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去世前是有征兆的,老人有4个异常,或是时日不多了,多陪伴

文 / 健康新网讯1
2020-12-16 19:50

人生就像不会停止的列车,一路向前,中途没有站点,要是哪一天停下来了,那就是达到了生命的终点。从古到今,人们一直追求生长不老,但是最后都逃不过一死,因此,对于死亡这件事大家应科学认识、理性看待,不用害怕。而且在即将去世前,其实是有征兆的,如果家中的老人出现以下4个异常,希望能坦然面对,多多陪伴老人,不要让彼此留下遗憾。

人到了一定年龄,出现什么征兆,可能是日子不多了?

一、突然神志不清、大小便失禁

老人在去世前精神和大脑都会变得糊涂,前几天还能记得你的名字,拉着你的手和你聊天,现在却把你的名字叫错,前言不搭后语,有时喊他好几遍他才会回应你,这个时候就代表时间不多了。此外,临终前,老人还会出现大小便失禁的情况,这是因为器官衰竭,感知能力变弱,神经不能控制自主排便,家人要多观察老人的身体状况,如果老人不小心弄脏了身体,要及时帮助清理,保持身体干净,防止长褥疮。

二、手脚冰凉、呼吸变得微弱

临终前身体各脏器功能逐渐失去动力,血液循环变弱,身体就不能保持常温,首先就是肢体末端的手脚变凉,然后就是双腿,最后是上身和心脏,如果握着老人的手感觉手冰凉,就要注意了,注意观察老人的呼吸,是否变得微弱,每次呼气、吸气变得很慢,这也是身体发出的临终信号,心脏搏动慢,心率下降,呼吸就会变得费劲。

三、拒绝喝水吃饭、脖子抬不起来

老人本来饮食就少,每次吃半碗就不吃了,如果突然有一天说没有胃口,不想吃饭,也不想喝水,就可能是时日不多了。正常情况下,人体不吃饭不喝水会感觉饥饿、口渴,但是当器官衰竭时,需要的热量和能量变少,人体就不会感觉饿。有的老人会拒绝吃饭、喝水,整日躺在床上,连脖子都抬不起来,身体变得软绵绵的,没有支撑力量。

四、开始叮嘱自己的身后事,想要看到某个人

老人在即将去世前,自己也会感知到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因此会把自己牵挂的事情说给子女听,告诉他们怎么安排,有的老人还会立下遗嘱,分配财产。对于长时间没有见到的亲人格外想念,指名道姓要见某个人,这都说明身体快要不行了。

老人去世前,如何做好临终关怀?

1、贴身守护,寸步不离

其实每个人在去世前都会感到不安,就算活了几十年也会有这样的心理感受,这个时候最需要家人的陪伴。作为子女后代,我们可以做的就是守候老人最后的时间,伺候饮食起居,给予关怀,让老人不会感到孤独。

2、尽量帮助老人完成遗愿

每个人的一生多多少少会有遗憾,想要在去世前达成心愿,子女应询问老人是否有遗愿,若是有,就尽量去完成。比如说老人始终牵挂以前的战友,想见远在异国他乡的孙子,想吃徐福记的桃酥,只要是我们可以做到的,都应该尽量满足老人的愿望。

3、和医生沟通,帮助老人减轻痛苦

老人在人生的最后一段日子里,通常会失去语言组织能力和行动能力,不知道怎么表达痛苦,但是我们是老人最亲近的人,懂得他的意思,所以要做好沟通、翻译工作,把老人不舒服的地方告诉医生,表达需求,给老人减轻身体上的疼痛,增加舒适感。

生老病死是自然界的法则,再有不舍也要面对,趁着父母还在,我们未老,多多陪伴爸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