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到底怎样才算失眠(附睡眠质量自测标准)

文 / 健康岛
2019-03-23 15:29

蓝字关注我!我都在这里守候着你~

睡眠障碍在人群中非常普遍,但它的预警征兆、临床表现和健康影响,人们却不一定完全了解。

睡眠障碍大致分为三种情形

睡不着

睡不醒

睡不好

入睡时间超过30分钟为“失眠”

目前,国际上业界公认的睡眠疾病有89种。但不管病种数量有多少,它们都归属于睡眠障碍。睡眠障碍是睡眠量不正常、睡眠中出现异常行为的表现,也是睡眠和觉醒正常节律性交替紊乱的表现。

睡眠障碍包括“睡不着”“睡不醒”和“睡不好”,通常最令人感触深刻的表现就是失眠,这也是临床中最常见的睡眠问题。

睡眠是人们的基本生理需要,睡眠的好坏与人们的健康密切相关。睡眠不足会出现记忆力明显下降,伴随神经元细胞营养不良、萎缩,乃至凋亡,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直接相关。良好睡眠有助于清除与痴呆相关的蛋白,能促进大脑发育生长,消除疲劳,恢复精力、体力,对记忆力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睡眠障碍学组制定了《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其中对失眠的定义是“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其诊断标准之一就是:入睡困难,入睡时间超过30分钟。

睡觉打呼噜也是“睡不好”

睡得不够不健康,“睡不醒”“睡不好”也不健康。“睡不醒”的标准是24小时睡眠时长超过了10小时,严重者会发展为“嗜睡症”。“睡不好”则是指睡眠过程没有连续性,比如,经常醒来、梦游、说梦话、打呼噜等。这其中最常见的是打呼噜和(或)睡眠呼吸暂停的情形。

睡眠爱打呼噜的人,我们将其定义为“睡不好”的人。原因是打呼噜的人虽然看起来睡得很“香”,但其实他们很难进入深睡眠,其表现是到了白天精神不振,总觉得没睡够。

睡眠呼吸暂停是具有潜在危险的常见病症,可表现为:睡眠打鼾、反复呼吸暂停、夜间反复憋醒、血压升高、心绞痛、心律失常、晨起头痛、白天嗜睡和记忆力减退等各种表现,严重者甚至可能出现夜间猝死。我们对睡眠呼吸暂停的定义是“呼吸停止10秒以上”,建议这类患者到医院进行夜间呼吸睡眠的监测,明确其发生的类型、程度和原因,再进行相应的治疗。

失眠的原因

那么人为什么会睡不着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科门诊部副主任医师潘立民 做客CHTV《名医堂》,为我们讲解了失眠的几点原因,来听听他是如何说的:

3条标准可自测睡眠质量

睡眠模式的确不可能人人统一,但健康标准是有的。想知道睡得健康不健康,可以到正规医院的睡眠中心进行系统评估,但这种评估比较复杂,患者需要预留出时间。这里有一个简单的自测方法可以帮助你初步判断睡眠是否理想。

1

睡眠的时机。在什么时间睡觉很关键,从科学的角度来讲,晚上10点睡觉是最好的,过早或过晚睡都不科学。但现代人的工作和生活习惯有了很大改变,晚睡是一个普遍现象,那也应尽量不晚于12点睡觉。

2

睡眠的时长。通常,7个小时到8个小时是满足成年人生理需要的睡眠时长。如果一个人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或超过十个小时肯定就会有问题。同时,人的睡眠是连续性的,不能是一天24小时中拼凑起来的七八个小时。

3

睡醒后的感受。醒来后感觉神清气爽,那就证明睡好了。反之,醒来后感觉困倦、乏力、烦躁、不能集中精力、工作能力下降等,就说明没睡好。如果出现了这些问题,且无法缓解、克服,就要到医院进行详细检查,采取措施干预。

声明: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只用于传播,如果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