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后,防感冒,多喝“三种水”,巧用大椎穴,振阳气,对抗感冒

文 / 营养师雪姐
2018-09-10 16:21

白露已过,进入了正真的秋季,此时,气温变化较大,昼夜温差巨大,稍加不注意,就容易引起感冒。


尤其是,体质弱些的人,一到夏秋换季之时,就容易引起感冒,而一旦感冒,就很容易降低人体的抵抗力,各种疾病病毒,就会趁虚而入。



因此,入秋后,预防感冒不可少。


入秋后,预防感冒,多喝水,是很好的方式之一。


喝水,可以将病毒从身体中带走,防止脱水症(感冒并发症之一),多喝水,可以防感冒,同时,还可预防因干燥而引起的便秘。



入秋后,防感冒,多喝“三种水”

第一种:茶水,蒲菊桔梗茶,去火消炎、润肺利咽


材料:蒲公英根、菊苣根、玉竹根、桔梗根

做法

1、以上材料全部洗干净,要多清洗几遍,避免泥沙残留;

2、将每一样都切成5-10毫米的小段;

3、切好后,分别用锅蒸煮一下,晾晒;

4、晾晒至半干后,分别用锅烘干炒制成茶;

5、取蒲公英根、菊苣、桔梗、玉竹按2:2:1:1的比例,做成茶;

6、每日取2-5g,热水冲泡代茶饮即可。


增强肺的功能,有助于预防感冒,这几种搭配在一起,泡水喝,可润肺、排毒,还可以去火消炎,可以很好的预防感冒。


蒲公英,具有“天然抗生素”的美称,有广谱杀菌的效果,是“八大金刚”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替抗生素,有助于预防感冒。


菊苣根,可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改善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促进抗病毒能力。



桔梗,具有宣肺、祛痰、利咽、排脓等功能,《本草通玄》说:桔梗之用,惟其上入肺经,肺为主气之脏,故能使诸气下降,世俗泥为上升之剂不能下行,失其用矣。


玉竹,可治咽干舌燥,对肺阴虚所致的干咳少痰,咽干舌燥等,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并且可以生津止渴,提高免疫力。


此四者搭配,可润肺、利咽、生津、止渴,对抗感冒。



第二种:梨水,冰糖雪梨饮,润肺止咳


材料:雪梨、冰糖


步骤:

1、将梨去皮挖核

2、将冰糖块放入挖去核的雪梨中。

3、处理好的雪梨放入碗中,放入蒸锅。

4、隔水蒸1个小时左右,至雪梨软烂即可。



《本草纲目》中记载:梨可“润肺良心、消痰降火”。


雪梨可润肺生津、止咳化痰,对抗秋燥,平时有咽炎的,或者嗓子不好的人,可以多吃些梨。


冰糖有润肺止咳、化痰去火之功,二者合用,能很好的润肺止咳,有助于预防感冒。


第三种:汤水,香菜萝卜汤,止咳抗病毒


食材:带根咸菜、白萝卜、生姜、冰糖


做法:

1、香菜去叶,留下茎和根;

2、白萝卜,洗净、切片;

3、生姜切片,1-2片;

4、把香菜、萝卜和生姜,加入冰糖,一同煮水,即可。



白萝卜性凉、味辛,归脾、肺经,具有下气宽中、清热化痰的作用,同时,还能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咳嗽。

三者煮水,适合于风寒感冒,感冒初起,体温不是特别的高,和轻微的流鼻涕,没有太明显的咽痛的症状,比较适合用这个方法。


入秋后,防感冒,巧用大椎穴,振阳气,对抗感冒


生活中,常见的感冒,在中医看来,是身体阳气不足,斗不过邪气的表现。


而大椎穴,是人体阳气最集中的地方,是相当于感冒药,可有效缓解身体不适。


所以,入秋后,巧用大椎穴,可预防对抗感冒。

【位置】


位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1、姜泥,外敷,改善风寒感冒

取鲜生姜,捣烂成泥,摊在布上,放于微波炉中加热,温度以皮肤能够承受为宜。


敷于大椎穴上,再卧床、发汗,可用于风寒感冒的轻症。



2、刮痧,改善风热感冒


采用刮痧的“泻””法,来泻热解表,有助于改善风热感冒。



3、艾灸,改善暑湿感冒


艾灸大椎穴,以补充阳气,散寒解表,再配合阴陵泉、委中等穴位,以祛湿清暑,改善暑湿感冒



入秋后,预防感冒,还要做好这几点:


1、加强运动


适当加强户外锻炼,可提高身体免疫力,增加对过敏原抵抗能力,减少病毒感染机会。



2、保持空气流通


最好在早、中、晚,各开窗通风三次,每次15分钟为宜,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抑制细菌的滋生。


3、早晚加衣


入秋后,昼夜温差大,早晚要注意加衣,做好保暖工作。


4、注意饮食


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蔬菜,如柚子、橘子,青花菜,胡萝卜等,可以起到增强身体免疫力的作用,能有效地防止秋季感冒。



5、少熬夜,多休息


充足的睡眠,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对抗病毒,所以,要少熬夜,多休息。


6、按摩迎香穴


约有50%的感冒,是由鼻病毒引起,因此,鼻部按摩能有效预防感冒。


先用食指和拇指,按揉鼻翼两侧的迎香穴约,20~30次,然后,用摩擦发热的手掌,轻轻按摩鼻尖和鼻翼。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麻烦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