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用药 认清这几个字母

文 / 健康界
2019-05-26 18:38

作者:基层医师公社

特约撰稿人:梅松政

最近,笔者连续接诊多例感冒患者自己“处方”治疗后,疗效不显,甚至出现不良反应情况来诊的患者,从中发现很多民众对感冒药物分不清类别,有意无意地滥用感冒药现象。

案例1

一名50岁左右妇女,自己购买感冒灵颗粒、复方氨酚黄那敏颗粒、板蓝根颗粒、复方氨酚黄那敏胶囊、阿莫西林胶囊等药品回去治疗感冒,将3种颗粒混合在一个容器内融化后,用融化的药水吞另外两种胶囊。连续服用两天后,患者出现汗出不止,轻微心烦,食纳不佳等,前来就诊。

案例2

一名2岁早产儿夜间突然出现发热(38.3℃),咳嗽,母亲将消咳颗粒(半包)和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1包)混在一个容器内融合后,跟患儿服用,服用后不到半小时,患者出现烦躁,随后频繁呕吐,立即到综合医院急诊科就诊。医生检查发现,患者主要是感冒了,出现的临床症状可能与服药有关。观察治疗2天后,痊愈出院。

笔者梳理发现,很多民众对药品上的几个子母没搞明白,常常误用。

H

所有药品都能在外包装上找到【国药准字】这几个字,然后在【国药准字】后有一个英文子母,然后才是一连串阿拉伯数字。

其中,【国药准字】后第一个子母为H的表示该药品为化学药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西药”之一。

Z

同理,【国药准字】后第一个子母为Z的表示该药品为中药类药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中成药”。

B

同理,【国药准字】后第一个子母为B的表示该产品为保健品,它不是药品,没有绝对意义上的治疗作用,仅有保健功效。

S

同理,【国药准字】后第一个子母为S的表示该药品为生物制品,比如狂犬疫苗等。

OTC

药品外包装上若有【OTC】标识,表示该药品为非处方药。非处方药包括两种,一种是甲类非处方药,药品外包装上的【OTC】标识为红色,该类药品必须在医师或药师的指导下使用。另一种是乙类非处方药,药品外包装上的【OTC】标识为绿色,该类药品较为安全,患者可自行购买按照说明书使用。

民众常见用药误区

1.将【国药准字】后面为H的药品和Z的药品混合同时使用

这是最常见的误区之一,将化学药与中成药混合使用,存在很多不安全风险。其中,中成药分为复方制剂和单方制剂,复方制剂中,有的产品含有多种甚至数十种药物成分,谁都不知道这些成分到底与某种化学药相混合使用,会不会发生不良反应。最好是办法是,两种药品至少要分开半小时以上,最好一小时后使用。

2.将多种同类药物混合使用

比如,将复方氨酚黄那敏颗粒与复方氨酚黄那敏胶囊同时使用,这是重复用药。

或者,将多种【国药准字】后为Z的药品混合使用,这是非常不好的。多种中成药同时服用,很容易导致“十八反”“十九畏”等中药相互作用,容易发生严重药品不良反应。

3.将处方药与非处方药混合使用

药品外包装上没有OTC标识的药品,多为处方药。处方药虽然疗效确切,但是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更高。有的民众擅自购买处方药与非处方药混合使用,更容易引发不良反应,甚至危害生命健康。

安全用药攻略

普通民众用药前,一定要看清楚药品属于哪种类型。最起码要分清楚药品和保健品、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化学药和中成药。

凡是需要多种药物同时使用的,一定要先咨询医师或药师。特别是儿童患者、孕妇、心脏病、高血压等特殊患者,切记盲目用药。

总而言之,别认为感冒是小病,对用药安全掉以轻心,稍不慎造成严重后果,悔恨莫及。

【活动来啦】

“护理创新我有一套”第二轮活动来了!鉴于第一轮活动仍有不少护士申请参加,但由于时间问题而遗憾错过,现健康界搭建平台启动第二轮,征集全国护士临床创新技能。情系患者,心灵手巧的你,快向健康界全平台240万用户秀出你的创新发明吧~戳此即刻参加活动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界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