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熬的不是夜,是年少荒芜

文 / 西域人说西域
2021-08-30 18:24

山中若有眠,枕的是月,盖的是满天星尘。夜中若渴,饮的是银瓶泻浆。月不曾瘦,瘦的是辗转反侧的情思。星不曾灭,灭的是阑珊灯火。一片寂静,不该独醒。

——简媜 《只缘身在此山中》

图片源自网络

晚上09:00,“才9点,还早还早。”

晚上11:00,“不早了,洗漱去吧。”

晚上12:00,“差不多该睡了,再玩10分钟,今天晚上我一定要早睡。”

凌晨01:00,“怎么就1点了?不行,丢下手机,闭眼,睡!”

凌晨01:30,“睡不着啊,怎么办?拿手机看一下几点了?”

凌晨02:00,“越来越精神了!说好了,最后2分钟。”

凌晨02:44,窗外月色皎洁,窗内手机亮光正“东施效颦”。

这是我熬夜的常态,即使累了一天,也要熬夜。心里怕熬夜成疾,依旧死性不改。

图片源自网络

“熬夜”一词最早出现明朝钱塘人洪楩的短篇小说《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原句是“后生家熬夜有精神,老人家熬了打瞌睡”。

这是李翠莲心疼父母劳心劳力,宽慰他们放心去睡的话。用现代的话说便是“年轻就是资本,我熬夜我不怕”。

作为“后生”,说实话,也是怕的。熬夜症状常见于:皮肤不好,掉头发,高血压,精神不佳,记忆减退,身体免疫力降低。

大部分医生都建议晚上11便入睡,因为晚上11点到凌晨1点是提高自身免疫力,修养身息的好时机。

那我为什么还要熬夜呢?

熬夜这毛病是上大学时候养成的,除了有手机这个原因,另一个原因是我喜欢独处。

拿着手机,其实也不知道要看什么,只是觉得内心空虚,放不下。

大学期间是六人宿舍,我是个喜静的人,所以,只有夜深人静时,我才觉得那是属于我一个人的时间,我只是不想睡。

大学时期睡眠质量还是挺好的,虽然晚睡,但放下一切杂务可以秒入睡。“失眠”这两个字始终与我毫不相干。

凌晨三点的车流,图片源自自己

大学毕业,成长的滋味属实给我的睡眠质量打了一些“清醒剂”。晚睡不是不想睡,而是睡意全无。

二十多年第一次体会到失眠是我毕业时第一次参加事业单位考试的时候。

凌晨三点多,我站在酒店的落地窗前,看着远处的车灯闪烁,间间断断的车灯汇成一条流淌在夜里寂静的河。

“噢~原来这深夜里,还有那么多人在奔波。”这是我心底的感慨。我羡慕他们的不知疲倦,也羡慕他们的勇往直前。

如今我的观点却略有不同,没有人是不知疲倦的,只是他们此时此刻必须看不见“黑夜”。

我看到的是他们为了生活披星戴月,即使无奈依然在黑暗里前行。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对现在这个时代背景下的人,略显“奢侈”。

图片源自网络

熬夜的时候我都在想什么?大多关于未来,关于自己,关于迷茫。

我对自己的现状不满意,却又持续性踌躇满志,间歇性休养生息。

我深知这样不对,制定了计划,却又明日复明日,最终宣告失败,然后气恼,失望,最后欲望激增,实力超逊,持续迷茫。于是熬夜,辗转难眠,晚睡早醒。

我熬的不是夜,熬的是年少荒芜。

本该奋斗的年纪,我梦想的田野上没有秋收的喜悦,只是一片杂草丛生,秋风萧瑟。

我明白,我的田野只属于我,决定这片田野长出的是野草还是稻谷的也只能是我。

熬夜最大的特征是掉头发。我的头发很有个性,除了不想安静待在我头上这一点,其他都挺好。这也可文雅地称为“年少荒芜”。

熬夜对头发不好,对身体更不好。前段时间接种新冠疫苗时,血压偏高,差点没打成,最近正在努力调节作息,希望大家引以为戒。

早睡的前提是放下手机,早睡的方法:一是看书;二是关了灯做眼保健操;三是听纯音乐。这三个方法目前对我来说比较有效,大家可选择更多适合自己的办法。

希望大家规律作息,尽量早睡,提高自身免疫力,有健康的身体才有力气迎接每一个明天。

保持学习,努力前进。某个惠风和畅的日子里,你一定能在一片荒芜里开垦出良田,实现春种秋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