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后养生 需坚持四个原则

文 / 华阴科协
2019-02-17 15:00
立春后养生 需坚持四个原则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同时也意味着春季的开始。中医养生讲究因时因地制宜,因此立春后养生的重点,应与冬季节气有所区别。那么立春后养生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呢?

吃出温暖——温补开胃

立春后的饮食调养要考虑春季阳气初生,适合多吃一些具有辛甘发散性质的食物,比如韭菜、香菜、花生、山药、春笋、豌豆苗等。

立春后的大葱、韭菜等有温补作用。韭菜可温中下气、调和脏腑,白胡椒能温胃散寒,做韭菜炒鸡蛋或韭菜饺子时加些白胡椒,能预防感冒。另外,板栗、核桃也是温补脾胃的好食材。

捂出温暖——腰膝要暖

立春后,虽然气温开始上升,降雨开始增多,但立春只是春天的开始,特别是北方还将有一段时间冷暖不定,“倒春寒”经常来袭,因此更要注重保暖,固护阳气。

“春天不可薄衣,令人伤寒”,由冬入春,人体的体温调节机制需要适应,要适当捂一捂。“开春时节,气温有时会突然回冷,要捂好腰、肚、膝、脚这几个部位。”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副研究员黄涛说道。腰为肾之府,是人体阳气的根基。另外,人体下肢的血液循环相对较差,易受寒冷的侵袭,也要捂好。拍打背部也能起到固护阳气的效果,因为背部是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位置,以手拍打或晒晒太阳,都可达到保护阳气的目的。

预防“寒包火”——按摩穴位

立春后,由于室内外温差大,体内产热与散热失去平衡,北京中医药大学程凯教授介绍,此时容易出现外寒内热型感冒,头痛头晕、流鼻涕、喉咙肿痛就是“寒包火”。三个小方法可防治“寒包火”感冒。

搓大椎穴。大椎穴在我们脖子后面最大的骨头下面,正坐低头,用手顺着脖子向下摸,在脖子和背部交接的地方,有个非常明显的骨性突起,那就是第七颈椎的棘突,在它的下面凹陷内就是大椎穴。将双手掌心搓热约一分钟,然后迅速按到大椎穴上,接着沿着背部正中线以大椎穴为中心上下搓动至少5分钟,使热力向下渗透,使大椎穴局部发热发烫,并向四周发散。

拿风池穴。风池穴在脑后,从脖子后面两条肌肉一直向上推,到后发际上面推不动的两个凹陷就是。双手中指和无名指分别扣在两个风池穴上,向上向内用力点按,然后轻轻放松,重复三次,这个地方是驱散风邪的要穴,对预防感冒、头疼都有很好的作用。

揉涌泉穴。每晚睡觉之前用较热的水泡脚15分钟,水量要没过脚面,泡到后双脚发红,可以预防感冒。泡完脚再用手按揉脚底涌泉穴(第二、三脚趾趾缝端和后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每次搓3-5分钟即可。

立春养肝——调整情志

在中医理论当中,不同季节会与不同脏器一一对应。比如说秋天要养肺,冬天则要养心。专家指出,春天主生发和中医里面的肝相对应,因此在立春过后,养生的重点应该放在养肝上面。

需要说明的是,中医理论中的“肝”指的并非人体的肝脏,而是更偏向指肝的功能性,也就是指肝主疏泄、肝藏血等的功能。因此,专家提醒,立春时节养肝需要注意及时调整情志,不能太过收敛或是忧思过度,应保有乐观的情绪同时积极对待身边的事物。在防控疾病方面,进入春季,虽然温度依然较低,但病菌已经开始悄悄滋生,因此我们需要做好感冒和肺炎的预防工作。

(悦 薇)