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感冒,除了吃药、打针、输液,这样做更好!

文 / 复阳堂
2019-07-05 07:22

孩子感冒时,最常见的治疗方式就是吃药;如果严重,就去医院打针输液;而随着安全观念的提升,更多的妈妈们选择带孩子贴敷

而对于感冒的这些治疗方式,有时候让妈妈们很纠结为难:既想要孩子少遭罪,快点康复;又希望孩子能安安全全,不受药物副作用影响。

其实很简单,我们只要对比分析一下感冒药、输液、贴敷的优劣势,就能很清楚的知道:哪种方式对孩子是最好的。

感冒药

对于感冒的治疗,最常见的治疗方式就是感冒药。但市面上的感冒药林林总总,让人眼花缭乱,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中西感冒药类型对比

➤ 西药

西医将感冒分为两种: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流感)。

而西药治感冒,主要由以下三类药组成:

抗病毒治疗药物,如复方氨酚烷胺等;

对症治疗药物,如解热镇痛药:对乙酰氨基酚等;

抗生素药物,主要用于感冒或流感继发的细菌感染。

所以西药,主要“治标”,即消灭外来的东西,从消灭、阻止导致感冒的病毒、减轻对应的症状入手。因此西医不会具体区分感冒的类型。

➤ 中药

中医将感冒主要分为四种类型:风热、风寒、暑湿感冒时行感冒(流感)。

中药通过对感冒进行分型进行更具体、更针对的治疗,对不同类型的感冒用不同性味的药物治疗:

➥ 对于风寒感冒,主要采用发散风寒、辛温解表的药物;

➥ 对于风热感冒,主要采用驱风清热、辛凉解表的药物;

➥ 对于暑湿感冒,主要以清暑、祛湿、解表药物为主;

➥ 对于时行感冒,主要以清热解毒、疏风透表类药物为主。

中药主要“治本”,从人体内存在的情况入手,由热引起则用性味苦寒的药物,来化解体内热邪;由寒引起则用性味温和的药物等等。

感冒类药物存在的问题

中药、西药在治疗感冒方面,各有各的优势,但其存在的问题也很明显。

➤ 对肠胃的刺激

感冒药一般含有解热镇痛抗炎成分,对胃部有刺激。空腹服用严重会导致胃溃疡。

➤ 对肝肾功能损害

感冒药中的对乙酰氨基酚(80%感冒药均含此成分),会对肝脏产生损害,尤其是儿童。三岁以下幼儿最好不吃此类药物。

另外混服多种感冒药,那么同一种药物成分的剂量就会叠加,很容易对肝肾功能造成损伤。

➤ 肝脏“首过效应”

药物在口服后,通过肠粘膜及肝脏而经受灭活代谢后,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药效降低效应。

简单总结一下存在的问题,就是药物被肝脏、肠粘膜代谢破坏,药效失去了一大部分;同时药物反过来还会刺激肠胃、损伤肝肾功能。

小孩子最大的特点就是脏腑器官还未成型,胃肠、肝肾功能弱。口服药物的缺点,正好是小朋友身体特征的弱点。

另外,对于中成感冒药还会存在一个问题:

➤ 不对症的感冒药反而“坏事”

鉴于中医对于感冒的具体分型,不同的感冒需要选取不同的中成感冒药。虽然中成药副作用小,但妈妈们很难分清孩子到底是哪种感冒。

其次,现在医院也开中成药。但西医开的中成药要谨慎。不对症反而会让孩子身体“雪上加霜”。

中医贴敷

中医贴敷,简单说就是将药物贴敷于体表穴位,使药物透过皮肤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发挥出强的药效作用。

并且在发挥强药效作用的同时,贴敷刺激穴位,激发经络对人体脏腑的调节功能,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因此通过贴敷治疗感冒,除了可以消除妈妈们对于以上问题的担忧:刺激肠胃、“首过效应”、对肝肾的损害外,还有以下优点:

➤ 穴位持续给药,药效充分发挥

像感冒药只在服用的当下会起作用,而且一定时间段内不得再次服用;

相较下,贴敷药物可以在6-8小时内持续通过皮肤吸收,稳定的起作用,而且药效不会打折扣。

➤ 保持局部药物浓度

相比感冒药,贴敷可通过贴的部位使局部药物浓度高于其他部位,可以更有针对性的治疗发病部位。

➤ 小朋友更容易接受

既不用吃苦苦的药,又不用害怕打针,小朋友抗拒委屈的心理可以得到大大的缓解。

➤ 纯中药贴敷,无副作用

通过透皮吸收的方式,加上对症中草药的使用,使药物对身体的副作用降到最低。这是任何其他治疗手段无法比拟的,也是远离抗生素、激素的最佳选择。

常见感冒贴敷

普通感冒贴敷如下:

风寒感冒

以散寒解表、宣肺止咳的药物,贴敷于大椎穴、双肺腧、膻中穴。

风热感冒

以辛凉解表、解肌清热的药物,贴敷于大椎穴、神阙穴、中脘穴。

外感暑邪

以清热去湿、芳香化浊的药物,贴敷于神阙穴、中脘穴;大椎穴(各穴用药不同)。

最佳选择

普遍来说,吃感冒药是最常见的方式;但从健康、安全角度来看,贴敷是最佳选择。

输液功效强,副作用也大,一般都是家长最终的无奈选择,但如果孩子症状确实严重,输液有其必要的价值。

因此,安全、健康的治疗方式——小儿推拿、贴敷一定是最佳选择;但也要根据孩子病情的严重程度灵活选择。

不能为了快速康复而选择副作用大的输液,也不能病情难以控制时仍坚持不选择有副作用的治疗。

复阳堂:对于感冒的常见治疗方式及其优劣,妈妈们知道如何选择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