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生物全系列——从单细胞到人类」担子菌门—伞菌亚门

文 / 科学小Z
2021-08-29 00:27

担子菌门—伞菌亚门

伞菌亚门(学名:Agaricomycotina)是真菌界担子菌门的3个分类之一,包括许曾被归类于多系群帽菌纲(Hymenomycetes)的物种。伞菌亚门包含20,000个物种,而且其中大约98%是属于伞菌纲:大多数真菌是熟知的蕈类,包含篮子菌和马勃菌。伞菌亚门里的物种中,不是伞菌纲的包含了白木耳、一些“酵母菌”、木耳等;这些物种被集合在银耳纲或是花耳纲当中。

下属纲:

银耳纲(Tremellomycetes)

花耳纲(Dacrymycetes)

伞菌纲(Agaricomycetes)

银耳纲(Tremellomycetes)为双形性真菌,且某些物种有凝胶状的子实体或囊状的桶孔覆垫。

下属目:

线黑粉菌目(Filobasidiales)

银耳目(Tremellales)

(1)线黑粉菌目

线黑粉菌目是银耳纲下属的一种属于真菌的目。下属一科线黑粉菌科,其中包含5种真菌。和其它银耳状物种的区别是,他们的菌体很小,肉眼不可见。

下属科:线黑粉菌科(Filobasidiaceae)

(2)银耳目

银耳目(学名:Tremellales),是真菌下属担子菌门银耳纲的一目。大部分腐生于木材,少数寄生于其他真菌。主要生长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担子具直或斜的隔膜。

该目菌类的子实体呈胶质、蜡质、肉质,干燥时呈软骨质或革质,白色或黄色、桔红色。子实层单面生或两面生,以产生具十字形纵向分隔的担子为特征。担子多为球形、卵形或梨形,个别种属的担子为纺锤形并呈串珠式生长。典型的担子被纵隔分为4个细胞,每个细胞产生一小梗(或称上担子),小梗顶端形成担孢子。担孢子萌发产生芽管或分生孢子。由于担孢子能够自小梗上弹离,故属掷孢子性质。子实体形态多样,有平伏、花瓣状、匙状、珊瑚状,直立分枝形或有明显菌柄和扇形菌盖。主要腐生于木质基物上,偶有寄生于其他真菌的。

该目下分3科30属。中国著名的食用兼药用的菌类如银耳、金耳等都是该目的成员。

下属科:

链担耳科(Sirobasidiaceae)

银耳科(Tremellaceae)

链担耳属,担子果胶质,瘤状、脑状或具短瓣片;子实层遍生外露表层;原担子串珠状成链,向基式地产生,渐次成熟;下担子典型地为纵隔或十字形纵分隔为2-4细胞,有时有斜隔或横隔;上担子广卵形至梭形,脱落性,无隔膜;担孢子萌发产生再生孢子或萌发管。

当Lagerheim和Patouillard(1892)建立此属把它安置在银耳科中时,曾认为这是极不平常的一类异担子菌,它没有上担子,而把梭形脱落性的上担子当作担孢子,这一误解,长时期被一些真菌学家沿用(Olive,1946:Martin,1952;邓叔群,1963),直至Bandoni(1957)才把这一认识澄清。另据Martin(1945),Bandomi(1957)指出,在胶膜菌属Tulasnella中稀有担子成串发生和上担子脱落性这一事实,证明链担耳科与胶膜菌科Tulasnellaceae之间有亲缘关系。在日本,Kobayasi(1962)采到日本链担耳Sirobasidium japonicum Kobayasi,下担子清楚地横分隔,这又证明链担耳科与木耳科Auriculariaceae之间有亲缘关系,但主要的还是典型地具有十字形纵分隔的下担子,应说明它们与银耳科的关系更密切,这样解释当更合理。由于它们具向基式产生担子这一特征,使得这一科就有充分理由保留下来而不能以属的水平纳入银耳科。

本属全世界报道6种,我国已知产3种,主要分布在东南和西南地区。

银耳科(学名:Tremellaceae),是银耳目下的一个科。最近的一项研究将银耳属的物种分为不同的进化分支,只有10种原银耳属物种留在银耳属中,包括模式种金黄银耳 (Tremella mesenterica),银耳科也只留下银耳属。

银耳属(学名:Tremella),是银耳科下的一个属。最近的一项研究将银耳属的物种分为不同的进化分支。只有10种原银耳属物种留在银耳属中,包括模式种金黄银耳 (Tremella mesenterica),分在银耳分支(Tremella clade)中。在这个进化分支中没有在其生命周期主要为酵母形式的物种。

真菌类银耳科银耳属(Tremella fuciformis Berk)又称白木耳、银耳子。子实体纸白至乳白色,胶质,半透明,柔软有弹性,由数片至10余片瓣片组成,形似菊花形、牡丹形或绣球形,直径3-15cm干后收缩,角质,硬而脆,白色或米黄色。子实层生瓣片表面。担子近球形或近卵圆形,纵分隔,10-12×9-10μm。

夏秋季生于阔叶树腐木上。当前国内人工栽培使用的树木为椴木、栓皮栎、麻栎、青刚栎、米槠等一百多种。以子实体入药。春秋采收,用老斑竹浸猪油制成竹刀采割,将鲜银耳以清水洗净后,晒干即成。

分布于我国浙江、福建、江苏、江西、安徽、台湾、湖北、海南、湖南、广东、香港、广西、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内蒙古、西藏等地区。

银耳(学名:Tremella fuciformis),又称雪耳、白木耳,是银耳科银耳属真菌银耳的子实体,有“蕈中之冠”的美称。 银耳一般呈菊花状或鸡冠状,柔软洁白、半透明、富有弹性。既是名贵的营养滋补佳品,又是扶正强壮之补药。历代皇家贵族将银耳看作是“延年益寿之品”、“长生不老良药”。

明清之际,天然品相好的银耳一直是皇帝和达官显贵养生益寿的佳品,如清代女官德龄所著《御香飘渺录》中所说:“银耳那样的东西,它的市价贵极了,往往一小匣子银耳就要花一二十两银子才能买到。”

a.医用价值

银耳是一种极其名贵的营养滋补佳品,历代皇家贵族均把银耳看作延年益寿之品。现代医学证明,银耳主要的药理有效成分是多糖,银耳多糖是银耳最重要的组成成分,占其干重60%~70%,同时银耳多糖还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能够增强人体防护功能,起到扶正固本作用。并且银耳多糖对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血液循环系统以及心、肝、肾等都没有毒性,对小鼠的生殖能力和幼仔的成活率也没有影响,同时未见其引起小鼠急性和慢性中毒,无致突变、致畸和致癌作用,属于无毒害物质。

b.功用主治

滋阴,润肺,养胃,生津。 治虚劳咳嗽,痰中带血,虚热口渴。 ①《本草再新》:润肺滋阴。 ②《本草问答》:治口干肺痿,痰郁欬逆。 ③《饮片新参》:清补肺阴,滋液,治劳咳。 ④《增订伪药条辨》:治肺热肺燥,干咳痰嗽;衄血,咯血,痰中带血。

c.营养成分

银耳的营养成分相当丰富,在银耳中含有蛋白质、脂肪和多种氨基酸、矿物质及肝糖。银耳蛋白质中含有17种氨基酸,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中的3/4银耳都能提供。银耳还含有多种矿物质,如钙、磷、铁、钾、钠、镁、硫等,其中钙、铁的含量很高,在每百克银耳中,含钙643毫克,铁30.4毫克。此外,银耳中还含有海藻糖、多缩戊糖、甘露糖醇等肝糖,营养价值很高,具有扶正强壮的作用,是一种高级滋养补品 质量上乘者称作雪耳。它被人们誉为“蕈中之冠”,既是名贵的营养滋补佳品,又是扶正强壮之补药。历代皇家贵族将银耳看作是“延年益寿之品”、“长生不老良药”。

花耳纲(学名:Dacrymycetes)是担子菌门伞菌亚门下的一纲。该纲下仅含一科,即花耳科(学名:Dacrymycetaceae)。该科真菌为胶质菌,桶孔覆垫闭锁,担子通常呈叉状。花耳科中共包含9个属、101个种。

下属目、科:

花耳目(Dacrymycetales)

花耳科(Dacrymycetaceae)

花耳科,担子果扁平,多泡状突起,垫状、盘状、圆柱状向上渐狭的、无柄或分化为柄和菌盖,棒状、珊瑚菌状、匙伏、花瓣状、脑状等。胶质,偶干燥蜡质的。

子实层单侧生或周生。双核化侧丝存在或缺如。担子无隔,圆柱状至棒状,偶呈倒棒状,顶端分叉使担子呈音叉状。担孢子薄壁或厚壁,光滑,非淀粉质,常淡黄色,无隔或多隔,不重复发生。以分生孢子和、或芽管萌发。

有关这群真菌的分类已有许多真菌学家作了研究,他们将所有的,无论是宏观特征还是微观特征几乎全部运用起来以确定每个属或种的整体特征,建立起花耳科的分类体系。我国的花耳科有7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