秘书。

阅读延伸

褪黑素(来源:百度百科)

褪黑素(又称为褪黑激素、美拉酮宁、抑黑素、松果腺素)是由哺乳动物和人类的松果体产生的一种胺类激素,能够使一种产生黑色素的细胞发亮,因而命名为褪黑素。它存在于从藻类到人类等众多生物中,含量水平随每天的时间变化。

一种能使皮肤色素颜色变浅的激素物质。这种激素是在松果腺中以色氨酸为基质而合成的,其化学名称为N-乙酰基、5-甲氧基色胺。

褪黑素是在松果腺中最早被发现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在哺乳动物处于黑暗中时,褪黑素分泌活动立即加强;当转于光亮环境时则即停止分泌。褪黑素分泌的节律,可随光线的变化从尿液中测出。其他因子如睡眠、饮食状况、精神状态以及应激情况也有一定影响。注射褪黑素于下丘脑,可抑制促性腺激素的分泌,但也观察到褪黑素可以直接作用于垂体。因此褪黑素可以通过下丘脑和(或)垂体而抑制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另外在卵巢内也曾发现有褪黑素的受体,说明这也是褪黑素的作用位点。

◆声明:本平台部分文章、图片和信息系来源于互联网,转载仅供传递信息或供个人学习、交流,并非赞同其观点和对其内容真实性负责。转载文版权内容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联系我们,以便及时更改或删除。中国药房杂志社对原创内容拥有版权,任何人或单位若需复制、转载、摘编,须完整注明出处及标明作者,否则本社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本平台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中国药房》网络版正式上线,欢迎在线赏阅

◆网文投稿、合作、意见或建议请致电023-68586827或E-mail至[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