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水后一直小便的人,与半天不去厕所的人,谁更健康呢?早知早好

文 / 懂点健康知识
2022-03-16 00:37

喝水以后要去厕所小便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水分进入身体当中,一部分水分会被留下来,另一部分水分则会被代谢出去。

通过肾脏过滤之后,然后转化成尿液被排泄出体外,有一些人一喝水就想上厕所,还有一些人在喝水后很少去厕所小便。出现这样的差别难免会引起人们的好奇,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现在人们比较关注身体的健康,出现这种不同的情况后,有些人会比较担心,害怕跟肾脏的健康有关系,那么对于这两者,谁的身体更健康呢?

喝水之后多久排尿这个过程不是一个固定的绝对值,正常情况下,水转变成尿液的时间大约是半个小时左右,但是水在转化成尿液的过程当中,还会受到体内是否缺水,温度,情绪,身体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所以说喝水后多长时间排尿是不固定的,通常情况下,喝水后排尿会发生在6~120分钟之间,如果在这个区间的话,那么就不用过分担心,都属于合理的范畴。

【很少排尿的人】

身体中水分缺乏

体内的水分在各种转化代谢分解作用下,然后形成尿液从体内排出,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参与的组织和器官需要协调运行。

如果身体中缺乏水分,大多数水分会被肾小管吸收,吸收的水分比平时更多,即使大量喝水也不能快速有排尿感。

憋尿时间长

有一些人因为工作等其他原因会有憋尿的习惯,长期憋尿会导致膀胱括约肌变得松弛,降低膀胱内壁的敏感性。

即使膀胱当中有充盈的尿液,也不会有很强的排尿感。经常憋尿对身体健康非常不利,容易引起肾脏疾病,所以有尿意的时候要尽快去厕所。

较大膀胱容量

有一些人的膀胱容量比较大,喝很多水也不会有上厕所的现象。就是因为喝进去的水流入膀胱,无法达到充盈状态,所以上厕所的次数就比较少。

【经常排尿的人】

平时不爱喝水

有一些人没有主动喝水的习惯,只要不觉得口渴就不会喝水,长期如此膀胱会适应缺水的环境,如果有水分进入膀胱的话,那么就容易产生尿意。

天生膀胱小

我们都知道膀胱是储存尿液的地方,如果天生膀胱就比较小的话,那么储存的尿液也会比较少,所以上厕所的频率就高。

膀胱括约肌松弛

老人孕妇和产妇会出现膀胱括约肌松弛的问题,这是因为年龄增长膀胱肌肉会弹性变差,或者因为生育对盆腔底部的肌肉可产生各种压迫,导致膀胱括约肌变得松弛,让上厕所的频率增加。

泌尿系统疾病

尿道炎,膀胱炎等都属于泌尿系统疾病,患上这些疾病后会导致排尿次数增多,排尿量增加,而且还会伴有尿痛,尿液颜色改变,腰痛等表现,要及时去医院检查治疗。

血糖高

糖尿病患者在代谢方面存在问题,因为吸收葡萄糖的能力较差,所以会导致尿液当中的糖分增加,进而导致排尿次数增长。

总的来说,喝水之后上厕所次数多还是少,主要看饮水量,喝水的方式,还有膀胱容量,出汗情况以及身体是否缺水,前列腺和尿道有没有出问题等。

对于一喝水就上厕所的人很少,不上厕所的人存在较多的差异,影响因素也有很多,到底谁的身体更加健康,不能从此处来进行判断,哪种情况的人身体健康要从多方面进行判断。

我们体内存在钠元素,可以帮助调节体内水分和渗透压,维持人体的酸碱平衡。血液当中的钠离子是需要维持在正常浓度范围内的,低于或者高于这个范围就会让身体器官功能出现异常。

如果正常饮水,那么很难波动到体内的钠离子,体内摄入的水分可以通过泌尿系统排出,或者少量以水蒸气或者汗液经肺和皮肤排出。因为各种原因摄入过多水分时,身体会进行自我调节,让尿液的形成和排出量增加,保持进出平衡。

若每天摄入超过4升水可能会引起水中毒,但是这种情况很罕见,需要一次性摄入才有这种可能,还有一种可能是短时间并大量饮水,但很少有人会因为喝水过多而导致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